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清照,号易安居土,山东济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宋词婉约的大帅。她长于诗词,通晓音律,工散文,能书画,在宋代词坛上卓然独树一帜。而最能代表她的文学成就的是她的词。她的词,明白如话,真挚情新、朴素优美。当我们打开《漱玉词》时,会不禁令人联想起词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中构思的几幅画面:第一幅是“鸥鹭”的形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相似文献   

2.
<正> 李清照是词坛大家,在古今有数的卓有成就的词人中清照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一个。她的词生前就已流行,并风靡一代,较她稍晚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已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而和她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除了说她“本朝妇人当推为第一人”外,还对她的词有如下具体论述: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王灼这些评论,显然是站在“搢绅”阶级立场,拿封建道德的眼光来衡量清照词的创造。在今天看来,这些恰恰都是她词的优点,不仅说明她在词的创作上确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曾经有不少评论家和理论工作者,对茹志鹃与王安忆母女的创作道路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艺术大师茅盾认为茹志鹃的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近年来,又有人比较了茹志鹃早期和近期作品的变化,形象地概括为“从微笑到沉思”;认为“她创作的是一种结构完整,细节充溢,构思精美而十分含蓄的抒情心  相似文献   

4.
论王安忆小说的爱情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安忆笔下 ,两性情爱关系关涉着人类生存的重大命题 ,包含着她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和根基处栖身的企愿 ,因而王安忆不懈地勘察、追问爱情的本质 ,探察人性的真相 ,用虚构的文学叙事抱慰在爱的悖论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个体 ,为自我铺设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5.
“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歌德  相似文献   

6.
<正> 在臧克家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艺术风格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先是由严谨凝炼转向博大雄健,而后又由博大转向了冲淡,再由冲淡变为朴素。从总的趋势看,是由绚烂而趋向于平淡;具体分析,却又与诗人的特定心境、审美理想有关。对于现实美的感受与理解,制约着诗人对于艺术美的趣味与追求。那冲淡情趣与朴素风格,正标志着诗人在四十年代的思想转变。臧克家在《甘苦寸心知》中说,他写政治讽刺诗之  相似文献   

7.
论王安忆小说叙述方式的转换钱秀银“为读者写作”,可谓一条写作公则。认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读者意识,然而在写作中又因人而异。最切的王安忆是属于读者意识并不很强的那种:以为写作仅仅是一种平静的独语。当然在作品为公众所接受以后,她也会恍然:原...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46-147,151
王安忆的欲望书写主要以城市女性尤其是上海女性为对象。文本中她极力展示城市妇人的欲望众生相,书写她们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一步步迷失于物欲、情欲等各种欲望中。同时,她又竭力为欲海沉浮的女人们找寻一条生命的救赎之道。这就是以平淡处欲望的都市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创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问题上,王安忆认为,小说在本质上是虚构,但虚构应该以现实世界和自我经验为基础,还应具有艺术分寸感和逻辑推动力,即虚构的叙事要有现实根据,情节的发展要合乎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阐释王安忆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以及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回眸与重建,亦及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来探索王安忆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意识、社会生态意识、精神生态意识。由此而体现出的当代作家对社会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投注的人文关怀。从而积极地引导人们精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格(style)作为艺术作品的总体特征(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说是整体的格式塔质),综合了内容与形式的诸种因素,因此从风格入手比从思想情感、体裁类型、语言特色、技巧演变等单个因素入手更能准确又宏观地把握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近代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风格演变的艺术史杰作,如沃林格的《抽象与移情》、沃尔夫林的《艺术史原理》、冈布里奇的《艺术与幻觉》等,总结这些尝试,并建立一种风格研究的心理学方法,对于推进文学史、艺术史的研究将是极有意义的。一、风格与心理类型“风格”(style)一词本身常常带有表达思想的“模式”(mode)、“类型”(type)之类的含义。①当某人或某部作品的风格特征很突出,也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类型。如果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审美心理的符号表达,那么风格与心理类型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这里的“心理类型”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风格和言语风格(语言风格,下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局于不同的科学范畴,前者属于文章学,后者属于语言学严文章风格的内涵多于言语风格,言语风格的外延大于文章风格②。这些,学者们已经谈及。本文进一步从形成风格的因素──缩称“格素”──阐明文章风格、言语风格的内涵与外延,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风格的体系。一、格素简述(一)格素说格素有哪些,中外学者的看法是不很一致的,概括起来,有“侧重说”“并重说”两类。1.侧重说,就是侧重从某一方面因素来指称风格。此说又有两种情况:“重质说”“重形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世界艺术史上的重大发现19世纪末,同人类面临着许多命运攸关的重大变革相比,发生在中国西部边陲的一桩事件,几乎是静悄悄地进行的。1900年,那个在沙漠戈壁的包围中,长年寂寞地守护着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禄,由于偶然的原因,打开了当时不为任何人所知...  相似文献   

15.
艺术,通常属于美学范畴。而决策艺术,既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决策,它是科学精神与艺术手法的集成,是建立在决策科学基础上,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素养和洞察力,对于决策对象、决策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认知与掌握,以至达到运用自如艺术境界的形象描述。  相似文献   

16.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与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历史。科学发明与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并驾齐驱的孪生兄弟,而人是科学创造与文明发展的主力。无数科学家的劳动开辟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从钻木取火的发现到人造卫星的制造,从微生物的发现到癌基因的探明,都是由无数科学家披荆斩棘,奋勇献身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世间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极其复杂的若干不同层次、不同因子构成的统一体。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从事物的最小单位入手,深入解剖其内部构造,进而获得对该事物系统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姚鼐,字姬传,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古文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大师。《清史稿·文苑传》称,鼐“所为文高简深古”,“辞近于方,理深于刘”。这个评价大抵是公允的。姚鼐不独诗文创作风格卓荦,自成家数,且饶有理论勇气和美学眼光。在风格问题上,姚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以“阳刚美”和“阴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文艺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必须配合社会主义的革命任务,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即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风尚、人民的新的道德面貌和精神特征,以此来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社会主义时代向文艺提供了新的反映对象,在历史的激流中前进的广大工农兵群众对文艺也有了新的要求。作品的内容变了,题材和主题思想变了,艺术形式也不能不变,笔墨也不能不变;被反映的客体变了,接受表现的客体变了,作为反映者和表现者的主体也不能不变。风格,它犹如人的气度风貌,诚于中而形于外,一笑一颦都反映着心理的变化。风格,它是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统一体;它是内容的表象、形式的升华。风格,它是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但是,风格作为一种艺术特征,它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手段,是应该为作品的内容服务的;是应该适应服务对象的审美需要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风格,必须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出发,必须能够充分地体现新的反映对象的内在特征;必须能够充分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高的审美需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不论老一辈的作家艺术家,或者年青一代的新成长的作家艺术家,由于他们的反映对象的不断更新,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风格就都面临着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任务。本文拟就下列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尚有待于深化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