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哲 《学术月刊》2022,(2):158-175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是中西方“经学变古时代”极富挑战意义的诠释学方法和命题。为了反对各自经学传统的“繁琐”与“破碎”,欧阳修和马丁·路德均以捍卫或重申“圣经权威”为己任,并且都在这一诠释诉求下选择了“经义显明”的释经策略。而在具体的解经操作中,两位经学变古者又假借某种“单一”的“本义观”,以摆落各自经学中的“四重意义说”。然而,由于“本义观”的“先行”及其内在的“二元性”——圣人之志/诗人之意、灵意/字句,“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亦在信仰与理解的诠释循环中反转为“据义求文”。  相似文献   

2.
解维 《学术探索》2023,(4):104-112
近代意义的“群”概念的出现,是近代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探索如何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时对西学的回响。在梁启超的文本中,“群治”是以“群”为核心,用以表达社会人建立的社会秩序,且是人以群的状态存在的社会;另一重要概念“新民”,则用于表达“维新吾民”或“新的国民。二者的核心都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群,纵观梁启超“群治改良”的讨论路径和对“新民”的设计,在其经世思想的内核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实则是异名而实同的概念表达。  相似文献   

3.
唐狷 《中文信息》2005,(11):4-6
成都与重庆同为中国西部重镇,分家之前“双城记”就唱得热闹非凡,都憋着心思要做领衔主演,大到“第四城市”的冠名,小到“中超”的排行,口水战从来没断过。但凡可以拿出来比较的,天气,交通,民俗,环境,名胜古迹,绿化率,美女,棒棒……都可供褒贬扬抑一番,依照这个惯例,成渝的火锅之争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就是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从中引出客观规律性,以作为行动的向导。对此,人们都是很熟悉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往往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其表现很多,这里仅举几种。(一)只求“实”,不求“是”。“实”就是客观实际情况,“是”哪规律性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对他所在的那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了解的,也作过调查,但不去求“是”,似乎只要了解了下情,就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了,殊不知仅仅了解实际情况,没有求得其内部规律,则是很难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性,开拓新局面的…  相似文献   

5.
一、通变观———文学革命速胜的重要“武器”胡适等新文学先驱在倡导文学革命时,是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的。尽管他们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抱必胜的信念,但在衡量了新旧文学的力量对比后,都一致认为,“废文言用白话……非一蹴可几”,①“预...  相似文献   

6.
火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方式,但饮食方式能对一座城市的文化产生如此深刻影响的.非重庆火锅莫属。重庆火锅源于重庆的码头,是地地道道的俗文化。但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它却进入了上层社会,如今更创造了风靡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奇迹,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重庆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不是90年代的一个创作流派,而只是一个以年龄段为界限的“一茬”小说作家的统称。他们虽然没有共同的文学主张,但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他们多数人往往以个人的方式感受时代的脉搏,对物化时代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表达着对“当下”状态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和思考。他们中少数人将笔触伸向“历史”,但这种“历史”也是被“个人化”了的。“新生代”中少数人可能有所谓“边缘化”倾向,多数人并未退居生活的边缘。但无论对现实还是对历史的表达,都是相当“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8.
1930年代,沈从文先后发起了“京海之争”“反差不多”等一系列文学论争。当我们重返论争所发生的历史现场,将两次论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京海之争”并非“京派”与“海派”这两大文学流派之间的正面交锋,而是由沈从文独自代表北方作家群体(京派),与居于上海的作家群体(主要是左翼作家)展开的一场关于政治、商业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京海之争”的真正肇始也不是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而是他的另一篇文章《论“海派”》;同时,沈从文发起“反差不多”论争的真正意图与“京海之争”一脉相承,都是旨在通过批判文坛普遍存在的“差不多”现象,凸显以自己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之独特价值。藉由系列文学论争,“京派”这一“作家群体”正式浮出历史地表,而沈从文作为后期“京派”文学的代言人,其创作观念和文学理想也日益凸显,并逐步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论争显然是沈从文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媒介策略,无论是在“京海之争”中强烈批判“海派”作家“玩票白相”的创作态度和“商业竞卖”的恶劣风气,还是在“反差不多”论争中激烈指责以左翼文学阵营为代表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其背后潜藏的都是沈从文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他实际上是想要借助群体的力量,让自己代表和引领的自由主义文学理念脱颖而出,以完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场中的站位,进而为自己念兹在兹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指明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孔子哲学的“体”,是“仁”。孔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怎么体现“仁”的呢?这是关于实现其哲学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通过以“孝”、“忠·恕”、“中庸”为“用”的研究方法,探索孔子哲学以“仁”与“孝”、“忠·恕”、“中庸”的关系及内容。“仁者人也。”(《中庸·二十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过多种解释。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那个鬼神观念弥漫全社会的时代,人们普遍以为自己是自己头脑创造物的附属品,缺乏独立“人”的观念。这时孔子强调“人”的存在,强…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多年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在全国一直引人注目,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借鉴这两种模式,探索自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为此,笔者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以引发经济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张志民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因“反江青”的莫须有罪名被剥夺了创作权利,进而又被关进监牢达五年之久。狱中,以及后来流放到汉江边“监督劳动”期间,在“一切自由都失掉了”,“唯有‘头脑’这块地盘,他们还无法占领”的情况下,“为了给愁眉苦脸的生活寻点儿开心”、“添点儿佐料”,以“冲淡一下久积心头的悲凉”,口占心记,“写”下了一批短诗。“因为这些诗最初是为给自己看的,故取名为‘自赏诗’”。(张志民:《关于我的自赏诗》)“自赏诗”比较集中的出现,最早是在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北京文学创作丛书·张…  相似文献   

12.
“文化”、“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奚洁人“意识形态”、“文化”、“精神文明”这三个范畴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都属于“社会意识”所讨论的领域,但是它们的内涵与外延还是有区别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是一门学问。由“名”之字义引出的“字”(如岳飞字鹏举)都是既定的,即是父母给定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作为人名之外的“号”则是另起的或后起的,是自称的或自号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并由此在人间著述书札以“号”代名。怀着这种常识,在重读《明儒学案》之余,发现这种起自于晋宋时期的自“号”风气(见《日知录》卷二十三《自称字》),在明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致使黄宗表在编《明儒学案》目录时往往将“号”置“名”前,出现的称呼竟然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在审美心理上属于那种开放本真、青春感念、情感中心、冲动炽烈、悲观抑郁的文学类型。“五四”文学审美在形式方面的特征和它在审美心理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呼应的。因为“五四”文学以感性为本位,“意在表现我自己”,“五四”作家在文学形式上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守成型决定了文学的守成型,而“五四”则相反在审美形式上是颠覆型的,几乎中国旧文学的一切方面都受到了挑战,这一挑战一直深人到文学的总根基处——语言。颠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一切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形式的“五四”新时代,是“五四”…  相似文献   

15.
火锅趣话     
入冬之后,朔风呼啸,火锅便成了十分火爆的就餐方式之一。火锅具有暖和、新鲜、方便、快速、随意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火锅古称“骨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烹饪辞典》解释:火锅,也称“涮锅”、“暖锅”,是炊具,古已有之。锅内贮汤汁,炭燃锅沸,可将薄肉片入锅涮食,或将荤素原料码入锅内煮制供食。火锅是我国古人独创的美食,其历史渊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考证,东汉时的“斗”即为火  相似文献   

16.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撰文予以探讨,其中自不乏真知...  相似文献   

17.
郭店儒家简揭示了音乐与德行(成圣)之间的关系,启示了“乐”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孔子和庄子都以“乐”沟通天道与人道,以求个体成己成德。“乐”、“诗”、“颂”是一种近邻的关系,“颂”含有强调个体有限性的特征,而这亦导致了“乐”的形上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气”在《庄子》中内容广博,灵活多变,与老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在庄子的思想中,“道”是“气”产生的基础。《庄子》中“气”的概念,建立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源,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化的内涵。汉语中,有许多“气化词”,其内核和庄子中的“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财政作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杠杆,经历了由“形式杠杆”到“实质杠杆”的转变,下一阶段应该向“核心杠杆”演绎;传统的“大财政、小银行”转变成了现在的“大银行、小财政”,下一步应该在高层面上回归到“大财政、大银行”的崭新格局。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动调节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的确是十分有限的。正因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财政政策这个“核心杠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在当时的财政学教科书里都很难找到它的踪影。然而,…  相似文献   

20.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到近代,无论是从其历史走向上还是从其形态和内容上来看,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导致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学亦非西学的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梁启超语)的,充满着新的认知形式、新的价值观念的近代“新学”的逐步形成。毫无疑问,在传统中国“旧学”走向“新学”的过程中,西学的浸润渗透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民族特性极强的近代“新学”,毕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近代形态。因而,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那就是“经世致用”。道咸之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