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产大片”的叙事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意识形态特性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传达意识形态。当“国产大片”试图以炫目的视觉奇观、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并进而达成意识形态企图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个问题:影像叙事是传达意识形态最为有效的手段。意识形态的有效传达,更多是借助有效的叙事来完成的。从创作层面来说,忽略对于影片叙事表达的重视,则有可能使电影直接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而沦为抽象乏力的说教。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国产大片”在全知叙事/权威叙事的叙事形式背后,其文化内涵即文本意义上则呈现为“帝王”叙事或者“神性”叙事。《集结号》不但意味着“国产大片”的题材/类型转型,即由古装武侠向现代战争的转型,在叙事的意义上,也体现了导演打破权威叙事的尝试,而代之以平民视角来关注与表达战争中人物个体的命运,并由此拓展了为常规话语所界定的中国战争片模式。在中国电影中,电影叙事常常不是单纯的与影片文本有关的叙事,而是社会文化泛文本在影片文本中的一种投射。以《集结号》为标志的“国产大片”在电影叙事方面的努力,在改变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的悖谬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主流意识形态诉求、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和创作者的影像/叙事表达之间建构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国产大片”真正走出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悖谬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国家叙事与主体间性——论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叙事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叙事与主体间性角度,新中国电影60年叙事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单纯的社会主义现实叙事”,“极端的政治权力话语叙事”和“走向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新电影叙事”。三个历史时期的叙事嬗变表明,电影叙事的辉煌与繁荣,与电影叙事中的主体及其主体间性保持动态平衡、和谐互动的良性循环状态密不可分。其中代表国家叙事层面的权力-机构主体,其对叙事-创作主体的叙事创新与追求和接受-观众主体的趣味与反馈具有主导性的支配作用,是构筑新中国电影叙事总体风貌和主导模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革”给“后文革”时期电影创作提供了很重要的母题。在不断出现的关于“文革”的种种话语叙述中,创作者们将自身对“文革”复杂性不同的理解,对历史客观性的深度介入和差异编码,导致“文革镜像”的差异表达。“文革镜像”的研究首先涉及历史叙事的角度问题,主要是历史是如何出现在影像中,承担何种功能。其次是如何编码与解码。而虚构的情境观影协议早已在电影与观众之间签订。历史的真实在“文革镜像”中已经是无可企及的幻梦。影像在历史虚构与历史真实之间找到合适的表达平衡点,在意识形态神话和理性反思中找到合适的编码与解码方式。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探索部分,在题材、观念、叙事、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特征,可以一同纳入“先锋策略”研究的整体视角中,最突出地表现为底层视角策略、以同性恋为代表的边缘文化策略、泛自传策略三个方面。底层视角策略是在用从回归平稳叙事状态的方式,带有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焦虑地关注和展现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现实问题,从一种精英式的自恋视角或俯视视角的窠臼中跳脱出来,对边缘和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活的加倍关注,力图采用平视的视角,对生活的原生态不加粉饰地、具体而非概念性地展示出来;同性恋电影通过同性恋亚文化或其他带有边缘性的亚文化在伦理接受和审美接受上的特殊性,营造了一个独立的带有黑匣子意味的社会群落,这个群落整体上具有自为的合法性以及“独立个体”的文化意味;而“泛自传策略”则是通过破除宏大叙事,用“纪录片风格”来展现“我”那些被压缩在扁平时空中的“个体生命经验”,以微观的个体的境遇和感受来折射那个和“我”相关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皇家御用画院,这种“御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绘画有着自身的创作特性,这在题材上,表现为“院画题材的确定性”和“合乎赵宋统治阶级政教需要的特性”。在画风上,则表现为“院画创作讲究对传统画风的继承和对画院本身所确立的‘体制’画风的师承”以及“院画的创作要合乎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上述创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泯灭了院画家的创作个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尤其是在北宋徽宗朝,院画家“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就等于是在探索和完善着新的院画“体制”--“宣和体”画风。  相似文献   

6.
〗第2期 吴小丽,徐甡民:市民精神与上海城市电影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摘要: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创作主流,它和上海城市创作因不同地域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创作群体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走向、城市体验和类型裂变。上海城市电影也有它独特的样貌和路径,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发展的不够充分均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民价值观作为“城市电影”精神内核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疑使“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可能的世界性的前瞻目标。因此,中国以“反城市化”为主核的城市电影已然走向式微,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新的进程,中国城市电影创作迎来了转型和突破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中国近现代史是“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以后,中国史学界对近代以来“造反有理”的革命史观进行反思,以新启蒙话语接续“开民智”;随着90年代初“反激进论”成为压倒性优势,现代化的路向由“破旧立新”转向“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此后反思“现代性”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性”的维度,视角再度转向晚近“传统”,以扬弃革命史观中的合理因素与糟粕。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由革命史叙事到现代化叙事,进而转向现代性叙事,革命史观的消解与现代性史观的形成直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界议题和热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第六代导演在情节结构编排、故事讲述和叙事语法三方面的叙事情策略:第六代导演大多选择边缘性的故事本体作为创作题材,故事情节编排呈现一种多元化格局;习惯把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而且采用“内聚焦”性的讲述策略;其影片在拍摄手法、画面构成、剪辑方式和声音构成等语法方面都显示了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上大学人     
共相的“真”失落在语言之中,表象的“真”隐匿在图像之外,但正是语言与图像使我们的思想跋涉在接近“真”的途中,对于这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我仍奋力追求、不言放弃。——曲春景曲春景教授简介曲春景,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师从王先霈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兼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系教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利学版)编委。曾应邀到美同纽约城市大学斯坦敦学院访问并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观众与接受心理、叙事理论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与价值”和“故…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是堪比“国片复兴”与“左翼电影运动”的重要历史推动力。孙瑜在此期间的电影创作经历了这一转变的完整历程,作为一个在影戏传统的影响下创作,并以积极介入社会现实的故事为电影内容的作者式导演,一方面他积极吸收欧美叙事电影的经典技法,另一方面他对电影的表意形式、煽情效果的主动探索与运用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形式外观,而这种形式的复杂揭示出孙瑜早期的电影创作正处于一种由曾经稳定的形式本体——默片,过渡到另一种形式本体——有声电影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最不愿触及的伤痛。2008年由陆川执导的电影《南京!南京!》,突破传统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的叙述方式,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诠释战争中的人性。本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去把握战争中的芸芸众生,从概念化的传统集体记忆还原到真实自然的人性。对角川、唐先生、小江进行重点分析,展现中国人充满希望的抵抗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2.
百年南大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存亡兴衰紧紧相连;百年南大的历史,也几乎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她的前身三江(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此后的南高师和东南大学则走在我国高等学校现代化的前列。中央大学不仅是“民国最高学府”,而且成为爱国民主运动的“中坚”。学校的另一源头金陵大学在沟通中西文化、创建现代学科方面,成就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在探索有中国特点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国家重大决策、促进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并参与竞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古城南京之所以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她跟南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她的"南京"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旧南京的古朴、幽雅,但"南京"被"上海"边缘化。"南京人"有堕落、懒散、守旧的一面,又有实诚、文雅的一面,这跟南京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密切相关。"南京人"作为"上海人"的对比性存在,它不只表明南京是现代都市上海的另类风景,而且也能说明张爱玲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比较好地把握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南京市近四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纵向比较,不难发现除了自主创新环境之外,南京市的自主创新资源、自主创新活动以及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将南京市与三大科技竞争力较强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指出了南京市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增加值率过低,二是研发经费过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对于提高南京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着密切关联。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生产,影视艺术在生产工艺、表现空间、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面临本体认知、创作倾向、发展方向等诸多困惑。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影像表达、人文关怀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予以影视艺术发展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竭力否认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公开叫嚷“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政府为表彰当年上海派遣军的“功绩”而颁发的“征支纪念”币的发现,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一些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著作常把汪伪时期设立的伪“国立上海大学”不加辨别的纳入整个上海大学史来论述,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国立上海大学”其实是一所“中国教育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高等学府”。它以“上海大学”为名,而实质上却与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上海大学毫无渊源和传承关系。笔者把它从历史的陈迹中发掘出来,就是为了拨开环绕其四周的历史迷雾,与具有爱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真正上海大学厘清界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检索对象,获取2002-2013年SCI收录南京医科大学发文,并通过知识图谱展现12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文章主要通过作者发文、科研合作、学术热点分别构建知识图谱,从学者、机构、关键词角度可视化地计量了南京医科大学的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方民国史研究常涉及孝陵卫营房。依据档案文献及口碑资料推求孝陵卫营房概况,研究者认为:孝陵卫营房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其政治、军事需要,1929年3月起,在现孝陵卫镇西南侧南京理工大学区域内,修筑的一处可容纳5000-6000人规模的兵营,供蒋氏嫡系部队陆续驻扎。孝陵卫营房毁于1937年12月抗击日军的战火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属于美国生态哲学家蒂莫西·莫顿所提的“超级物”,因其超越一般时间、空间的巨大尺度而难以为普通人直观地进行在地化观察。气候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将科学界惯于使用的数据、图表等难以具体呈现的全球气候变化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不可想象变得可以想象。从创作特点来看,气候小说显然具有关注所有物种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视角,同时具有关怀全人类的世界主义文学倾向和关注女性的女性主义维度。气候小说自21世纪初兴起以来获得了公众和学术界日渐广泛的关注,是生态文学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