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占有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量度同物质运动紧密相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引力场及物质的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把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运动。这不仅说明不了时间和空间何以离不开物质运动,反而会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可以分割的结论,这就潜伏着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许斌 《中南论坛》2007,2(3):94-95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连续的,即物质存在在时间上没有中断,在空间上没有空白。物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都体现着物质世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的早期作品《秀拉》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但并不局限于女性的生存体验.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人物作为异乡人的存在.在小说中,这种生存状态主要从三方面即空间、时间和人物的角度得以展现.而在当代社会,作为现代性产物的异乡人并不局限于某个个体或群体,而是指向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境况.异乡人的身份既蕴含了边缘人的不幸,又因其混杂丰富的生存体验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它促进了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飞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莫里森对异乡人的关注反映了她敏锐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成功首先是语言的成功。文学语言不是线性的平面,而是立体的空间。黄春明小说的语言空间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语言张力上,喜用极短时间铺展人物的复杂活动与内心;语言情感上,分别采用富有爱意和讽刺意味的语言讲述乡土人物与殖民性格;语言文化富有浓郁的宜兰乡土味道。语言空间的深层体现了黄春明的启蒙立场、乡村立场和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6.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在现实世界中,空间与时间是结合得如此紧密,不但在事实上不可分,就是在表述上,也得互相借助.如果有人问从杭州到北京有多远,另一个人回答乘火车得X小时,那当然意味着火车以一定速度运行X小时后能超越这段距离;而许多时间词,诸如“长久”、“短暂”、“远古”、“近日”……等,本身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上,时间(time) 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space)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是“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然而本文以若干例证证实了在英语中有这么一些现象,它们集时间和空间于一体,既可表达时间又可表示空间,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二者完全地交融在一起,揭示出时间和空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存的关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语言是物质存在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小说《风暴眼》大量使用非传统的句法和语言,集中展示了人物飘忽不定的意识流动,其凌乱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清晰的脉络。基于认知诗学中的心理空间理论,读者可以依赖于共同的认知经验和语篇知识图式,挖掘小说中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特征,即物理空间背景化、心理空间层级化等特征。构建立体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有助于理清语篇脉络,理解人物意识深处的人生感悟,深化小说主题,增强阅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投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并不是现实事物本身)。同样,任何物质客体只要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许多“基本粒子”的  相似文献   

11.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的分析必须将重心放在对悲剧人物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发掘上,放在对悲剧人物同情心的发生根源的考察上。本文围绕着鲁迅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围绕着鲁迅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人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为他的价值与为我的价值的辩证关系的理解,重新对《呐喊》和《彷徨》的悲剧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小说创作中,叙事时空的设置既制约着文本的叙事结构形式,又影响着人物精神性格的成长与形成.然而,有关叙事时空问题在家族小说研究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叙事在叙事时空上呈现出现代线性时间与传统循环时间、显形的阶级空间与隐形的生活空间的双重时空叙事格局,不同时空之间的交织既形成一种叙事的张力,又造成一种相互消解的叙事态势,由此形成十七年时期家族叙事作品政治与审美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4.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必然对认识产生作用和影响。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种作用和影响还未予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识的静态结构、认识的动态过程以及认识的结果等方面对此作些考察和探析,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5.
从对人心理困境的思索出发,白先勇的小说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表现上,人物由于具有不同地理时空的多重生存境遇,在冲突碰撞中形成心理上一种或交错或并置的新时空形态——"叠置时空"。在此中,人物既是自己的影子,在无边、重叠的空间下的循环,也在异质交融的困境中分裂;叙事结构主要以"发散的刺球"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不同概念上的空间距离,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然而却蕴涵着深远的哲学道理.通过三方面的空间距离,即:理性认识和世界原貌的空间距离,小说人物之间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空间距离,人与灯塔的物理空间距离,伍尔夫表达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仅仅依靠理性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从而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理、看清世界原貌.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孙海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深刻地揭示和准确地概括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坚持了时空观上的唯物论,也坚持了时空观上的辩证法。时间和空间既然...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文体诸要素之中,"人物"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小说"情节"的展开必须依托人物,复杂的情节则需要众多彼此关联的人物联合演绎才能向前推进;小说"语言"的体制和风格,也受制于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情感状态。此外,小说人物身上往往还凝结着作家的独特匠心及精神寄托,折射出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甚至当小说人物被塑造出来之后,他们也随之产生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因此,无论对于作家还是读者来说,小说人物都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系;人物研究也成为小说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小说人物的艺术设置、性格特征、模式类型、美学价值、文学功能、文体意义及文化意蕴等诸多层面,存在颇为宽广的学术空间。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研究的内容与意义,亦大体如此。不过,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编撰方式和文体特点,皆与西方小说或中国现当代小说存在一定差异,故其人物及其研究也呈现出若干独特之处: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题材,具有鲜明的辑采或改编前人文献的传统,故其小说人物的本事化、模式化及类型化的倾向较为突出;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队伍包括文人士子、书坊编辑及说唱艺人等类,其文学水平、审美趣味和写作动机差别较大,故塑造人物的方法与效果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20.
"70后"作家群作为当代文坛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细数着与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的时代裂变处的成长与蜕变,一方面借助文本深入探寻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当年以"钧州系列"引发文坛及学界极大关注的豫籍作家计文君,其作为"70后"作家群的重要一员,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较为独特的人生经历,呈现出极具计氏风格的成长经验与文学实践。计文君的作品从空间、身份、姐妹情谊、物质文明等多个层面来再现当代国人在传统与现代、人情与人性的平衡中的"退"与"守"之种种情形,并赋予其笔下的人物以生活现场感及时代的文化症候。不言而喻,计文君回归传统、从物质与精神双重文明中去探求个人创作的传统资源,借以获取消解现代性冲击下人性的疏离以及人的异化等问题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