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文艺创作中,经常遇到如何塑造典型性格、刻画人物个性的问题。而有人常把个性与性格、个性化与性格化看作同一概念,这是一个误解,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个性主要是就个人而言,而性格含义的范围要大得多,如说民族性格、人民军队的性格,不能说民族个性、军队个性。第二,性格是就人的个性中的某种特征、特性、特点而言的,如勇敢、懦弱、机智、愚蠢、慷慨、吝啬等,它既可以是个人所特有的,又可以是同类人所共有的;而个性只是“单独  相似文献   

2.
郭丽君  徐先玉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251-252,254
俄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文化导入"成功的重要标志是通过语料的学习进而深入到俄罗斯民族心智、民族思维层面来挖掘其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指导俄罗斯人的日常思维和行为的。目前,关于俄罗斯民族心智与行为陈式化的理论研究已经有相当规模,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当下语言文化理论研究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己利益关系的取舍和抉择,一直以来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利益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等不同的伦理学说和伦理原则."自私"是客观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安·兰德(Ayn Rand)将"自私"确立为人的一种德性.这与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对安·兰德自私德性论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民族这一事物以后,民族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了。但是,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出现在斗争舞台上,而且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並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这要看它是由哪一个阶级提出和在什么时候提出而定。”(《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民族性格”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的整体行为特征,即所有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体现的整体倾向。民族性格既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但必须在特定的“问题话境”中才具有意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是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了二者的摩擦;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之间同时又具有塑造与反塑造的影响机制,则集中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运用“民族性格的可变性”、“民族开放程度”和“法律移植的成本”等指标,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解释民族性格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 ,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 ,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 ,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 ,如文化、社会、经济等 ,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 ,并指出 ,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 ,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的激情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能使政党、政府和民众激情奔放的问题,无非存在这样几种可能:第一,这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昌盛的问题;第二,这是一个本民族世代渴望而付出了血泪,却因某种顽固势力的阻挡,成为遥远梦想的问题;第三,这是一个蕴涵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利益,并且与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问题;第四,这是一个以关怀人类自身为核心、旨在“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①并能充分拓展人的智慧和潜能的问题;第五,这是一个曾使其他并不具有文明品性的民族却因之跨入文明前列、而因本民族未能关注使其文明优势…  相似文献   

9.
玩味·学艺·活泛——对沙市社区性格的多视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即国民性格的研究,似可从具体社区的社区性格研究做起。因为中国幅员十分广大,人口和民族众多,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各地社区性格上的差异,而国民性格是各种社区性格错综复合的产物,它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才能显现和存在。如果我们撇开社区性格,忽视从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中去抽象和概括国民性格,那么我们的研究可能就会流于笼统和空泛。鉴于此,本文试对湖北省沙市市的社区性格特征进行探讨,其方法是从社会语言、经济行为和文化传统三个角度分别切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
死寓于生,生趋向死.由于"死"与"生"的这一对立统一性,故虽为谈死,实乃谈生.死亡问题是人生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死亡观具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意义.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歌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承载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来探究云南少数民族死亡观,从而得出云南少数民族生则重生、死则安死的结论,凸显民族智慧处理生死问题,辩证看待生命流程,重生乐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并质疑"云南一些民族重死轻生"的说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及其本质特征,而且很多民族的文化对我们当代社会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很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留也面,临着挑战,对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尤其是对与一个民族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死亡观进行探讨,对抢救和保护这些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云南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道生死观相略陈朝晖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与人类同龄的文化问题,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可以说,一个民族的生死观,往往最能体现该民族的特色,并对其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邃的影响。人有生必有死,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事实上,死亡却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沙漠里,以为这样就安全。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实为逃避心理"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人面对压力会采取回避态度,结果使问题更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自以为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民族性格就是指一个民族的群体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斯大林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在这里,斯大林指出了构成一个民族的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共同的地域,二是共同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14.
“哦尼”是一个彝族诺苏语境下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核心词汇,它以其深刻的内涵意义规范着彝族个人及群体的行为,同时它将个体、家支与诺苏群体的荣誉感与耻感粘合起来,成为诺苏整体形象的代名词以及理解诺苏社会的关键概念,对它的解读能为民族性格形成的内生动力问题提供一个探讨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5.
共同危险行为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并无规定,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也比较模糊,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对共同危险行为的认定应强调:主观方面,行为人之间无意思联络且非致害人有推定的过错;客观方面,行为人行为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实际致害人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应为择一因果关系。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在于法律对无辜的加害人与无辜的受害人利益的取舍。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看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两国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存在着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群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价值观取向。这一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导致了中关两个民族在性格上的某些差异。价值观和民族性格差异可直接影响到交际模式和策略的不同。在跨化交际中,对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设的争论:本源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争论的本源在于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经济人"假设虽然符合了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却否定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它只是代表了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较为普遍的经济理性,未能代表人的本质,从而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解释人的经济行为。"经济人"的"自利""利己"是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核心问题指向经济研究是否应该将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确定为"利己"。现实中的"利己"与"利他"共存表明将"自利"作为唯一动机进行经济研究忽略了其他动机对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理性"是第二个焦点,核心命题在于将"理性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普遍行为模式是否合适。事实上,利益的最大化目的与利益最大化行为存在矛盾。由此,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以人的本质作为经济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经济研究中的人是在特定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直观自我"的个人,是从他人和客观世界的交互运动中通过"直观自我"而不断发展的人。从人的本质出发,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从实践中确认"人的动机和人的选择理性"的能动性根源,即确认人的实践行为。行为的选择由社会对象化的结果与个人社会化的相互作用所决定,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宋剑华  詹琳 《齐鲁学刊》2012,(2):135-140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他是在以一种俗人经验诠释人生苦难,苦难通过卖血被还原为生命本质。因此,许三观不是某一具体人物,而是民族苦难象征的艺术符号,他唤起并强化了我们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情绪记忆,进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与如何去面对苦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的题材、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在对中外学者不同学术观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有翼天使”壁画是佛教题材,但它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这证明文化交流是双向和有取舍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气质这个概念,在关于文学的民族性格的著述中经常出现,在民族学、民族心理学的论述中更是必议之题。所有的笔者一致认为,它是构成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甚至认为是首要因素。但是,究竟什么是民族气质?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想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索,以求得专家、学者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