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对赣南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先后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及、论述了苏区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概括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多次强调弘扬苏区精神的初衷和要义,对于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面对严重的战争伤残和流行疫病,苏区政府通过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创办红军医院、拓宽医药器材来源渠道、普及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初步构建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制度等措施,从红军到各个苏区都初步建立起了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基本框架。苏区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初步构建和医疗卫生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苏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了苏区治疗常见病的水平和抵御流行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的革命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理论界》2006,23(2):169-17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巩固红色政权和适应根据地的经济需要,发行了银、铜、纸各种货币,统一了苏区金融,发展了苏区经济,湘鄂西苏区发行的货币,具有鲜明的革命属性,是我国货币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其存在离不开苏区农业的良好发展。川陕苏区建立后,在苏维埃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川陕苏区的农业生产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1935年4月,红军撤出苏区后,国民党反动派苏区整个农村暗无天日,农民彻底破产,农业重新陷入危机,因此,后来出现了1936年的大饥荒。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开始了执政建设工作,法制建设也顺利展开。宣传教育是法制建设的先头兵。为了让苏区群众接受法律、法规、政策、法令,中国共产党人从传统、主流宣传教育路径着手,积极吸纳群众参与,为苏区法制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苏区文化是很短暂的一瞬,苏区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写出了民族光辉历史的新一页.苏区戏剧运动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区戏剧运动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第一次有广大工农兵大众参加的新型的艺术运动,是苏区军民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历史地位及基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弘扬苏区文艺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红色歌谣看苏区的社会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引起了苏维埃区域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动,在当时革命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是苏区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红色歌谣为着眼点和依据,分析了苏区社会变动的方向、性质和意义,以及苏区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变动的态度,同时说明了红色歌谣的意义、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87-191
苏区精神是我们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苏区精神的精髓要义。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我们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期我们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陕苏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川陕苏区的重大问题,实事求是评价川陕苏区的一些重大事件,正本清源,科学评说,还历史本来面目。本文旨在客观公正地评述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和张国焘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期间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由于江西不产食盐,对食盐的封锁给苏区造成极大困难,严重影响了苏区军民的生活和健康。中共积极动员群众应对食盐危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封锁的日益加强和自身"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苏区终未能解决盐荒,粮食、布料和药品等物资也十分缺乏,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11.
闽浙赣苏区建立以后,在战争条件下,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并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就和经验。主要有一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初步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二是把坚持人民民主作为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是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动苏区的经济建设;四是把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失业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流民救济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区的社会救济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文摘     
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 从1930年春鄂豫皖根据地创建至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撤,是鄂豫皖苏区的大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张国焘曾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书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鄂豫皖苏区的大发展及其成就,得不到应有的宣传。《史学月刊》1983年第1期发表林浣芬、王天文合写的《试论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一文,对这段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4.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那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坚强的组织保障,充分利用科学的指导思想,灵活借助丰富的改造形式,自上而下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塑了苏区人民的精神世界,坚定了苏区人民的革命理想,激发了苏区人民的革命热情。  相似文献   

15.
苏区乡村俱乐部是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政府在乡村社会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苏区新文化的平台。作为苏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乡村俱乐部有效地组织了乡村的农民文化生活,它通过新鲜活泼的娱乐活动进行政治文化教育,提高了苏区农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知识,从文化角度提倡和实现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文化享有。其成绩与经验,不失为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俊华 《兰州学刊》2007,(6):204-206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妇女解放、保护婴儿和儿童、禁烟戒毒、反对迷信、流民改造等方面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这种社会风俗变革对改变苏区民众的落后风俗,培养进步、科学的文明风俗和习惯,重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区的节庆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节庆,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主导下,革命的、大众的、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国际性的节日庆典文化。苏区节庆在传输革命理论、动员组织群众、显示群体力量、改造社会习俗、充实群众生活,建立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的情感模式,树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9-253
苏区文化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在的文化属性,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内涵的文化属性对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苏区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必须加强对苏区文化内涵与作用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性与正义感、激发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引导学生实践思维发展等方面加强苏区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全国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的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同志,一直在呼吁如何唱响苏区精神。2007年11月,在瑞金召开第二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邀请全国有苏区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