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西部农村的贫困文化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西部农村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要实现西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变革西部农村的贫困文化。而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变革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可以实现农村内部的和谐.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保障的难点在于农民潜在的脆弱性风险不均衡、农民的能力贫困导致难以选择享受公共产品的权利和社会排斥力对农民的排斥作用.主要解决措施有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产业化组织,进一步减轻贫困农民负担,完善落后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贫困农民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规定农民的平等权,提高农民的地位,建立城乡协调、体系健全的社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张德元在《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上发表如题文章指出,当前农村的贫困正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农村贫困蔓延,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研究焦点。然而人们在研究农民贫困问题时,更加关注的是农民的收入贫困,而忽视了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这一事实。他认为,农民收入贫困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正是农村人文贫困加剧了农民收入贫困,体制障碍才是农村贫困的根源,即农村的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农村的制度"贫困"更重于经济贫困。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不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而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源于产权制度的缺失、结构制度的差异、保障制度的偏颇、财政制度的歧视、法律制度的失灵、传统文化制度的禁锢。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尽管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普及已从认识论根源揭去了宗教的神秘面纱,但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无论是信教人数还是宗教组织数量却呈现出不合国情的快速增长趋势.诱发农民信教的直接原因是物质或精神的贫困,深层次的根源却是社会转型期农民强烈的组织化生存方式诉求与广大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严重偏低形成的紧张关系,而这一紧张关系又源于农村相关组织立法的缺失.要使农村宗教信仰回归常态,应当考虑健全农村组织立法、发展并壮大各种现代农村组织.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城镇范围内贫困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农村流向城镇的农村流动人口所形成的贫困群体,在以往以户籍为基准的城镇贫困监测中,这个贫困群体是被忽视的,然而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农民在城镇中处于绝对贫困之中.本文对当前在城镇中的农村流动人口的规模进行了估计,并对农村流动人口贫困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农村流动人口贫困群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贫困问题表明,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制度或国家政策的政治性干预、社区贫困文化的再生产、教育的实践逻辑等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根源,而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经济危机、土地制度与政策调整、过分的财政依赖和现代化的意外后果带来了农村贫困的再生产.事实发现,重视穷人的主体性参与、增加和完善对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变国家强制性干预发展的逻辑和未来战略的重新定位等能有效应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绝对贫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经济的重要特征.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南京政府举办了农业贷款.在此过程中,政府发现有限的农业贷款被乡村中富裕的社会阶层所占有,为此,它强调农业贷款需要转向贫困农民.但是,由于农贷机构的嫌贫爱富和近代乡村权力结构却阻止了政府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忽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既是造成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村诸多矛盾存在的主要根源。当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贫困农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集中力量干大事;可以增强乡村干部的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其次,扶贫资金应向贫困农村集体经济倾斜,县乡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还要与科研院所挂起钧来。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据马克思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中国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也应从外部因素(即外因)和内部因素(即内因)进行分析,外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失衡、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的缺失、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等;内部因素包括农村人口增长快、家庭负担重、文化程度低、人口素质差、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贫困文化的影响等.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本文提出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对策:宏观层面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中观层面上,调整和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微观层面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形成民主参与式的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苏北是江苏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江苏省实现反贫困目标的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提高其组织发展能力。但是由于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农村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苏北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成效,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苏北反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农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80%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最落后,最需要发展.人口多,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不管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一是国外市场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农产品;二是中国本身也没有这么大的支付能力和运输能力;三是国际农产品市场往往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不立足于自己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就会受制于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如果80%的农村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要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可见,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情况如何,首先要看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贫困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龙 《兰州学刊》2005,(1):217-218
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的贫困是一种制度性贫困,各种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阻碍了各种要素的流动,从而制约了农民的选择权,不能形成各种自由的要素市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是给予农民对各种经济资源使用的选择权利和处置权利.  相似文献   

17.
发展权视角下的农民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贫困的原因在于发展权的“贫困”。发展权被剥夺的影响比收入低下的影响更严重,发展权“贫困”限制了中国农民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发展权对贫困主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正因为如此,中国农村扶贫重点应逐步从物质扶贫和能力扶贫转向权利扶贫。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对应着不同的反贫困政策.基于2000~2009年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暂时性贫困在当前农村贫困中已占绝对主体地位,且这种特征具有全局性,而不是仅仅出现在特定类型的农户群组中.不同特征农户群组中持久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相对比重存在明显的差异,暂时性贫困的比重与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呈倒U型关系,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持久性贫困则完全相反.因此,在对少数持久性贫困农户继续实施以提高其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主要手段的反贫困措施的同时,应结合当前农村贫困的动态结构特点对未来扶贫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实施以应对收入波动为主要手段的反贫困措施,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泽虎  杨满仁 《理论界》2007,(11):30-32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有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增大;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文化贫困共存;脱贫难度加大,返贫现象比较严重等特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本文利用对民族贫困社区的调查和访谈数据,从民族社区农户基本情况、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民族贫困地区社区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基本根源,从而为全面制定新时期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