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支歌我们已经唱了几十年。 如今,在中国大西北的蓝天白云下奔跑着一种不寻常的马儿,它们是荒原的精灵——野马。  相似文献   

2.
卷头语     
10大本刊物,终于一口气撑着办下来了,而且是在中国的大西北高原,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这个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与改革开放的时期里;坚持了5个春秋,印出了5,000,000字,突出了中国西北古今各少数民族的研究(特别关注了东乡、保安、裕固、土、锡伯、撒拉……等等),提供了新的学术信息!在丝绸古道上璀灿夺目的文化宝库——敦煌身边的这个新学术论坛上,既有费孝通、季羡林、谷苞、蔡美彪、杨志玖、杨堃、清格尔泰、赵俪生……等学界一代宗师、宿将、名流论道讲学的身影;又有相当一大批活跃于  相似文献   

3.
看大西北如何携手共进文/曲直大西北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地。中国下个世纪经济开发的热点地区,必将在西北地区。不久前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表明,西北各族人民没有在等、靠、要的状态中迎接新时期的到来,而是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创建区域经济开发的新...  相似文献   

4.
一 转瞬之间,7300多天的时日在原本清澈寂寥的青藏高原,竟也逐日追风似地匆匆闪过,<青海民族研究>学刊以生气勃勃的年轻英姿迎来了自己20岁生日.就中国大西北这个时空背景、就大西北学术圈子和办刊这一同道而言,抚今追昔,实在是一个可庆可贺、值得同人说一说事的适时话题.  相似文献   

5.
卷头语     
一个现实摆在面前:中国的全面改革和开放,的确也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变革、开拓,已成潮流。一向闭塞落后的中国大西北,涌进了这个潮流,并将成为中国经济开发的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告诉大家在黄土高原上一群为自己理想苦苦追索的孩子们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中国大西北腹地每天所发生的平静而又悲壮的故事。”这是叶楠写在自己博客上的一段话。他用自己的心感受着大西北这片土地的脉搏,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黄土高原上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一切,然而这个故事并未由于他的离开而停止讲述。  相似文献   

7.
祖国的大西北,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成为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地区。去年九月,在胡耀邦、赵紫阳同志等到西北考察访问之后,中央民族歌舞团派出了120人的演出团到青海、甘肃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区去演出。这个团体怀着为大西北开拓者、建设者鼓翼张帆的满腔热忱,为各地观众演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与此同时,也从大西北的建设者们身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大西北在变!”汽车走了一程又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国以来(1949年—1996年)同时存在于卫拉特社区内的新旧两种民俗形态为着眼点,凭借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从局部和整体上讨论了目前经济转型期内处于大西北腹地的“卫拉特蒙古人”这一文化圈内的民俗生活。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和西藏人民从唐王朝时代(618—906)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而当元朝统一中国执政后(1270—1368),西藏已成为元帝国的组成部分。藏族向汉族学习丝绸、造纸、墨汁、陶器品、油漆、药品和磨粉的制造技术。从此之后几个世纪中,汉藏人民之间一直维持着活跃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联系。西藏彻底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完成手续是在1792年,当时帝国政府公布和实行了《关于管理西藏的条例》。但是,汉藏人民结成巩固的一体,妨障了外国殖民者的阴谋和清政府所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向中国少数民族纪录影像的创作者表达自己的敬意!——编者在中国,1956——1966年、1957——1966年间拍摄新中国的第一批关于少数民族的纪录电影,当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中国民族志影片”)。它们记录了50年前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包括生产、节庆、婚葬、建筑等,是后人研究这些民族的珍贵资料。这批影片是中国人类学电影的奠基之作。西方人类学电影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在中国,这批影片却很少被人提及,即使在今天电影研究和评论已经很活跃的时候,关注这批影片的人仍寥寥可数。…  相似文献   

11.
<正>《西北民族研究北民族研究》就是在中国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里诞生的。1949年,解放战争已呈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国,在捷报频传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诞生于文化古都北京。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与新中国诞生同时,盘踞大西北各省区一切反动势力的残酷统治,被人民解放军以迅雷  相似文献   

12.
共和国诞生伊始的1950年8月. 大西北--中国民族最多最聚集的地区,用一面上马一面完善的办法,先于全国成立了第一座民族学院.当时媒体用"少数民族最高学府"来称谓她;各族同胞奔走相告视为举族特大喜事--共产党专为少数民族办大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破天荒!  相似文献   

13.
在深情的注视中传达对兄弟民族的理解,在深切的关注和理解中表达对不同民族的印象。或许是长相厮守,或许只是一场邂逅,甚至只是看见一片风景,但你都会感受到它背后那化不开的民族情结…… 一、文明始于大西北,产生在高地上 问:周涛先生,您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西北》的总撰稿人,跑遍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同摄制组的陕西作家高建群跑了一遍后,高建群对大西北的贫困落后表示了他的忧虑,他甚至写了一篇题名叫《西北狼在嚎叫》的文章,为大西北鸣不平。宁夏作家张贤亮也谈到了由于一些政策所造成的宁夏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大西北,我走了38个哨所之后,深切地感到,只有到过这里,才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奉献。当我即将落笔的时候,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向战斗在西北边疆的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15.
卷头语     
近世的中国大西北,成为文化经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恰恰是这块广袤的黄土地,又是中外有识之士为之心荡神驰的神秘天地:秘室经卷、石窟壁画、沙漠上的遗址墓葬、戈壁滩的残碑古城;不仅昔日丝绸古道上商队贸易情景的各种文字记载、文物比比皆是,更有那各民族威武壮烈的英雄史诗口耳传承、至今不衰.五千年的黄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而这又怎能不令学者们心醉神迷而倾心向往之!可以肯定的是,自古至今这里的文化景观并非瀚海荒漠,而是多元的、丰富的、灿烂的.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这里又曾是中外、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枢纽;丝路的畅行,中亚的沟通,以及所谓“麝香之路”的甘、青高原藏族文化;回民起义、伊斯兰的发展,民族迁徙,帝国征战,都使之国际学界蒙古学、中亚突厥研究、藏学、吐鲁番—敦煌学、西夏学及至准噶尔学、格萨尔学、西北边疆研究等等学科,层出不穷,方兴未艾.而今日,中国大西北虽然落伍了,贫困了,但始终潜藏着这类热门研究的学术魅力.这正如R·M基辛所说:丰富的文化差异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相似文献   

16.
9月3日,天安门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上,出现了少数民族官兵的威武身姿。他们成为阅兵方队中最美的"民族之花"。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所属部队常年驻守在大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这次阅兵中,部队以所属某特战旅为主体抽调组建了"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方队中有22名官兵来自蒙古、回、藏等7个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刚刚入伍一年的列兵,也有为国奉献10年的工兵上士。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学》2012,(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自由迁徙日趋活跃,内地的许多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身影,其中藏族以其鲜明的文化特点,成为内地城市中活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伊斯兰文献一向苦于偏少、简略和失真,致使许多历史事实无法澄清,许多重要学术问题不能展开。尤其是明代前期广大西北地区的伊斯兰传播、演进情况,至今由于缺乏有力的文献佐证,而只能依靠口稗传说等建立在间接推论之上。本文试就甘肃天水后街清真寺藏“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作一粗浅研究,为建立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体系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9.
大西北,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20多年前曾被一首“黄土高坡”的流行歌曲唱得火热。如今,一股不容忽视的美术流派,一支实力雄厚的创作队伍,正在从此悄然崛起,恰如那茫茫戈壁蕴藏着的无限生机和希望,顽强而不可遏制地竞相表现,跻身于当今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20.
祖国的西北边睡,土地广袤无限,它包括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部以及内蒙古阴山西侧的部分地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正是大西北的气慨.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亚文化都曾在此交替兴衰,留下了历史的残迹.可以说,在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地区能象大西北这样,文化的呈现是如此的色彩缤纷,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