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老根”商标抢注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影视角色商业性使用问题的关注。经深入探究发现,这里存在的权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而是一种新型权利——影视角色商品化权。对影视角色商品化权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其在商品化权中的位置,讨论现有影视角色商品化权保护模式存在的法律缺陷,并据此提出我国影视角色商品化权保护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2.
角色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对于实践中发生的诸多角色商品化权纠纷案例,依据现有著作权法、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都存在着不足。这导致现有法律对于解决商品化问题缺乏针对性。只有确立独立的商品化权形态并依据利益平衡原则建立相应的法律保护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角色商品化现象引发的问题。在构建我国角色商品化权法律制度过程中,需要对角色商品化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保护范围及损害赔偿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论商品化权     
商品化权是将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虚拟角色、卡通形象、影视作品片段等进行商业性使用的独占权利,是对已有智力成果的再次利用,系为应对著作权、商标权制度在调整商品化活动中所暴露出的不足而形成的新型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商品化权具有权利保护的被动性、权利界定的事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实施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但是商品化权的概念未能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予以确立,所以导致了实践中侵权纠纷的大量产生。应借鉴国外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立法经验,完善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5.
商品化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姓名、形象及创作的作品、角色、标志等通过商业化使用而取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的权利。我国现行知识产权立法因对影视虚拟角色及演艺明星商品化权保护缺失而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本文建议在我国增设商品化权制度,并从商品化权权利归属、权利构成要素、保护期限、侵权救济及权利限制等方面提出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衍生品产业是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与成功模式,而我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极度不完善,盗版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欠缺是制约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电影衍生品产业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商品化权,确立商品化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促进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角色商品化权是随着传播媒体的日益发展和影像角色的深入人心而在无形财产领域新产生的一种权利。目前世界上已有少数国家以判例法或成文法的形式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如德国、日本和美国。而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角色商品化权的研究还比较少,司法审判经验也很缺乏,因此,介绍角色商品化权的性质、内容及其保护方法,并呼吁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法体系中增加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规范,从而实现对该种权利的充分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性开发利用——商品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的自发状态,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实施商品化权保护,使商品化行为有序进行,一方面可以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下避免或化解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地释放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本身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产权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工商标志所有人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与无形财产权、信息产权、工业版权、商品化权等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知识产权具有民事权利性、私权性、法定性、人身权与财产权的融合性、专有性等属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角色商品化权是一种与著作权、商标权截然不同的权利,它是一种商品化权。要清晰地认识角色商品化权.首先必须对角色明确界定。角色必须具备实质的人格化特征、良好的公众效应和商业化运用的能力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由于各国对角色商品化权性质的认识不同,各国对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方法也不尽一致,主要有著作权法保护、商标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及公开权保护,但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角色商品化权进行保护仍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知识产权资本化将成为知识产权利用的重要方式.为保证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安全,应当注意知识产权出资存在的风险.从知识产权自身固有的风险、知识产权出资的权利瑕疵风险和商业化风险三个方面来分析,探索规避知识产权出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法的第二性原理与知识产权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法学界悬而未决的课题,法的第二性原理可作为不同学说的对话起点,以法律概念的规范意义统辖概念论争。法是行为规范,财产权概念应当突显财产的具体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以法的第二性原理检视无体财产权说和智力成果权说,二者皆缺乏足够的规范功能。当下占据主流地位的无体财产权说和智力成果权说终将被超越,科学的知识产权概念必须阐明知识产权对象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与物相比,创造性智力成果有着更强的公共属性,因此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也有着更大危害。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规制的前提是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知识产权滥用的属概念是权利滥用,系指与设权目的相悖的权利行使行为。与滥用其他权利的行为相比,知识产权滥用的特殊性在于其发生概率更高,因为知识产权具有边界模糊且对象可替代性较低的特点。因此,知识产权滥用是指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边界的高模糊性与对象的低可替代性,在智力成果权领域以阻碍创新的方式或在商业标记领域以导致混淆的方式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此外,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界定还需区分知识产权滥用、无权(越权)行为、知识产权正常行使、知识产权垄断等概念,避免混淆。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与物权有着财产权的相同属性,法律对物的确权,即表现为物权;法律对知识产品的确权,即表现为知识产权。相对而言,物权对知识产权影响深远,乃知识产权的母性权利,但知识产权的原则也对物权有积极意义,权利穷竭原则在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信息不应是信息论意义上的信息,而应是控制论意义上的信息,即具有“同型结构+意义”双重结构。这有其法学上的规范意义。具备“源于人、有价值、法定性”条件的信息即可成为知识产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从产权理论出发,可以认识到财产权、知识产权的效益价值取向。这种动态效果与克服产权制度的外部性有关。就知识产权而言,通过对竞争的适度限制和对社会公众利用知识产品的保障,知识产权制可以克服消极的外部性。在实现知识产权的效益价值方面,利益平衡原则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利益平衡原则引领财产权的理想分配,保障了知识产权人的垄断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制度替代。传统知识产权法存在固有的局限,对知识产品的保护是不完全的,有些知识产品也不适合通过划定产权的方式来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了权利生成的道德标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和范围得以扩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和救济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无论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还是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都强调以在先权利的原则作为解决冲突的首要原则.其实,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这一重要特征决定了在后权利人即使尽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也可能进入在先权利人的权利范围,因此,在权利冲突的解决问题上不宜过分强调尊重在先权利.在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时,既要坚持尊重在先权利的原则,也应遵循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保护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应对在先权利给予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