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影响茶农使用农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建设生态茶园,优化茶叶生长环境;(2)加强茶农使用农药知识技术培训;(3)创新茶产业组织模式;(4)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5)建立茶叶绿色生产补贴制度;(6)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茶叶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教育培训供给不足、内容供求错位、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因素制约了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更倾向于接受短期的、与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茶农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安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农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双对数模型对茶农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茶园面积、茶农家庭总收入、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地区差异对茶农投资行为呈正面影响,而茶农家庭劳动力人数则呈负面影响,茶农的风险意识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增加茶农收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攀枝花市银江镇农民技能培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农民技能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山东省7地市的调查问卷,以正在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有序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口、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继续教育年支出、参加农民培训的经历、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培训时间、每节课时长、课程设置评价对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以农民培训意愿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根据全国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3403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民培训的意愿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务农为主、可接受的培训时间、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的被动性非常明显、利益诉求得不到真实的表达、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层次,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政府是新型农民培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重技术、轻素质,培训师资薄弱,忽视妇女和老年人,参训人员素质低,组织困难和培训资金短缺及缺乏管理等问题。因此,在培训中应注重培养全面性的人才,精选师资力量,分层分类培训留守农民,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从规模、结构、层次、规格等4个维度分析了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关系。延庆区多年来积累了农民教育培训的丰富经验,推进了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和社区治理的发展,提升了乡土人才的层次和规格,但存在人才存量不足,结构短缺,人才层次和规格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应推进政府统筹规划、完善多主体有效参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强化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细化教育培训分类,以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稳定,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发展,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提高,关键靠教育。由于现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知识化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巴中市李云一家培训的案例,运用人力资本形成理论从他们的年龄入手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不同年龄段农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415个样本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进行了供需均衡分析,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通过调查和供需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量不足且各区域间不均衡;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旺盛且以短期、实用和技能培训为主;农民培训的收费机制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培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培育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生产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因此,培养新型农民对建设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培育新型农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志强 《调研世界》2012,(12):30-33,42
福建省泉州市的农民与我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并不缺乏财产,其最重要的财产即为土地、住房等不动产。但由于农民这些不动产的权能不完整,无法转化为真正体现其价值增值的财产。再加上农民从动产方面获取收入的渠道狭窄,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优化泉州农民财产性收入形态的对策思路,为我国农民提高财产性收入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对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但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严重不足,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够。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其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全面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内容。三是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农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四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和保障农民主体作用的实现。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方案与规划,使农民从内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六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参与建设的能力。七是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切入点和方法。八是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要同时推进,积极探索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适当形式。九是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试点村与非试点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为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有活力、农村有引力、农民有动力的必然需要。因此,基于青岛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心理特征、政策特征、培训特征四个维度分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内容设置、政策扶持等多个因素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准入难易度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从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相似文献   

19.
农民培训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从临澧县的调查来看,农民培训主要有五个方面资金来源,即政府、企业、社会、农民和培训中介。农民培训资金来源中目前存在总体投入不足、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资金布局不合理、政策调控不到位等问题。为增加农民培训的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的特点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控:立法保障资金投入,利用优惠政策激发各资金来源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强化政策性金融对农民培训的支持作用,强化市场对农民培训机构的筛选机制,为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江西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创造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