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立舟 《浙江社会科学》2020,(12):117-126+144+160
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首先着眼于君主心术的本源。较之兵刑法律制度的改进、财政税收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正君心"更为彻底,也更为重要。他们所诠释的王道政治之所以能够也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天理之秩序与命令。王道政治是政治人物对内在秉性的自觉呼应,遵循天理以贯彻王道政治,既是外王事业之体现,也是内圣工夫之要求。因而,王道政治应是圣王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与此同时,二程也探索治国理政的具体路径,不排斥强制性规训力量对社会的管控作用。众多的现实政治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作出符合时代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从复古的方案中寻找现成的答案。二程学说通过"元丰九先生"而传播两浙,下开南宋永嘉学派之先河,浙学的渊源来自洛学。二程的人治思想体现着一种对道德的执着认同,在今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语境中,依然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心竹 《河北学刊》2012,32(1):182-186
孟子在以德力、义利之辨凸显德、义作为王道内涵的不可取代性和价值优越性的基础上,对王道与仁政进行了具体论述。他认为,王道与仁政可概括为养教之两大端,即一为养民,二为重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对民众的道德教化,而其中尤重养民。就此而论,孟子的王道论具有一定的重效果和现实的倾向。但由于孟子道德—政治一体化的为政体系以统治者拥有仁德,即以其"仁心"为养民、教民的基础,使仁政成为仁心的铺陈与延展,具有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特征,从而使历史性的以礼乐之制为典范的王道政治在孔子之后进一步转化为价值性的王道理想,儒家的政治价值理想至此得以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模式化的特征,以敦煌文创作而言,它的时代界限相对稳定,作家群体也相对固定,所以其文学创作中在结构谋篇、语言用典、文体等诸方面的模式化特征较为明显。究其形成原因,主要受到文人自身习惯、唐代尚党文艺风气、敦煌民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形式主义文风、佛教叙事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敦煌文的模式化创作,一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它是当时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当时敦煌民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亚光  毕悦 《江西社会科学》2023,(2):115-126+208
中国经济思想的现代化转型并不完全是对外来思潮的被动接收和反映,也有传统思想自发求变的演进历程。作为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代表性成果,《皇朝经世文编》集中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夕、西学到来之前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转型面貌,反映了从保守到革新、从干预到适度自由、从集权化到地方化和社会化、从封闭到有限开放等转型趋向,以及实用性、包容性、复古性、折中和非彻底性等转型特征。考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化转型问题,尤应注意其内生演进路径,关注传统知识分子在转型中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方历史的划分,西方哲学美学主题的发展经历了理性、存在及语言的维度.在现代存在的维度中,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是沉思、思索与接受,这在晚期海德格尔即诗意的思想.对海德格尔而言,诗意的思想即经验存在、经验语言的思想.在诗意的思想中,存在与语言具体化为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作为诗意语言道说的两种方式的诗与思想,接受的是诗意语言的规定,即它们是对于诗意语言的倾听,然后互相对话.  相似文献   

6.
李少兰 《中州学刊》2007,(4):183-185
面对隋末唐初百废待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的严峻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心存忧患,治不忘乱,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分析探讨其执政思想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巩固我党执政地位、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证是中国古典诗歌注释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它为李善<文选注>所开创,被历代继承并成为最重要的诗歌注释传统,原因就在于这种方法适应了诗歌语言的"祖述"本质,亦因此决定了其特点和原则.西方盛行的互文理论是引证的方法论基础,但中国古代<文心雕龙>及一些诗派已经叙述或暗示了这一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家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融整合特性。本文分圆融整合系统观和与道合一生命观两部分论述道家和合思想的内容、特点及现代意义。第一部分概述其辩证和谐与宇宙合一的系统思想及现代方法论意义;第二部分概述其与道自然合一的生命状态及境界观,为现代人解决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心灵的矛盾提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传述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怀疑天命鬼神,重视人事;主张以“仁”为中心确立各种典章制度;重视仁德、礼义,轻视生命和物质利益;提倡“中庸”之道与“和而不同”的方法原则;强调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孔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并由中国传播到世界,是推动社会走向理性、文明、和谐、有序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说文》声训保存的文化史资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训是一种与古代的社会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关系非常密切的训诂方式,因而具有保存文化史资料的功能。百科全书式的《说文解字》含有大量的声训,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史资料,尤以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礼俗、哲学思想、鬼神信仰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资料为甚,正确解读这些声训,对我们认识上古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学术独立和实现教授治校、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真正独立的大学、培养有修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冯友兰的高等教育思想为现代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4世纪末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深刻变化,为了寻求自身的安全和发展,百济和北魏都在构建着对各自有利的外围条件。472年,百济上表北魏请兵攻打高句丽,却遭到北魏的拒绝。由于两者在最终利益上的差异,使得它们未能在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下建立起朝贡册封关系,最终,北魏王朝再无百济使臣前来,两国的关系形态对5世纪后期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汉的海权思想不仅深刻而且还很复杂。在他的逻辑里,海权是世界性权力的重要来源;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从而开辟了相对崭新的地缘政治研究领域。然而,在他那个时代背景下,马汉积极支持通过海外帝国主义扩张来复兴“天定命运说”。尽管其著述主要依赖二手资料,但是其清晰的理论和富有活力的风格赢得了全世界海军至上主义者的广泛响应。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施加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岱的小品文呈现出"以诗为文"的特点,诗歌对其小品文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可看出其以诗为文表现为:以诗的形式为文,以诗的意象为文,以诗的抒情为文三个方面。其小品文具备"以诗为文"跟张岱的诗歌理论中将诗歌的高度概括化跟高度个性化的统一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以及其在高雅精美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学识修养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先唐诔文和哀辞经历了一个渐趋融合的过程,这是由于二者交际环境和交流目的的交叉而引发的。先唐诔文和碑文则经历了一个由相混走向有别的过程,碑文日益强化其实用性而诔文则逐渐向文学文体演进。诔文与伤悼诗赋的交流与沟通,引导了诔文由实用性文体向文学文体的转变。先唐诔文在文体对话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文体规范,又在文体交流中逐渐失去了其文体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华 《齐鲁学刊》2003,(1):102-104
司马迁的市场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中 ,肯定人的好利本性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是其逻辑起点 ,农工商并重、保护和发展工商业是其重点内容 ,经济自由主义是其必然结论。司马迁的市场经济思想有其理论渊源和社会基础 ,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丁四新 《中州学刊》2023,(12):111-117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义重大。在《性自命出》篇中,孔子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的重大命题,贯通了生性和天命两者,构建了性命论学说,为儒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穷达以时》篇中,孔子对时命与德行作了分判,高度肯定了德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唐虞之道》篇中,孔子提出了“禅而不传”“利天下而弗利”的尧舜王道的政治理想。总之,孔子思想在郭店儒家竹书中得到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立身处世、社会交往中强调道德意识的主导作用,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但是对于今天提高公民素质、恰当选用人才、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语言学研究日益引发学界密切关注,然而鲜有学者基于互文策略探析企业在报告中的语用身份构建。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为语料,全面分析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语用身份构建,结果表明:文本互文、语图互文及篇际互文是中外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构建语用身份的重要策略,协助中外企业构建的共性语用身份包括管理规范的先锋企业、多方参与的现代企业、值得信赖的绿色企业及可持续发展的模范企业。此外,拥党爱国的大型国企和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分别为双方报告构建的特色语用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