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旨在通过探究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和李斯特经济思想二者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分歧,并在对比分析中对李斯特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作一解析。由于李斯特与斯密和李嘉图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派和古典学派的对峙,因此,在论述中也会涉及对历史学派和古典学派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差异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自由哲学、生产力理论、分工理论、国际贸易学说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说明李斯特与斯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斯特在批评亚当·斯密学说的基础上 ,创立了国民政治经济学理论 ,民族工业的重要作用的思想、生产力理论、国家干预理论构成了其主要内容。它不但在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 1 9世纪德国的统一与崛起 ,在今天仍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 ,他的许多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对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特别是国际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批判 ,为德国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除了向经济学引入国家主义和生产力这两个新颖的观念外 ,他的历史分析法成为德国历史学派的理论先驱。他把国家制度和伦理道德看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对制度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批评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并不符合“德国的实际”,主张以“德国的实际”抵抗“英国的理论”,希望建构一种科学的“国家经济学”以抵抗斯密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然而马克思认为,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貌似具有科学性,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庸俗的”政治经济学,他主张以“无产阶级的实践”超越“德国的实际”与“德国的理论”之间的“时代错乱”。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揭示并批判了斯密和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实质,还为资产阶级社会构造了一个“特殊的逻辑”,进而为后发展国家的革命性赶超提供了科学的方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批判的,更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贸易自由化首先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所倡导,然而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主张,却使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重重阻碍,因而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普遍经济规律,提出经济落后国家要实行适度的关贸保护,以培植本国的民族工业,最终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曾经为德国经济的起飞做出过巨大贡献,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关税保护一般都是对工商业的保护,虽然在工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商论者郑观应和德国19世纪上半期经济学家李斯特适应于各自国家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独立发展近代经济赶超先进的经济思想。在生产力、工业化、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相似之主张。郑观应和李斯特致力于后发现代化,其思想主张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发展经济学”内涵。在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转折期,郑观应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之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面对古典经济学思想泛滥对德国工业化的巨大威胁,李斯特提出了包括生产力理论、贸易保护和国家干预等方面的经济学说。他的经济思想为德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德国走上了一条具有国家主义特征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包括历史渊源、内涵、问题和对增长理论发展的影响等作了深入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斯密是经济增长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当时有很大影响,现在也是主流增长理论的核心,对增长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和资本的思想方法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性,理论上却有缺陷.他忽视经济增长的需求方面和人们的主观努力,正是斯密和继承斯密传统的增长理论陷入理论困境的根源,斯密增长思想的成就和失误对当代的增长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提要]李斯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所强调的情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一般情感,而是活生生的带有浓烈生命色彩的具体化情感。李斯特认为纯器乐在表达具体化情感方面有所欠缺,而标题音乐由于引入了文学因素,从而使得纯器乐中一般化、抽象化的情感转换为具体的个性情感,具有更为动人的力量。李斯特的观念与黑格尔的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这种联系的表象之下,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黑格尔是在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前提下倡导音乐的情感本质,而李斯特则是完全将音乐的情感本质与理性对立起来,在二者的矛盾性中抬升情感在音乐中的地位。李斯特的观念与汉斯立克的思想之间有着鲜明的理论对立,但在这种对立的表象之下,二者又有着一致的理论趋向:他们都是以确立音乐艺术的自足与独立为最终目的,并且都有着鲜明的现代人学指向。因此,李斯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充满了复杂性与矛盾性:他热情洋溢地宣扬音乐的情感本质,同时也热烈地为音乐自律与艺术自律呐喊。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自律论”或“他律论”为依据来评判其思想;同时,也正是这种理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使得他的思想成为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历史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郑观应和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比较,认为两者都是为应对外部经济冲击与挑战而做出的保护反应。但他们不是简单的被动保护.而是积极发展本国经济与强国一争长短的主动保护。其实质是积极务实、顺应趋势、力求赶超,从而实现民族经济的独立、崛起与腾飞。李斯特的思想系统而深刻,立意高远,这并非郑观应所能及.但郑观应的很多主张与见解已接近李斯特思想的核心内容,就当时而言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站在传统与现代接驳之处的郑观应无疑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转型的引导者,亦可称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建立在整体幸福观的基础之上。这种整体幸福观,在政治上主张平等与正义,在经济上主张“富国裕民”,在伦理道德上主张整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对具体福利问题,他反对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救济法令,主张制定符合人道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职业保护,并提倡实施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等。这种社会福利思想是斯密伦理学与经济学思想的衍生物,也集中体现了工业化萌芽阶段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居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看不见的手”、“守夜人”等经典隐喻,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这些隐喻影响深远,黑格尔的“理性的诡计”、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德沃金的“赫拉克勒斯”、罗蒂的“自由反讽人”以及诺齐克的“最小国家”等观念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思想源头。不同于克罗波西、罗尔斯等人的消极评价,斯密应当在政治哲学史上占据某个核心位置。就“斯密的启蒙困境”而言,斯密从哲学伦理学向政治经济学转向,既符合其思想发展的历程,也符合其思想发展的逻辑。尽管他后期对《道德情操论》多有修订,但尚不足构成推翻其基本主张和从政治经济学向哲学伦理学倒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此文认为,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和关于精神生产力的思想是文化生产力思想的理论来源。从生产力内部矛盾看文化生产力的历史形态,它经历了最初的、过渡的和真正的文化生产力三个阶段。信息时代出现的真正的文化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 ,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作为个人或社会生产力意义上的那种生产力 ,而是“国家生产力” ;它是由一国的科学技术、国民个人素养、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自然资源及现有物质生产条件等因素所综合构成的 ;“国家生产力的综合” ,实则为一国的综合国力 ;要增强一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的综合国力 ,就必须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均衡 ,但关键还在于科学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斯密悖论"的实质、同情的利己性和回报、"斯密悖论"的根源等。分析表明,同情因亲缘、地域和信仰差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决定了同情心的利己性,而且同情的利己动机与经济上的利己并无不同,进而认为"斯密悖论"并不成立。指出仅仅提倡人要有同情心虽然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但难以收到持续的和普遍的效果,社会文明建设需要用回报作为激励。  相似文献   

17.
将<康熙字典>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比对,发现271个纯粹新造字.形声字占展,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纯粹新造字的产生有一定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基于自爱和同情心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马克斯·韦伯则从社会学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人”属性。他们还研究了人的这两种属性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河流动力学与海洋动力学的差异对中西建筑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入录世界遗产名录的中西相类的堤岸工程、运河工程、湖泊工程、供水工程和未入录的水电工程为典型样本,两两比较,多方面探索中西水工程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斯密的自然概念可从三个层次上理解。在造物主的概念中,斯密通过对神的预定论的假 设,将报应论纳人道德情感秩序的确立之中,将最高的善理解为一种宗教性的目的,将斯多亚主义的观念 重新置人神学之中。在大写的自然概念中,斯密提出了自然的本原性解释,明确了人在自然意义上的存 在论含义,确立了人的情感能力的自然基础。在从人出发的自然概念的讨论中,斯密通过对同情的论证, 提出了基于人性基础而实现社会秩序的道德机制,所谓“公正的旁观者”正是通过情境性的同情机制逐次 加以展开的。正是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自然概念,斯密最终确立了神学、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三重维度 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