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25年10月—1926年3月,在苏联考察的胡汉民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申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苏共核心小组对此问题经过讨论,最终拒绝了这一请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胡汉民及国民党自身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考虑到国民党在其“东方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当时国共关系紧张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党。1927年,蒋汪集团叛变革命后,就变成了亲英美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政党。国民党内部以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为代表的杰出左派,继承孙中山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了历史发展规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并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阐发三民主义整体观,以“耕者有其田”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和注重农民民权的民权主义思想上;后一时期,主要体现在以民族革命为内容的民族主义,以平民政权建立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和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民生主义思想上。两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基本相通,而民生主义思想在后期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上述内容决定了他在继承三民主义方面与戴季陶、胡汉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向世人昭示了他不愧是“艰苦卓绝,忠勇奋发,忠实革命”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名优秀战士”,也不愧是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如何看待邓演达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特殊关系,是研究和评价邓演达这一人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邓演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之所以“有过亲密的合作,也有过分歧的波折”这一变异的原因,除了双方彼此之间某些误解所引起的分歧之外,更多的还是共产国际的强势干预和苛刻责难之压力所致.对邓演达这位坚定的左派领导人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邓演达及其领导的“第三党”政策过“左”、策略失当,对邓演达及其“第三党”的定性草率、评论武断,是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处理与邓演达关系问题上所应当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1928年,国民党按照"以党治国"的原则,建立了五院制政府。1930年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胡汉民围绕制定约法、国民党政权实行合议制还是实行独裁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个人独裁还是"以党治国"的问题,斗争虽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结束,但却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再次大分裂。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二大开会地点之争,实际上是孙中山逝世之后,谁来领导国民党之争.以筹开“二大”为主要议题的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首开于北京,续开于广州.会议期间及会议之后,国民党内两派为夺取党的领导权,在国民党二大会址定于广州还是北京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彻底分裂.这是国民党历史上一次影响巨大的派系冲突.此争论愈演愈烈而至最终分裂,不仅是派系党权之争不可调和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采取的委员会制、民主集权制等域外制度在本土运作陷入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论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是指她对国民党的无比热爱和崇拜之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并使她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那就是一再为维护、捍卫国民党的地位和形象而努力。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在其早年的革命经历中形成,其后的政治生涯都深受这个情结的影响。她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政治上走了一段弯路,后来认清了形势,与蒋介石、汪精卫分道扬镳,再到后来建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等等,都与其国民党情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世仲是由孙中山主持人盟的老同盟会员,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和革命派报人。辛亥革命时期曾指挥各路民军云集广州城下,促成广东全省的光复。可是,就在革命胜利不到半年,他竟作为“民国罪人”而被枪毙。尽管许多国民党元老为他鸣不平,却始终未见国民党政府为此冤案平反昭雪。新中国出版的近代史都肯定黄世仲死非其罪,明白指出“被军阀陈炯明所杀。”经笔者考证,杀害他的真正元凶应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黄世仲实际上是胡汉民为暂时缓解与陈炯明政治矛盾而推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提出了平民政权理论,该理论有什么进步意义,有何局限性,本文试图对此谈点看法。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民党建立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政权,对内实行独裁专政,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七年武汉政府时期是农民运动的高涨时期,同时也是农民运动备受责难时期,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中山舰事件”至北伐前夕,蒋介石采用卑鄙的手段,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最高统治权,并在嗣后继续扩大权力,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了抑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反对蒋的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统一和加强国民党的领导权,以1926年底“迁都之争”为起点,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恢复党权运动,并于1927年2月19日武汉召开的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上成立了由邓演达、吴玉章、徐谦等5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作为恢复党权运动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农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学术界就把邓演达视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事实上,邓演达在大革命后期就开始向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在思想上,他的农民观继承和发展了基本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孙中山晚年思想;在核心内容上,他反帝反封,拯救农民大众,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这和当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在行动上,在大革命关键时刻,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并从青年时代起受到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成为民主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在中国农民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主张。第一,邓演达指出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批注】这是根植于孔孟之道的一句反动格言,在教育界流毒甚广。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政客、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直言不讳地说:“孟子有句话,‘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把这句话用到教育上,可以这样讲: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孟轲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拚命劝说齐宣王要任用奴隶主贵族的“世臣”当权,以复辟奴隶制。“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这条“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在教育阵地上的具体体现。他们所谓的“大师”,指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以及什么“亚圣”孟轲、什么董仲舒、朱熹这一类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靠这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实行改组成为革命的联盟。关于国民党改组后的阶级构成,目前在党史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另一种认为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两种看法都是讲“四个阶级”的联盟。对于“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认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摘要】何香凝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无论理想信念、革命道路、人生目标,一切以爱国为最高价值评判标准。论文认为何香凝思想不存在由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或者由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何香凝思想的不断成熟,都是其爱国主义内容的丰富,爱国高于一切,任何思想都服膺于爱国主义。把是否存在以上转变,或者是否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作为何香凝思想进步的标志,从而肯定其历史贡献,不是科学研究应有的学术态度。【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坚定地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即使在国民党右派疯狂反共的时候也不动摇。邓演达在革命生涯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联共的勇气、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二大”后,广东发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但是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国民政府的北迁,广东的国语运动开始发生逆转。在此期间,广东籍国民党要人以粤语为载体的正统意识,以及凭藉这种意识对政治话语权的争夺,是造成这一时期广东国语运动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