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是人类较早驯化的犬科动物。在马、牛、羊、鸡、狗、豕六畜中,以狗的驯养史最为悠久,约有一万多年。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众多狗的骨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壶上有四只家犬的形象。狗见诸文字记载很早。《殷墟文字类编》象形文字中有狗,其符号也见于  相似文献   

2.
据说,狗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动物之一,狗与人类的友谊已有一万年的历史。狗不只是一种动物,它还是人类最重要的伴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便利和精神愉快。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狗走进人类的家庭,成为重要的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3.
从动物保护伦理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动物为敌的阶段、以动物为工具的阶段、保护动物的阶段。保护动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文明进步的体现。狗不同于其他家禽家畜,它是自然界中唯一能信任人并能陪伴人左右的动物,其对人的忠诚与奉献令人动容,正因为狗的这种特殊性,才导致了我们对它的保护。保护狗,一方面出于作为主体的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出于人维护自身精神品质的需要,因此保护狗其实保护的就是人自己。保护狗是有条件的,它只是在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不产生矛盾时才有效。保护狗要以宽容、耐心的态度进行,而不能付诸暴力,它应该在"反思的平衡"中不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季云起 《齐鲁学刊》2003,(4):102-104
人类语言大量地运用了以鸟兽虫鱼等动物为参照物的比喻 ,动物词汇中的比喻构词是阐释人类不同民族文化起源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中外动物词汇中比喻构词的比较研究是要探求隐含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而进一步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中外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共性。中外动物名称中的喻义差异或文化重合的认知阐释在承载着不同文化内涵的语言层面上体现出来 ,因而也只能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获得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与英语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借助动物的形象来表达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含义。值得琢磨和推敲的是,这些动物的形象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同一种动物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会表达相似、相异、甚至截然不同的引申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相同概念也可能借助不同的动物形象来阐述。所以要明确成语中所借用的动物形象的真正内涵,必须要有非常敏感的文化意识。本文通过对汉英成语中带有文化内涵的动物形象的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宏霞 《天府新论》2005,(Z1):330-331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其数目比汉语中多,表达的意义与汉语中也不尽相同.例如,中文里与狗有关的习语多有贬意,而英语中则不然.在翻译这些习语时要考虑文化因素,采取直译、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多种翻译形式,以达到对原文准确传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其因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其中,有些动物词具有丰富的喻义和象征意义,常被喻指有关人物的外貌、品质、动作、特征,或说明抽象的事理,揭示事物的本质,阐述具有民族特色的处世哲学;有些动物词在神话和传说里有特殊的指称;有些动物词表示动物的叫声。此外,英语中还有很多表示动物群体的量词以及揭示人类与动物密切关系的动物词。  相似文献   

8.
1 情感,是一种极富活力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极宽的涵盖面,我们似乎很难从它所附着的生命体中,将它断然地分离出来,进行孤立的研究。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情感”,艺术作品中,小说,电影,电视中,出现许多很通人性、很通人情、极为可爱、极为感人的动物,如狗,如马,如大象,其对主人感情的真挚、忠诚,似乎还使一些人自愧弗如——自然,这是艺术家对人世间情感淡漠的一种隐讽。但是,这是与人类接触、交往,为人类所驯养的动物,它们的  相似文献   

9.
“狗”的贬斥义是怎样产生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资料告诉我们,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畜。由于它具有易驯性,因此很快成为人类前进的同行者。狗为人类作了许多事情,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汉语中,许多与狗有关的成语、俗语都带有贬义,常常用于比喻坏人坏事坏行为。例如:“桀犬吠尧、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苟蝇营、狗血淋头、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猪狗不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戴帽子———装人样、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为什么狗会如此被贬呢?让我们看看古代关于狗的传说与记载,看看狗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吧。古老的传说“桀犬吠尧”,讲的是暴君桀的狗对…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明显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标记,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几种不同角度来分析委婉语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中意义用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使用和理解委婉语,使其为社会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英语(以下简称中色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表达的是中华文化中最富文化个性的内容.由于在西方语言中没有对应词语,在双语转换过程中往往形成对应空缺现象,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中色英语就是因对应空缺而产生的.本文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词汇空缺现象以及如何实现两种文化对接的翻译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丰富的动物词语,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经济生活、心理状态和对社会实践的观察等存在差异,看似相同的动物词语,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汉民族熟悉的十二生肖为例,汉英动物词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有三种对应关系:概念意义对应、内涵意义基本对应,概念意义对应、内涵意义不完全对应,概念意义不对应,内涵意义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4.
动物比喻是英语修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容丰富 ,寓意深刻。本文从动物比喻的词汇功能出发 ,通过实例对动物名称在明喻和暗喻中的修辞功能作一浅显分析 ,指明它与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语言变异理论基于语言系统异质说,对英语变体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如果将世界英语看做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系统,不同区域所使用的英语都有本土化的异质因素(共核英语除外),当这些异质因素在本土社团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开始传播时区域变体就会产生。中国英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实例。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其语法规范以母语国家的英语语法为标准,擅长表达中国社会特有的经济、文化等概念和事物,在句式和语篇诸多层面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发展方向对语言学的研究和我国的英语教学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进行着分化.当南方古猿从二百万种动物、四千多种乳动物、二百多种现代灵长类中演化为人时,这一自然史的分化进程,在于使人别异于动物界.而当早期直立人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丛林中,向着亚、非、欧更大区域扩展时,分化的进程便在人类各集群之间展开了:起先是体态——人种的,然后是精神——文化的.早期智人已有明显的地区性形态区别,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科动物的其它成员已先后灭绝,属于同一种属的晚期智人在各地区的后裔,便因不同的自然选择作用而形成为不同的人种了.山顶洞人、克罗马依人、格里马底人,便是世界三大人种——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中“猫”及相关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猫"最初用来指代英语中的动物"cat"。随着其在语用环境中的使用与变化,"猫"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它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有了更为深刻的引申义,由此也衍生出了大量与猫相关的意在言外的习语。这些习语及其引申义的出现使猫文化更具生命力。中西方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猫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翻译与猫相关的习语时,了解其文化内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猫文化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对其相关习语的翻译提出了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19.
郑岭 《中州学刊》2006,(4):253-255
由于动物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逐渐获得了超出其概念意义的文化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但由于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英汉很多动物词汇的文化涵义差别较大,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语用上的错误。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语的特定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晓卫 《家庭科技》2006,(3):48-48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动物不会笑,它们也不会感受到快乐。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会笑不是人类的专利,不仅与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会笑, 而且连老鼠和狗等动物也会笑。动物天生就能感受到快乐,它们也会因为快乐而发笑。美国俄亥俄州州立鲍林格林大学精神生物学教授潘克赛普就是在研究笑的神经机制时发现,尽管人类和动物发笑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动物发笑的本质是和人类一致的。人类往往会哈哈大笑,而动物也会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