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家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给予是足够多了,但在精神生活上的给予又有多少呢?难道我们不应扪心自问吗?偶而看到的几件小事,令我惊愕,让我担忧,不禁要问:做父母做长辈的到底应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小学,那天孩子向他要钱,说学校要组织去野游。我的同事给了50元钱,孩子嫌少。大人说:"50元还少啊?"孩子说:"臊不臊死个人,50元也  相似文献   

2.
贫穷与富贵     
一个人自出生起,就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贫穷与富贵。其实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也不一定拥有世界上的一切。他们也许有了钱,有了权利,有了知名度。但他们也许不像穷人一样,拥有爱心,拥有友谊,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钱的人也许视自己的名利为最重要,为了私欲不择手段。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渴望读书啊,但他们却没有“资格”读书,只因家里贫穷;又有多少父母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但孩子们却不好好地读书啊!只因……其实说到这里,我也是其中一个。虽然我的父母有钱、有能力供我读书,但我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也许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知道,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三月 《北京纪事》2015,(6):19-22
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是一个疏于联系的朋友打来的.寒暄过后,她说明了来电的原因.她的女儿上初三,正在为自己的升学理想鏖战.女儿是个升学目标明确,勤奋自勉的孩子.平日里她经常要给孩子减减压,她常会说些,"你现在的这个学校也挺好的,就在这里读高中也挺好的","我和你爸都不那么在乎你的分数"诸如此类的话.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篇"老师给我多少分,我祝老师活多少岁"的帖子在"人人网"上迅速蹿红,引来众多大学生更贴:"除了语文老师以外,别的老师都可以活90岁以上";"我的老师都是短命的"。也许,我们的师生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提出,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模式,彼此是"同事  相似文献   

5.
赵常民 《社区》2009,(6):33-33
山东的李女士来电咨询:在一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幼儿园,幼儿园根据家长接孩子的早晚时间,将接送孩子的班分为早接班和晚接班两个班,早班的费用是每月100元,限时接送孩子;晚班的费用是每月120元,不限时接送孩子。我和我妻子下班都比较晚,所以我们将4岁半的女儿送到学校幼儿园托管并选择了晚接班。有一天我们因为有事没能及时去接孩子,孩子自己靠在篮球架旁等我们接她。有几个高年级的小学男生放学后没有回家,在学校玩扔石头比赛,有一男生扔的石头正好打在我女儿的眼睛部位,我女儿痛得大声哭叫。  相似文献   

6.
父爱深深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当然也是在农村上的中小学。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由父母接送上学的,而我每天要自己走两公里的村路上学。上初中后,我才有了一辆哥哥们骑过的旧自行车。每天的路程有15公里,父亲从没有接送过我。那年夏天,我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我和老公将9岁的儿子送到德国,在柏林一所小学读书。作为陪读,我很快发现了这里许多与在国内读书的不同:孩子的书包变轻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玩耍时间。最让我惊奇的是,那里居然没有教科书。儿子每天高高兴兴,而我却很忧虑,担心他学不到什么知识。一个学期过去了,问儿子德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德语:"自由!"  相似文献   

8.
郝安 《百姓生活》2014,(7):18-18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够听到这样的牢骚:要接送孩子上学,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要洗衣做饭,要收拾家务,要忙工作,累得要死,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幸福的生活啊?  相似文献   

9.
T先生     
让香港广播处处长朱培庆身陷艳女门的女主角CoCo来了广州,她的经纪人打电话给记者"报料"说,她有话说。招待会现场,CoCo刘瑶化着浓妆,穿着黄色吊带小背心,丰满性感。某媒体的娱记跟她聊着。"他冤,我更冤,现在走在街上个个都认识我,还有谁会找我跳舞啊!他老人家结束了,我老人家才要开始!"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16年,校园暴力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我倒是想在此给"热"议论降降温. 首先是"暴力"一词用于还在学习和成长的孩子身上似乎过于激烈了.孩子走进学校,实际上是走入社会的实习期. 孩子走入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也要学习人际交往.每一天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相处,都是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操练过程.练习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磕磕绊绊,摔个跤也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11.
谁该示弱     
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于是将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母亲来了之后,照顾孩子之余。她还能兼顾给我们做做饭。和以前一下斑就忙着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相比较。我和老公现在下班就能吃到现成的饭菜,而且花样翻新,滋味丰美。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母亲爱孙心切,只要孩子想吃爱吃,花销多少她都不会计较,也从不考虑营养是否均衡。于是,我责备母亲不该由着孩子。  相似文献   

12.
孙子上学了。学校离家有三站路,还要过两个十字路口。儿子、儿媳工作忙,时常不回家,就由我骑自行车接送。接送孙子上学,不仅告别了离休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过上了在职时那样按点就班的日子,而且,也在来往的路上领略了一番人世风情,产生了许多感慨。学校的那条街,是一条车的河流。不知是如今的孩子金贵了,还是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每天上学放学用车接送孩子的队伍特别壮观。既有数不清的自行车,也有摩托车,还有小卧车,甚至还有大卡车。每个家长都来去匆匆,紧紧张张,特别是临入校门前那五分钟,人、车最多。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潘亮 《社区》2013,(3):59
入托难的问题在法国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住户较多的社区。但"上班族"家长们又没有时间去离家较远的地方接送孩子。现在,父母们可以选择把孩子送进"火车站托儿所",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能接送孩子了。在欧洲,很多人都乘坐火车上下班,火车站就成了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巴黎北站是法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每  相似文献   

14.
霍雷 《社区》2001,(Z1)
“我的孩子在北京丰台区西罗园九区旁的西罗园四小读书,可学校周围都是无照摊贩,还有一个早市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杀鸡的、卖鱼的、卖盗版光盘的,干什么的都有。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读书?”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西罗园四小。确如这位家长所说,与学校北墙一墙之隔,有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好几十个摊位,来买东西的顾客还不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11):61
不去学校的理由早上妈妈进屋去叫杰克起床:"儿子起来,该去学校了!"杰克:"妈!我不想去学校!"妈妈:"那你告诉我两个你不想去的理由。"杰克:"第一,孩子们不喜欢我。第二,老师们也不喜欢我。"妈妈:"哦,这样啊,但是你今天必须要去学校。"杰克:"你给我两个去学校的理由!妈妈:"好吧!第一,你已经52岁  相似文献   

16.
午休时间,有的孩子早早就来训练了.一个女孩的妈妈趁午休来"探班",看着女儿训练.和煦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在正在训练的女孩身上.阳光代替了妈妈的心和手,爱抚着女儿.这是团里多少孩子梦寐以求却从不曾得到的啊!  相似文献   

17.
下午放学时间临近,中关村一小门前的路似乎一下子变窄了.随着清脆的放学铃声,孩子们像破笼而出的小鸟飞出学校大门.刹那间,整个学校门口沸腾起来,道路陡然间拥挤而混乱: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家政公司的面包车、"校车公司"的中型车、机关单位的专车、三轮车、自行车以及手牵孩子肩负书包的步行者争先恐后,不见了平日的礼让.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专毕业前的半年中,学校的课程基本上放掉了。我们学生都忙着找工作或准备参加高考。我加入了求职的大军。虽然我去了招聘会多次,也试着投过几次简历,但都被用人单位以学历低等理由而拒绝录用。而学校推荐的工作,我又不喜欢。于是,我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是继续读书吗?我这样问自己。是啊,如果在职场上要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就要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读高职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问题是说  相似文献   

19.
明天星期一     
1.星期天下午了,别惹我。我叔叔给我算过一笔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减去寒假多少天减去暑假多少天,减去一个月八天星期六星期日,减去其他没有"冲掉"的法定假日,一个老师一年工作的时间只剩多少多少天——我不记得具体多少了,听起来确实不多。他由此断言:教师每天的平均工资极高,教  相似文献   

20.
很多毕业生喜欢探究用人单位青睐什么样的毕业生.是学习成绩好、社会活动能力强,还是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其实,很多在校生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时间观念。也许有同学会说:"我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啊,读书时从来不迟交作业,去招聘单位面试时也从来没迟到过,可用人单位好像并没有因此对我有所青睐啊。"其实,这里所说的时间观念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时间秩序观念。就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