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经济学会于1月16日举行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争论:(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依据:一种意见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是由于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制同时并存之故.另一种意见认为,从所有制说明商品生产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在实现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后,就我国发展前景估计,势将仍然存在商品生产,这种论点就很难解释了.他们认为实现了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后,商品生产将继续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劳动依然有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要核算劳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商品生产武汉经济学会于1月16日及2月13日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武汉地区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和财经工作者百余人,着重地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及价值规律的有关的一系列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完全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决定的;一种认为不完全由于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决定的;一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所有制无关.  相似文献   

3.
我同意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竞争,但不同意“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的观点,不同意把商品经济作为竞争产生的唯一的、决定的条件。我以为,竞争是一定所有制条件下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矛盾的产物。从竞争的内涵看。列宁指出: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独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们经济利益的关系。因此,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的竞争,反映的也只能是人们相互间经济利益的关系。从竞争的动因看。竞争具体表现为争夺市场的势力和地位的斗争,似乎竞争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其实,商品交换本质是人们经济利益的交换,没有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商品生产和竞争不会出现。商品生产和竞争之间不存在谁产生谁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5.
一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问题,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就有所讨论,但直到现在仍然众说纷云,莫衷一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得不到解决,那么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重要命题就难以成立,从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失去理论基础,失去方向.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全民所有制内部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是由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还不成熟,它还具有集团所有制(或企业所有制或企业部分所有制)的性质.我认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再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人,无不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或原因(条件和原因往往被混为一谈),是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包括物质利益有差别的经济实体).我认为这种"两条件论"可用以说明商品经济历史的产生,但用来说明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 实践迫使人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但目前经济学界对于这种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征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只能是社会分工,不能在社会分工之外去找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二个条件,否则就是“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二元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交换根本不存在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问题。为了说明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内  相似文献   

8.
黄涵林在(《南方经济》1988年第2期)发表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探》的文章中指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存在没有流通(市场)的商品,也不存在没有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不仅作用于生产,同时也作用于流通.只有把生产和流通统一起来,才能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覆盖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外延大于市场经济.在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时,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挤的区别时,有其作为市场经济一般的共有规律,如竟争规律、供求规律等,但也存在重要区别,通常是指两种市场经济的基础不同,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私有制.基础不同,作用于经济运行机制也就不同,但调节手段还是可以相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劳动者利益主体的一致性;调节手段要反映不同主体利益的一致性;又要协调他们之间利益的差别.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利用这些手段,但它不能解决利益矛盾的对抗性.这是区别之一.区别之二,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直接掌握着强大的物质力量和手段.区别之三,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作者认为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作为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9.
蔡馥生和卓炯同样主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分歧在于卓炯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社会分工,因而到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蔡馥生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除社会分工外,还有私有制,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都会消亡,被发达的产品经济取代.蔡馥生认为卓炯片面夸大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劳动力是否也存在一个所有制问题?它与商品生产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还有争论。本文试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国营企业内部之间流转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这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最近的讨论中,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商品;第二种意见认为实质已经不是商品,只保存着商品的形式或外壳;第三  相似文献   

12.
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个侧面,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起落而变化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觉得有这么五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承认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当不应当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换? 这个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内部调拨的产品是不是商品?我们认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虽是公有制的企业,但它们的产品生产和交换仍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是进行交换的产品生产,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产品交换实行的是等量劳动交  相似文献   

13.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目的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对立统一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包括了企业的局部利益,但各个企业又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生产,一方面,以社会生产目的为根本的、首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各自又有自身的目的。不过,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居于第二位的。 有的同志不同意企业有双重的目的。但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它同时也全面、完整地体现了社会的生产目的。董辅礽同志认为,说“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个的,至少应该有两个,即满足需要和增加利润,其中满足人民的需要又是第一位的目标”,这种看法的不当在于:“把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多数人的意见一致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过在具体论述上则各有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广泛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中所谓满足需要,究竟包括什么内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共产主义生产目的有无不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最终生产目的与直接生产目的,宏观生产目的与微观生产目的的区别等一系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何认识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关系的不同意见。比如,韩志国同志认为两者“是一个规律而不是两个规律”;许伟光同志“则不敢苟同”。我认为,既不能笼统地说两者是一个规律,也不能断然说两者不是一个规律。价值规律既然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当然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不过,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经济条件,价值规律就具体化为剩余价值规律。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一)关于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问题。许伟光同志不同意两者是一个规律的论据之一,就是认为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他认为,一个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一个是“社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省很多人都在探讨如何使甘肃人民尽快地由穷变富。我认为积极发展商品经济,是快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意见陈述如下。(一)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资料和产品为不同的所有者占有的产物,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少量的个体所有制,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着社会分工,社会消费品还是采取按劳分配的制度;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国营企业还是采取独立经济核算。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是必然的。中央曾经指出: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现实,迫使人们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社会主义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围绕商品生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其中关于价值规律的问题,可谓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之一。这一争论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一些重要之点上,仍然莫衷一是,很难定论。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有二:其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尚在成长之中。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相应地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其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毫厘之差,导致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宗旨是讨论集体所有制问题,但只有在正确地理解了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对集体所有制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因此,先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谈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本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要素如何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作为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时期的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通行着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个是全民所有制,一般把它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另一个是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是代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利益的。按照它的质的规定性来说,当它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它应该是全民利益的代表。在社会主义国家,把它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的、主导的形式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年,人们很欣赏社会所有制,实际上是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使劳动者与生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和性质的争论,是跟着对商品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不同看法而来的。对商品范围的看法,又和对商品性质的着法关联着。由于对商品性质的看法不同,因而对商品范围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一问题的论争中,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意见。第一方面的意见是:扭住了“所有权的转移才是商品内在的唯一实质”的论点,把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只限制在两种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交换关系,即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交换关系,认为只有这一种交换关系,才具有真正商品的性质,其余三种交换关系,都不具有商品的性质,仅仅具有商品的形式或“外壳”,实质上已不是商品。根据这一意见推论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便很狭窄,有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