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轻的布朗先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著名,也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为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充斥着原罪的观念.在《年轻的布朗先生》中,霍桑描述了两个带有原型意象的世界:神谕的世界和魔怪的世界.通过两个世界的慢慢重叠,霍桑揭示出人性之恶的普遍存在,逐渐唤起了读者心中人人皆有罪的原罪意识.  相似文献   

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原型批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从与人类学相关的水,森林和母亲的原型意象,以及追求者和回归仪式的原型母题或模式等几方面来探究劳伦斯著名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及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最神秘的反映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艾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9世纪美国文坛上著名的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及哲学家,《乌鸦》(TheRaven)是他的经典诗歌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简析诗作《乌鸦》中的主要意象及影响爱伦·坡诗歌创作主题的因素,赏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4.
英国“玄学派”诗歌,因其用哲学辨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晦涩怪僻,因此17世纪以来,世人对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看法褒贬不一,而安德鲁·马维尔的抒情诗却不然,人们很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并读懂他。在《致他娇羞的女友》一诗中马维尔用他得天独厚的才华把古典主义与玄学派诗风融合得淋漓尽致,其行诗之清新、隽永,几乎可以说到了无人能出其右之境界。通过分析该诗的意象、主题及结构探讨马维尔抒情诗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妓女的古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它脍炙人口,数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有认真研究和讨论的必要。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因果报应、始乱终弃、复仇主题和江水意象等四个方面,来审视和探究该文中蕴含的原型模式,以期对时下的小说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潘·华伦的短篇小说《春寒》被解读成通过对人生经验的表现,来探寻人生真谛的故事。对文本重新解读,除了探析各形象的神话原型,解读其象征意义外,还对主人公Seth的经历重新分析,他发现在这一天中的经历类似西方《圣经》故事中从伊甸园堕入人间的情节。进而发现《春寒》所展现的现实意义:表现了童年时的纯真与不得不长大这一现实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华伦对人类最终将成长失去纯一事实的叹息,发掘出了《春寒》一文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评论中存在的缺欠,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从替罪羊原型,艾米丽与替罪羊及艾米丽的替罪与危机的解除三方面来重新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对艾米莉的替罪羊特征及悲剧的解读对理解福克纳的其他作品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原型及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还乡》中主人公的原型进行解读,通过对《还乡》中人物原型的分析,旨在解析作者隐藏在原型背后、赋予人物在该部作品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从而使读者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荒原所赋予的悲剧性的环境氛围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初不为世人接受,到奠定了英美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呼啸山庄》的理解和解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现在国内对这本小说的批评主要从其主题,写作技巧,文本结构,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入手,从原型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却比较少。本文就将运用原型分析的理论讨论《呼啸山庄》的主题原型,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旨在深化对小说中涉及的爱与恨,死与生,自然与文明,天堂与地狱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有巨大的原型解读空间。从原型批评角度对《西游记》主题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其原型意义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人们对外部挑战者与内部过错者的惩戒以及二者相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学和古希腊神话文学的影响,在其经典小说《苔丝》中有大量的神话原型人物以及意象,原型的注入使小说人物的性格更为鲜明,同时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气氛,也从结构上赋予了小说一种浑然天成的悲剧气质。  相似文献   

12.
原型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对《尘埃落定》的解读上也显现着新意。文本细读发现,傻子的预兆功能和疯癫表现与藏族苯教中的巫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傻子还有仇父恋母细节表现,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1。  相似文献   

13.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本文以《圣经》中的耶稣作为原型,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以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形象与耶稣形象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为基点,深入挖掘悲剧原型背后人物的人性探索以及对种族主义的批判,揭露其摧残人性的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但凡伟大的作品都必不可少地蕴含丰富的神话成分。托尼·莫里森在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宠儿》中也是如此。她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和伊甸园神话,充分表现了美国黑人在寻找自我及追求完整的过程中的艰辛及其所处的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描写了四代华人移居美国的经历。小说中的中国神话和传说对于揭示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反思华裔美国人的群体意识和文化处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应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鬼伴”和“论死亡”两个中国神话传说所包含的仙女/鬼女和牺牲两种原型意象能够揭示《中国佬》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荣格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这也是一部作品具有永久性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花狗崖》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神话原型、原型模式、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因此它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奥赛罗》在意象、人物、情节等层面上的原型,并深入探讨作品原型的超越性意义,既展示出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古典文化相通的方面,又显示出鲜明的差异性,从而以一种较新的视角对《奥赛罗》等悲剧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有着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圣经>中的主要人物耶酥、玛利亚、夏娃等及伊甸园场景都成了<儿子与情人>人物塑造、场景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19.
《我弥留之际》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且荒诞,但是作家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描述来展示人类的苦难,挖掘人类心灵所经受的矛盾与磨难。《我弥留之际》的另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救赎。福克纳把小说中本德仑一家置于人类两大灾难——洪水与大火之中,其家庭成员各怀心事、貌合神离地送女主人艾迪的棺材长途跋涉的情形像极了"中世纪送灵魂去赎罪"的仪式。福克纳不只是为了揭露人类的丑陋而写作,他更希望借此来帮助人们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的非洲之行是其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作者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马咯的思想成长历程,重构小说的成长胡型.通过对<黑暗的心>情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以马洛的成长为线索的深层结构,从而有助于读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