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用悬念来结构故事 ,发展情节 ,其处理悬念的特点在于 :按生活本身发展的样子来平实自然地设置悬念 ,而却用谲诡传奇的手法来解开悬念 ,使小说在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中 ,展示一个波谲云诡的传奇故事。从而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包括有120个短篇,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民间传说。这些短篇小说系宋元话本小说的继续发展,因多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写成,故亦称为“拟话本”。《三言》里的小说有一部分是宋元旧作,仅篇目、内容略有修改,如《京本通俗小说》的《碾玉观音》改为《崔待诏生死寃家》,《冯王梅团圆》改为《范鳅儿双镜重圆》等是,其余大部分为明人和冯氏自己的创作,而冯氏创作尤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群因婚姻爱情而死,死后变鬼继续追求斗争的青年妇女形象,可称之为女鬼形象。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乃至明清小说,女鬼形象可谓层出不穷。举其较出格者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紫玉韩重》中的紫玉,唐传奇《霍小玉》中的霍小玉,宋话本《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元杂剧《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其魂  相似文献   

4.
《醒世恒言》中的市井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根据《大桶张氏》改编的。话本对《大桶张氏》的改编中,不再以信义为中心描写,注意以情为中心描写,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并注意故事的传奇化,不同于《大桶张氏》从头至尾叙述日常生活。另外,话本在表现爱情时,又将叙事的重心放在故事上,在此过程中也表现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升沉荣辱、生死祸福。话本中的周胜仙将爱情置于超越生死的至高无上地位,这是一种和旧礼教相对立的进步思想,表现出处于发展时期的市民心态。  相似文献   

5.
佟大为和关悦相识于2001年,那一年,佟大为被海岩选中在新剧《玉观音》中出演男一号,而关悦则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一的学生。两人相识于友人的一次闲聊。此前,关悦曾看过《玉观音》这部小说,为它离奇的故事和动人的情节所吸引,结果在和同学一次闲聊时,发现对方认识出演男主角的佟大为,出于对表演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受侮辱,受迫害的地位,但是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女性却比男性走得更为执著。论文旨在通过对《碾玉观音》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我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和人物身份的角度分析了《劳儿的劫持》的显著特点,从现在和过去爱情的结合点入手,把小说中主要人物扮演的多重身份一一分解,解读了小说中错位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男主人公雅克是劳儿女友的情人,劳儿与他之间的感情是与过去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时空的错位。另一方面,小说中人物的角色互相混杂,劳儿、雅克、女友,每个人都扮演多重身份。小说的情节性也很模糊,需要读者重组才能还原出大概的故事,书名《劳儿的劫持》也翻译成《劳儿的迷狂》,而这种情节的混杂十分切合"迷狂"一词,带有杜拉斯独特的风格,也很符合现代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宋代小说中包含大量的诗词元素,以《碾玉观音》和《王幼玉记》为例,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其对推动叙事节奏发展和增强艺术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小说为底本的说话艺术中,这些诗词元素正是以"唱"的方式来表现,呈现出回环往复的音乐化趋向,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说话"艺术以及话本小说的整体艺术表现力。随着小说由口头向案头的转变,其中的音乐化元素的功能与形态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形成宋代小说韵散相兼的结构和深富节奏感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9.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在古希腊悲剧和哈代悲剧小说的比较研究中,较常见的是以命运观和人物性格为中心进行对比。可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希腊悲剧的核心是情节;哈代也认为对小说而言,情节或者说结构的重要性胜于人物。因此,以情节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亚里土多德看来,好的悲剧情节必须要有发现或突转,二者是引发观众怜悯或恐惧的关键要素。哈代的悲剧小说中众多的偶然或巧合与其说是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的反映,不如说是哈代巧妙地运用了古希腊悲剧情节中的发现或突转。通过对哈代短篇小说《同乡人》的分析,可以印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11.
民初言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表现出在西方思潮冲击下产生的一种朦胧的“人”的觉醒,显示出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在艺术上也表现出对描写人的重视。但是民初小说家还没有意识到应该打倒吃人的封建礼教,他们只想改良礼教,因此它们只能成为从古代小说到“五四”新文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是黄玉雪的成名之作,为华裔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黄玉雪的成长经历彰显了美国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运用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探析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经过迷失中的探寻和反叛后的回归,黄玉雪最终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诗、词、戏曲、小说,都充斥着大量对古代美女形象进行书写、刻画的作品,作为古代文学经典的清初小说《红楼梦》当然不会例外。一方面,《红楼梦》是尊重女性、颂扬女性的,它的突破主要在于看到女性长久以来生存在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封建体制下的艰难,以及身处悲惨处境时表现出作为女性的尊严反抗。另一方面,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依旧遵循着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古代传统审美标准,美女即是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而整合出的色、才、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龚克昌 《东方论坛》2007,(4):28-30,56
沿袭两千多年的辞赋艺术形式,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有必要从研究入手,从研究中揭示中国古代辞赋发展的规律,探索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的辞赋艺术形式.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几乎每逢改朝换代,历史变迁,辞赋艺术形式都屡有变化.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辞赋自身存在发展之所需.新时代的辞赋形式应古赋与白话赋相互靠拢,创造出句式大体整齐,文词简炼,用韵大致相同、篇幅较短的新时代赋体.  相似文献   

15.
中华学的创立,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封建正统史观的影响,建立新的古史体系;有助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研究中国古代史;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和陶诗流播不广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陶诗肇端自苏轼,这种集和韵与拟古为一体的新诗体一经问世,便引得众人纷纷继和,自宋至清,绵延不绝,遂使和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在和陶者中,既有诗坛巨擘如苏轼、刘因,又不乏帝王、名臣如乾隆、李纲等,然而,诸多名家之和陶诗却大都寂寞无闻,未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当与其自身的创作方法、艺术水平及其流传方式等因素有直接之联系.  相似文献   

17.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学界研究成果多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与青年叛逆形象相对立,进行否定性的批判。这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实际,不仅不公允,也不符合健康的生活常识。事实上,对这些家长冠之"封建"标签的简单处理,将生活、人性、人物性格等均简单化了,所以有必要重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家长形象。只有将这些形象不做符号化处理,并放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才能得出公允的评介。这关涉到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文学史的撰写等问题,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