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仅次于齐、察、楚、燕、赵、魏、韩的,与东西周、宋、卫诸国并称的千乘之国。关于中山国的历史,《战国策》、《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以及《水经·滱水注》等文献虽有零散记载。但它的兴起、发展、诸王世次等问题,文献记载不明,这给后人研究中山国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和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得以看到二千多年前中山国的遗物和文字,给人们深入探讨中山国史和中山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山究竟是何族建立的国?战国中山与春秋鲜虞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尚有异议,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对于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是有影响的。 辨中山族属诸说之是非 战国时期的中山与春秋时期的鲜虞有一定的关系。《史记·赵世家》载:“中山武公初立。”《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杜预《春秋释例》也悦:“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正由于史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关于古中山国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其经济的研究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仅有中山整个经济面貌的论述,而且出现了研讨货币、城邑等专题文章,反映出中山经济研究的活跃.为此,笔者拟利用以往的史书记载和新近的出土文物,对中山国较重要的经济部门—交通,这个联系中山地区、促进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纽带,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我国北方鲜虞族所建的诸侯小国.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史籍中有关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人们很难对其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平山中山国墓群的发现和成功发掘,给我们提供了追寻中山国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也为我们研究考察这个"神秘王国"的工艺美术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中山国作为弱小的争霸者,带着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整合到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之中,吸收绵延无尽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山在战国中期是个“方五百里”的小国,由于强齐的支持,武力颇盛,非常好战,“不啬于攻战之患”,终因“数伐数割,而随以亡”。中山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但《史记》没有为中山立世家,零星记载很难联系起来,所以过去对中山国的历史相当茫然。河北平山县中山三器的出土,为研究中山国后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在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可捉摸的中山国已经大体现出轮廓。在大家讨论的启发下,我也对中山的史料稍有涉猎,现就赵灭中山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我国北方鲜虞族所建的诸侯小国。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史籍中有关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人们很难对其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平山中山国墓群的发现和成功发掘,给我们提供了追寻中山国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也为我们研究考察这个“神秘王国”的工艺美术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中山国作为弱小的争霸者,带着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整合到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之中,吸收绵延无尽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年来,中山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刊出论文五十余篇,基本勾划出久湮史海二千余载的中山国的轮廓.但限于史料阙略,许多文章对中山年代、事件、人物、史料、城址等若干问题的论述与阐释存有谬误或失之偏颇,因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并同有关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两座战国中山王墓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相继发掘以后,引起了我因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山国的物质文化,保护好遗留下的遗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连续几年在三汲公社范围内对中山国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通过对中山国的观察与分析,战国中山国的文化性质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山形器饰为它处所罕见,成为中山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因而得到的印象是:中山国是崇山的。本文拟通过山形器饰的观察,对中山国崇山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毕公高是周初第一武将,其长子楷伯的封国不见于史书,但却屡见于中山国境内的出土文物,并显示其肩负征伐之责.唐宋的谱牒专著认为易氏是易牙之后;族谱则记载是毕公高之后,受姓于易水,曾居太原,而中山的疆域包括易水、太原;谱牒专著和族谱都载有"恺公".出土的"中山侯钺"显示,中山肩负为周天子征伐之责.综合多份先秦文献考证,易牙应...  相似文献   

9.
战国中山国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记]:自从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战国中山王铜器及其长篇铭文以来,人们对于中山国的历史获得了新的认识。顾颉刚先生的笔记中,曾经搜集过一些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并与当前的讨论有一定联系。为此特把它摘录出来,并分成如下几个问题整理成文。希望它对于充分利用古籍中的历史资料和新发现的实物材料互相印证、更深入地研究中山国历史有所裨助。顾洪记。(编者按:顾洪同志为顾颉刚先生之女)  相似文献   

10.
鲜虞属白狄。白狄是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狄族三大支派(赤狄、白狄、长狄)之一。自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鲜虞中山国的王陵发掘以来,鲜虞及其所建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面貌问题,开始为我国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关注。对先秦狄族特别是白狄鲜虞氏历史的研究,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鲜虞中山国疆域变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国,是战国中期太行山东平原上的“千乘之国’”。它地处赵国的“腹心”,三面被赵包围,仅东北一隅与燕毗邻,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堪称“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而对其疆域,史籍仅载“地方五百里”,至于疆域的四至,具体的范围及变迁,本无记载,历代史家亦仅述大概,清人王先谦作《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可谓历史上唯一的专门著作,然而今天看来此作多为资料排列,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拟在此基础上、利用近年来历史研究、考古发掘、地名研究的新资料。对中山国的疆域范围及变迁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中山国作为区区一小国能纵横于各大国之间,这与其完善的国防制度紧密相联。中山国在重要关津要塞屯兵驻守对巩固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而中山国城市防御体系的完善也为国家安全奠定了基础,长城的修筑则为防御外敌入侵提供了屏障。  相似文献   

13.
中山非鲜虞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和鲜虞的关系,是长期争论不决的历史问题之一.直到今天,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认为战国中山就是春秋鲜虞的继续;一说两者既非一国,也非一姓(族).根本不相连续.可是两者又都认为春秋的鲜虞又名中山.个人在拙稿《中山国史杂考》 中已提出鲜虞自是鲜虞,中山自是中山,两者除在地理上有继承原因外,在族姓、国统和名称等方面都没有相因相承的关系.现再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中山早期地域和中人、中山其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山国的一些历史问题,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章专门述及,而对其早期活动地域等若干重要地理问题,目前尚未深入探讨。为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以就教于关注中山史研究的同仁。 中山早期地域辨 何直刚的《中山国史杂考》(《河北学刊》1985年第3期)细究《左传》,指出中山非鲜虞,颇有见地。但他同时认为中山武公所居之顾,即今河南范县东南之故顾城,徙都灵寿前之中山一直活动在这一带。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论魏灭中山与战国初期的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408年,魏国在取得对秦国河西之地的决定性胜利之后,迅即调集重兵灭掉了“武公初立”不久的中山国,并先后派击、挚入主中山,统治三十余年。魏国为什么要劳师伐灭隔赵国而望的中山?中山之地究竟在魏文侯的图霸战略中起着什么作用?这曾是史学界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笔者试撰文析之,愿同方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山与赵,战国时互为仇敌,史有明载,故论者颇多;然而在春秋时期也曾有过密切交往,因记载杂乱,述者甚少。有鉴于此,笔者试时春秋中山与晋国赵氏之间的渊源做一探寻,谬误之处,望知者指正。 一、晋国狐氏——春秋中山的判定 长期以来,受杜预《春秋左传注》的影响,不少学者在谈论中山与鲜虞的关系时,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以为中山即鲜虞在战国的延续、鲜虞即中山在春秋时的发端。并因此形成了中山没有春秋史  相似文献   

17.
“中山盗”一语,源出于《战国策·秦策五》中魏人姚贾对秦王嬴政所言。由于姚氏当时并未点明“中山盗”的具体身份,所以后世注家说法不一,歧异甚大,以至成为一桩历史疑案。笔者以为,弄清“中山盗”一语的原委,对于了解中山国早期的历史以及春秋中山与战国中山的承续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撰文析之,以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简称《国策》)是春秋以后至秦并六国二百四十年间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西汉时刘向重加整理,按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卷,并定名为《战国策》。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阶级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主张和  相似文献   

19.
<玉堂闲话>是唐末五代天水作家王仁裕笔记小说代表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值得研究.书中记录作者亲历见闻的作品,可使读者感知那个时代庙堂儒士阶层的思想特征;记载秦陇、蜀地南中山川风物的作品,可使读者窥见其时秦陇、蜀中的风俗人情,颇有文学、社会学和风俗学意义;对各种异闻和谈议的记叙,于五代文学研究也甚堪重要;其中撰录的逸闻杂谈,可与史籍相互补充和订正,史料价值很高;其所写慎断决狱案件,体现了当时的法制思想;记载贞节列妇事迹的作品,也歌颂了其时女子的机智和勇敢.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山国文字与西周金文及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之文字的比较,可以将其构形特点归纳为:附加义符、增加声符、形近互作以及类化、选择不同构件造字、附加饰笔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山国文字所具有之特色,已经使它可以作为独立于三晋系之外的一系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