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为奴隶的母亲>创作主体的男性身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本的内在面貌,其人生经历和精神体验的性别烙印构成文本所负载的丰富信息的一部分,进而影响到小说的形式层面:叙事者对小说人物称谓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小说的聚焦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着性别上的意识形态关系;叙事者有意隐蔽的声音往往暗含着一定的性别意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发端,形成了关注下层平民、关注夫权压迫下的女性的优秀传统,因此中国现代文学30年出现了许多以典妻现象为题材的作品,社会现实和文学思潮的变化使这些作品存在对精神悲剧的呈现、对阶级压迫的批判、关注民生、对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荒诞命运的同情等不同的主题意蕴,呈现出比较鲜明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幻灭"主题可分为"生活"、"生命与生存"及"存在"三个层面,以及"线性发展"和"横向并置"两种叙述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5.
“成长”和“进步”具有明确的目的。三十年代左翼都市小说中“成长”主题有两种模式 ,在两种模式中知识分子与工人在角色功能上是互换的 ,因而两种模式的“成长”是互为反方向的。主题性结构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所感知的程式化的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积淀演化 ,因而“成长”的主题性结构与三十年代社会历史发展有内在联系。与“成长”主题相关的分别是“前成长”主题与“后成长”主题 ,三者相互印证 ,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谈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陈晓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乡土文学”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变动连结在一起的。“乡土文学”作为时代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生活气息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并扩大了原先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窄的题材范围。我们从鲁迅为代...  相似文献   

7.
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质上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从创作主体来看,柔石是左翼作家中的"现代派";就主题而言,《为奴隶的母亲》透视了人生存在的困境,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蕴;从文体的角度考察,《为奴隶的母亲》具有现代叙事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例如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被乡村权力蹂躏和"阉割"后顽固存留于乡民身上的奴隶根性。此种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频繁再现,表明了"改造国民性"的艰难,20世纪初鲁迅所孜孜以求的"改造国民性"的民族重任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9.
陈染的小说在自述身世的狂热中始终闪现着对成长的关注与渴望,既是作为女性的,又是作 为女作家的。本章试图以"童年记忆"、"性的体认"、"对父亲和母亲的重新审视"为切 入点,解读陈染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崔曙海是朝鲜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文学史家对其作品的批评,往往局限于其对社会的批判意义,而缺乏对艺术表现的具体分析。因此从其塑造形象的方法、缘情于景的特点和心理描写的特征,分析艺术个性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文学作品中农村题材作品是主流,因为此时中国文坛的主流作家是从解放区到来的作家,他们对于国家政治走向,政策的理解是紧随潮流而动的。在解放前的很多作品中就已经开始解读毛泽东的民本思想,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在五十年代对于农民国家主人翁地位的确立,农村题材作品从对思想顽固的旧式农民的批判、对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农民的争取、对新型主人翁式农民的弘扬的角度,更好地体现出毛泽东思想中救民、教民和新民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不论是蹇先艾笔下贵州山乡冷酷的《水葬》,还是王鲁彦书中浙东农村魔杖般的《黄金》;也不论是许杰胸中飘动的《惨雾》,还是台静农倾心的《天二哥》……,无不浸透着乡恋、乡情.乡愁、乡思。寓居北京的青年作家们,用自己的胸臆抒写着对故乡的一片柔情和满腹悲哀。故乡的山水人事,“剪不断,理还乱”,使他们几番思绪飘零,魂牵梦萦。以写实主义风貌展示了中国农村二、三十年代社会面影的乡土文学,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首肯。然而,对于乡土文学的一个支系——田园风光小说,人们的注意是不够的。许多人走进乡土文学的大厅,只对揭示乡土苦难的小说流连忘返,却忘了倾听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中国叙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与她敏锐而深切的"现实感"密不可分。这种"现实感"与赛珍珠早期在中国比较独特的生活经历有着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联系,同时亦与她破除一切自我禁忌的以"生存—生活"为中心的现实哲学浑然一体。而她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发自生命本体的超越种族、国家与文化的悲悯意识,为她突入到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超越时代主流意识和思想的个人精神信念。而在理性与抒情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仅成为她的中国叙述的方法支点,亦成为她的中国题材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工业题材”小说在对企业冲出困境的具体形式及其突破口的思考和探询方面,表现得更为充分,而最感人的,也是这类作品的题旨核心就是“难”和“情”。“难”在于内囊拮据和八方掣肘,而“情’侧主要表现在面对困境时,工厂里领导的忍辱负重,职工的深明大义以及他们对企业的挚爱和患难与共。但正是在处理“难”和“情”的二难处境时,表现了创作主体的困惑和迷茫,又局限着作品对转型期时代特征的认识和对时代心理的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15.
太宰治的《维庸之妻》虽然不是典型的成长小说,但存在鲜明的成长主题。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解读妻子成长与自我觉醒的契机、逐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阻力、顿悟与最后的蜕变这一成长主线,并探究妻子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三十年代琳琅满目的文学画廊里,出现一批反映苏区的作品。许多左翼作家以炽热的革命激情讴歌苏维埃红色政权,描绘了势如燎原的土地革命,揭示出在革命浪涛冲击下农民思想意识的觉醒和一代新人的成长,为革命文学输入新鲜血液,可是长期以来,在现代文学史上缺乏系统论述。本文试图从历史出发,把它纳入当时政治和文学背景下审视。总结它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经验,这不仅是正确评价文学历史的需要,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工而异曲--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题材的相互为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题材相互为用现象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古代小说与戏曲题材相互为用的三种类型进行了概括和论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西斯主义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重要流派之一,最早是由谁传入中国的?长期以来,正统的观点认为是国家主义派。其实应是时任《东方杂志》社记者的胡愈之先生。法西斯主义在中国兴起的经济原因是中国长期积弱和三十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昂和中国传统专制主义根深蒂固。至于法西斯主义与蒋介石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蒋介石虽有法西斯主义倾向,但他是从旧专制主义角度理解法西斯主义的,不同于本来意义上的德意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日渐受到读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他的著译题材以"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和"伦理的文学"为主要内涵,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自律"特征。他以展示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为宗旨,探索人性特点而又回归传统古典;他坚定地维护着文学的独立和尊严,著译选材交织着"平民意识"和"绅士意识";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义,提倡关注现实人生又要胸怀淡泊。梁实秋"审美自律"的著译题材观蕴含了他对于"时代文学"的理解,呈现出与当时主流文学价值相悖的边缘性文学价值,对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彰显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和"人学"本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小说对边地、城市、战争等的观照与叙述都给人一种深刻的绝地感受.边荒无情,弃绝希望;战火无义,戕害人性、摧残文明;都市一片黄霉天,令人彷徨挣扎于无地.行走于他的绝地世界的又是一群弱者,内在的弱强化着其生命世界的绝望姿态."绝地+弱者"书写背后是对世界的"非优美"式观照的生命理念.这,使周文小说构成了对左翼阵营创作的某种偏离,昭示着3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