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集签乐     
集签乐易业勤老省长孙国治(右)为作者签名在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集藏领域,我独爱集藏签名。历经五载,踏破青山,集得200多位友人、名人签名。并赠诗50余首、赠言100余条、名片100余张、铃印100余幅、绘画10余幅、为他们拍照100余幅。融诗。书、画...  相似文献   

2.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是一座美丽、优雅迷人的城市。它以园林之城,诗歌之城,清真寺之城而闻名于世。诗人罕萨尼在他的诗中曾写道: 我愿有一天, 邀集知己友人, 共欢聚于大马士革古园林,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代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唐代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高峰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土壤,唐诗是建立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辉煌的大唐三百年天下的基础之上,其中涌现出如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以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贺、李商隐等一大批光辉灿烂的诗星.由于唐朝社会的开放、包容和文明程度也是中国各朝代中最高的,故其女诗人的数量和成就也相当可观,与男诗人们相呼应争辉,薛涛就是唐代社会众多女诗人中脱颖而出的一颗最辉煌的明星.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及语言特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是较难的。诗歌是否可译,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有什么关系,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哪种好,都有什么优缺点等,本文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5.
《老年世界》2010,(17):43-43
本讲讲唱酬赠别。从字面上讲,唱是指原作者自己的诗作,和(酬)是对方写给自己诗后,自己写了回答回报对方,这就叫酬(和)。这是朋友之间“奇文共欣赏”的一种形式。翻开古代诗人的诗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唱和诗,这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喜欢交文字友。惺惺相惜,同气相投,  相似文献   

6.
魏云芳 《现代妇女》2014,(10):287-288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晚年因夷务之事遭遇流放至新疆,在遣戍新疆的三年里林则徐以诗人之笔记录了自己在边塞的生活,他的诗或写告别亲人,或与友人酬酢赠答,或记路途艰辛以及异域风光……其中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诗歌可以折射出诗人深处逆境的爱国情思和旷达精神。  相似文献   

7.
禅诗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指在诗歌中带有禅宗思想的诗歌作品。我国诗歌在早期禅宗兴起的时候就有描写禅宗或带有禅宗思想的创作,但直到盛唐才真正达到高峰。“诗佛”王维就是写禅诗的标志性人物,其禅趣、禅味时时刻刻体现在自己的山水诗中,为自己的诗歌作带来了一种平淡舒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周外香 《现代妇女》2013,(11):227-227
《诗镌》是新月社成立之初的最主要的文化宣传阵地,闻一多是它主要创始人之一,二者关系密切。闻一多不仅推动了《诗镌》的创刊,还在《诗镌》上发表了多篇诗歌和理论文章,完善了他的诗歌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杨春辉 《职业时空》2008,4(7):129-130
诗是文学的精华,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能突出表现作品自身价值的文学体裁。诗歌的语言高度精炼,内涵丰富深刻,是作者最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世界,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与传统文体学相比,传统文体学对诗歌的分析是以语音和格律为着眼点,辅以作者介绍和诗歌的背景,通过分析诗歌的布局、行数、比喻的用法、句式、  相似文献   

10.
陶和 《老年世界》2006,(14):1-1
友人赠来一幅字,书写的是古代苏东坡的一句豪言:“百年需笑三万六千场。”意以劝君每天大笑一场,正好百年人生。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山东之作,题材内容丰富,将日常生活诗化,入仕前以酬赠之作为主,泛泛而谈,后期主要写赐金放还后访道求仙,感叹人生短暂,讽当朝奸佞当道,传承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想象丰富,逸出尘外,放荡不羁,诗风清新飘逸,意象多样,长安、明主、咸阳等成为作者心中的深深牵念,同仙、剑、酒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意象群,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放还后的访道求仙生活,以及身在江海、心存魏阙之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向有诗国之称;而我国的古诗文与绘画的关系向来密切。诗和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诗歌与绘画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朝鲜的诗歌创作一直深受中国古诗的影响。而同为封建社会的独特群体中的成员的唐代名妓薛涛和朝鲜李朝时期的艺妓黄真伊,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与命运,其诗歌创作拥有许多共性。文章即是讨论这两位女性所创作的诗歌的共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从先秦《尚书·尧典》、《论语》到汉代《诗大序》、《诗谱序》。它们对于诗的起源、本质、社会作用等方面都进行深入探讨。不同时代对于"诗"的发展变化,既有创新,也有深化与补充。先秦两汉时期的批评家对于诗经的解读既有相同观点与前后继承的部分,同时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无论是诗乐关系、还是诗歌本质、还是社会功能的探讨,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的诗论观。尤其是儒家的正统文学观念,对后世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秦汉视野下的文学规律认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方法论的总结,不仅是当时的诗论的极大补充,同时也为后世者提出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老年人》2013,(5):43-43
宋代重文,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文"相关的有趣现象。许多人想要做成某件事,常常用献诗来做"敲门砖"。特别是那些想谋个一官半职的人,往往通过献诗来表达政见,展示才学,进而获得仕途升迁的机会。宋仁宗时期的夏竦,因为  相似文献   

17.
晚唐司空图所作的《诗品》用诗体写成,以诗论诗,以诗喻诗,这二十四品实际上就是司空图所总结的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司空图论诗上承王昌龄和皎然,对诗歌之境界进一步进行了描述性的阐发,本文将从境界角度粗略地谈一谈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8.
胡静怡 《老年人》2009,(3):45-45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工作期间,由于生活拮据,一直依靠恩格斯等友人的资助过日子。这年5月,马克思的一位朋友去世,他在遗嘱中把600英镑的遗产赠与马克思。朋友的这次遗赠对马克思来说,不仅是雪中送炭,还给了他在股市小试牛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驯鸟记     
去年阳春三月,友人赠我八哥一只,第二天我携它进附近的公园,沿水岸、山麓、林莽兜了一圈,因程经过一处柳林,那是鸟笼扎堆的所在。我也选了一弯临水的青枝,挂上。窃想鸟性亦如人性,喜欢“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果然,  相似文献   

20.
张鹄 《老年人》2004,(2):48-49
施补华认为一首五律40个字是“四十贤人”(《岘佣说诗》),“必须一气浑成,神完力足”。照此而推,一首七律何尝不是“五十六贤人”呢?诗的基本特色是凝炼,一字须顶十字百字,不可轻下一字,这样的诗才有“重量”。近读黄春辉先生的《偕台湾友人中秋踏月感赋》(载《老年人》2003年第8期),觉得该诗堪称凝炼之作。现抄于下:“浮海归来感旧游,苍茫紫塞暮云收。风回古道三千树,月上雄关第一楼。旅梦惊残长笛晚,乡情沉醉故园秋。金瓯何日冰轮满,浣尽乡思两岸愁。”首联“浮海归来感旧游”总起,“浮海归来”即指台湾友人,“感旧游”又扣住了第二句“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