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兰自传《<岁月沉沙>三部曲》以五十万言的文字真实而形象的再现了中国"五四"以来的社会历史。罗兰以个人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历史,融个人命运于时代变迁的社会洪流中。罗兰自传融文学、史料、图片为一体,堪称自传文学的范本。罗兰自传《<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对历史的记忆与追寻,表现文化寻根的认同与归位,融个人与社会历史为一体,实现了对传记文体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汉宫秋》一直被称为中国式悲剧的典范。本文运用中西理论论述了悲剧及悲剧意识、昭君的悲剧美以及本剧题目的文化底蕴。从剧本本身、历史加工、作者身世、时代、政治、社会、文化、哲理等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挖掘了《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4.
《诗经》时代处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男性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上升而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的种种和教法规,是造成女性生存危机和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诗经·国风》中为数不少的婚恋悲歌,作为一种文学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历史的真实状况。从礼俗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析,有助于了解并认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悲剧比较中,指出了《桃花扇》的悲剧特征,认为《桃花扇》虽与《红楼梦》同为悲剧,但其悲剧性则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遍而必然的人生哲学悲剧,那么《桃花扇》只能属于借“风花雪月”及“人生之事”以写“故国之戚”的、偶然而“例外”的、“他律的”社会政治历史悲剧。《桃花扇》的悲剧性亦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在《人生》中,不论是高加林和刘巧珍,还是高加林与黄亚萍,抑或是周克南与黄亚萍,他们的爱情都可算是悲剧。当然写爱情(更不要说悲剧爱情),并不是路遥的初衷。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关注青年的命运,因为“从一条坎坷的生活道路上走过”的他能够理解那些遭受痛苦与挫折而仍然顽强地追求着的青年,即使在他为“他们的某种过失而痛心的时候,也常常抱有一种兄长般的宽容态度”。作者用心展现了这一悲剧发生的时代——“四人帮”刚刚覆灭,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大规模展开,新的生活尚在酝酿、探索之中,而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处于最复杂最深刻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既是青春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以“女扮男装”的“我”叙述历史,通过“身体”书写特殊时期底层人物的命运,审视身体与身份、权力、性的重重纠葛,特别是揭示了从性虐到享虐的女性悲剧。不同于往常灵魂深处闹革命的《一九七九年纪事》,以身体性忏悔的冷静,对当今社会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说这是日本华文文学对中国文学所奉献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进入“男人时代”以后,男性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功利性,它不仅表现在战争和对自然界野蛮的征服上,而且表现在对人,尤其是对女人生命的损害上,君权、父权、夫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至高无上的权利。男性是这些权利的享有者,他们沉浸在诗书礼义的人伦迷梦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人伦规范是摧残干千万万女性的紧箍咒。从《诗经》“氓”弃妇痛诉开始,到《红楼梦》一群美丽女性们的悲剧,再到巴金《家》中那些姐妹丫环的惨死,这如同《红楼梦》所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红与黑》中的于连与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中的高加林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在历史文化和时空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是出身于底层的敢于同命运和社会抗争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人生道路与悲剧结局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院研究生会以“五四精神与中国前途”为主题,举办了征文活动,并进行了评选。本文及下文《对两代启蒙者的反思》是入选论文中的两篇。 本文认为,五四运动未能在中国真正开创民主、科学、法制、自由的新纪元,这不能不说是“五四”启蒙者的一个悲剧。这一悲剧,是多种历史因素、个人因素、时代因素和国际因素造成的。我们要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就必须执著于思想启蒙的任务,高举起“人”的大旗,使社会真正做到尊重和关怀每一个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传主题表达的是与人格相关的个人历史,《范爱农》的悼亡主题下就隐藏着自传主题。从《哀范君三章》(1912)到《范爱农》(1926)的诗学转换暗示了鲁迅以自我表达为重心的写作动机,《范爱农》与《狗·猫·鼠》《尼采自传》的结构呼应则显示了鲁迅以自我命运与性格的自传性写作动机,厦门的写作语境则显示了以“坟”为核心意象的包含着死亡与新生的吊诡心理机制,而《范爱农》在“真实与诗”之间的互动显明了“性格即命运”的自传主题。围绕《范爱农》文本及其周边的考察,揭示了鲁迅将它作为《朝花夕拾》终篇的核心意图——思考性格、命运、抗命运等自传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元代之后的学者们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白朴的《梧桐雨》并称为“四大悲剧”,这是名符其实的赞誉。我还认为将这“四大悲剧”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悲剧”进行平行研究,更有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元代戏剧家跟莎士比亚尽管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又相距遥遥万里,但由于人类在天性、情感和心理结构等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类同的地方,又由于  相似文献   

13.
十年动乱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历史转折期,同时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新时期。基于中国传统的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观念,中国作家都怀有强列的社会使命感。当一场灾难结束,人们自然地沿用文学这个传统的“工具”,倾诉并思索这历史性的悲剧。我们的作家在痛苦挣扎的梦靥中醒过来,开始抚摸作日留下的“伤痕”,谴责生活与历史的不公正,以炽烈的社会理想的激情连续了文学的昨天与今天。茹志鹃写了以揭露“四人帮”为内容的《冰灯》、《出山》,后又写了《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同题材的还有刘真的《黑旗》,《她好  相似文献   

14.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中国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悲剧书写上有一定的共性。在女性视域下,《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我”都是见证民族百年沧桑历史的百岁女性老人,且在故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表现出了对本民族未来的担忧,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本民族做最后的坚守。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涉及到了自然生态批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生态批评中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原生态文明象征的印第安人和鄂温克人,都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最终逐渐走向没落。在魔幻现实主义视域下,《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都将民族传统观念中的“万物有灵”思想行文于作品当中,亦真亦幻地再现了民族的原始文化。在民族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透过民族的孤独与神话的消失映射出了民族的悲剧,指出了摆脱民族悲剧的出路——团结、包容。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从《雷雨》的一鸣惊人,到《日出》、《原野》、《北京人》的经久不衰,曹禺的四大悲剧见证了他高超的悲剧艺术。曹禺在对生命个体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观和悲剧表达方式。曹禺悲剧艺术风格的衍变,不仅仅是社会场景的变化,更反映了曹禺对精神世界的不断探索。同时,曹禺的悲剧格调也经历了由高调悲剧向低调悲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席勒著名历史悲剧《唐·卡洛斯》在作者剧作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具有席勒青年时期三大名剧反对封建专政的昂扬激情,又开后来古典时期深邃宏伟的历史名剧的先河。本文试图从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人物刻画和关于"时代传声筒"的分歧意见等方面,对该剧做一初探。《唐·卡洛斯》这出发生在16世纪的宫廷爱情悲剧,如何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随着形势的发展,剧作家思想的转变,变成了一出政治悲剧,呼唤革命的风暴,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鼓舞人民去反抗专制暴政,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  相似文献   

18.
尽管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雷雨》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反映出相同的悲剧意识,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传统),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过去就是现在),以及人生的徒劳感。然而,两个悲剧由于剧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各有其特点。《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而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自传性质很强。两个悲剧分别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却都反映了共同的悲剧人生观:人生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19.
以《忏悔录》为代表的卢梭的自传作品 ,被公认为现代自传文学的鼻祖。对这类作品 ,卢梭竭力强调它是完全真实的 ;自这类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 ,它的真实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信赖和赞扬。然而自传文学就其特性而言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真实 ,这一根本问题也是从卢梭那里就开始出现了。本文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进而在重大环节上展开 ,揭示了卢梭自传中的“诗化”现象 ,并探究了它的个人与社会原因 ,从而也从一般意义上对自传文学的真实性的限度问题作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评王光东《关于“浪漫”的沉思》蔡震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早夭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所幸这已成为既往。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反思,从理论上探讨“五四”浪漫派的沉浮,则仍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它能对新时期文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鉴。这正是王光东所著《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