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孔子启发式教育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首创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为主的教育方法,遵循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育原则,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规律,对我国及世界教育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这是孔子从他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教学理论。后人把“启”和“发”这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启发”,因而称上述孔子的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人们一提到“启发式”教学时,常常引它来作理论根据。本文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辨析,就是对孔子上述一段话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他要求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这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生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发言,兴致勃勃地做练习、写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启发式教学是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如果将启发式教学分为直接启发和间接启发的话,孔子在启发式教学中则有不少地方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与现代心理学中有关心理暗示的原理暗合。20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60年代在保加利亚兴起,随即以优于常规的教学方法效果而传播,并为一些国家所采用。系统地分析、研究孔子教学方法中的心理暗示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现代暗示教学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人类常  相似文献   

5.
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系统,它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伦理学专著,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学思行结合的学习观、启发式的教育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问答式”的教学艺术、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其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树立崇高的科学精神原则、实践检验原则、全面发展原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启发的实质在于激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运用“启发”。有的把它作为教学的特点,称为“启发性教学”;有的把它作为教学的原则,称为“启发性原则”;有的则把它列为一种教学形式,称为“启发式教学”。不管是把它与教学上的哪一方面联系起来,其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引导、启示、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把启发与思维联系起来看待。《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愤”和“悱”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不同,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虽与我们今日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迥然不同,但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对我们仍有启发,值得借鉴。孔子是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创始人,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话,孟子也说过“有如时雨化之者”“引而不发,跃如也”。怎样启发引导,孔子没有详论。我们从孟子政治论辩的实践中可以找到好的答案。在答疑解难中运用启发式是孟子最擅长的,这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得生动、突出,其特点大体如下: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孟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善性,要君王实行仁政,而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特别细腻、高超的艺术。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无科学性的教学缺少根基,无艺术性的教学没有活力。教学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和实践。早在春秋时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施行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就体现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孟子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出“教亦多术矣”。①这里说的“术”,也包含着教学艺术的意思。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名著《学记》则处处闪烁着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孔予无疑是一位伟大而又重要的教育大师。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工作的。40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原则。本文仅就孔子的教师观作一述论。 (一) 孔子十分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首要的,必备的教学精神。 孔子是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有不少学生也都是著名的教师,因而他办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师范性质。他对自己和学生提出了教师心理方面的一些要求。他曾毫无保留地把自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上的启发性,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式教学。现在的《教育学》把它列入教学原则之一。关于贯彻启发性原则,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孔予兴办私学,在招生对象、教育方法、学习方法诸方面十分注重个性培养、以其身体力行树立了一个教育家的千古风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在开展私学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所提出的一些教育原则和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特别是孔子一贯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问题,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生从教四十余年,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河,“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桃李满天下。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和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美国,他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名列榜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推陈出新,吸其精华,发扬光大,为现实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孔子的教育思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注在了教育事业上,并从中获得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丰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今天,我们有必要从这位“轴心时代”的伟大教育家身上得到启发和陴益。本文试图通过《论语》对孔子的生命化教育观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有教无类生命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康德说:“人是目的”,是指所有的人都是目的,不是一部分人是目的,一…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开展教育科研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严肃地、认真地研究、运用孔子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35-135
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以后,《学记》提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再研究、再评价。许多史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学论特别是他的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参考借鉴的作用。这方面已有许多研究成果。至于孔子的心理学思想,过去未被人们注意和研究,现在有些人开展研究了,这为孔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①本文拟就孔子教学论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一生从政的时间很短,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则长达数十年,算得上是一位职业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善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奖掖讽劝,创造出一套精湛的教育艺术,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兹撮其要者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在《论语·为政》中提出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种思想后被南宋大儒朱熹总结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四书集注》)即“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孔子根据他的学生的不同的经历、特点、性格、志趣、爱好、才能等等具体情况和需要,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加强个别指导,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发挥各自专长的人才.这是孔子对商周以来传统的死板的教育方式的重大革新,也是他多年教学的重要经验,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墨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二者都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都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道德教育上都主张言行一致。孔子以“仁”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孔子主张由博返约,墨子主张逻辑思维,辨析明理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在教育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如何增强启发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加强德育问题从而真正遏制“道德滑坡”等,都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孔子启发式、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问答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入手,重新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提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做法和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应实现的“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