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五厘米,舞广九点三厘米。重五点七公斤。钟的截面呈椭圆形,口扁圆,鼓腹,甬作长圆柱形,平顶,并不与体  相似文献   

2.
徐子鼎     
<正> 1965年出土于费县城北上冶公社的台子沟.同时出土铜鼎两件,另一件无铭文.此鼎通高21.5厘米,两耳四股索纹,立于口沿之上.浅腹圆底,马蹄形三足,腹部饰变形蝉纹一周,重3.2公斤.纹下有铭文"余子汆之鼎百岁用之"阴文九字,为春秋时器."余"作地名则为"(余阝),邾国下邑;作国名则为"徐".徐子国,伯益之后.《路史》云:"伯益  相似文献   

3.
1990年春天,淘金农民在湖北省郧县五峰肖家河处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计有铜二件,铜鼎二件,铜缶二件,铜盘一件,铜一件,铜剑一件,铜箭簇三件,玉鱼二件,总共器物十四件,铜器纹饰主体以蟠螭文带和细密的蟠纹带组成,上下边缘以陶索纹界之。铜鼎深腹高腿,三足细高,中部向内弧,足尖外撤,足跟饰浮雕兽头。这里原是春秋时代麋国都城所在地,古称锡穴,因此认定这是一座春秋麋国贵族古墓。在一个青铜篮的上盖和下底均有铭文,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张亚初先生辨识,上盖铭文是:“缰王之孙叔姜,自乍食,其眉寿无…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三年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坡笔架山顶,窖藏坑内出土六件青铜器,计有:方鼎1、圆鼎2、罍1、簋1、钵形器1件。出土时器物皆立放置,上口平齐,依器高矮坑底呈斜坡状。本期封二选发其中四件,如下: 兽石蝉纹鼎:通高36.5,口径30,腹深17.6,足高14.2厘米,口呈椭三角形,腹较浅、腹下部外鼓、直耳外撇,蹄形足。腹部两层花纹、上部兽面、下饰简化蝉纹、雷纹衬地。夔纹鼎:通高36、口径27.7、腹深17.6、足高14.4厘米,直耳、圆腹、蹄状足、腹起六棱,将腹分为三面六组花纹,每组颈上部  相似文献   

5.
刘台子圆鼎     
<正>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出土。该鼎方唇,窄平沿,敛口,鼓腹,圜底,柱足,立耳。三足上粗下细,立耳微外撇。颈、腹部饰弦纹。通高19.2厘米,口径17.1厘米,腹深8.6厘米。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于1992年初在山东省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一件龙山文化刻字陶片。这是国内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800年左右。 在丁公村发现的龙山文化陶文,系刻在一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里面。陶片为泥质磨光灰陶,长4.6——7.7厘米,宽约3.2厘米,厚0.35厘米。陶片上现存文字计5行11个字,除右起第一行为3个字之外,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综观这11个字,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整体排列比较规则,刻字也有一定的章法,显然已经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专家鉴定认为,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器体通高33厘米,口长径14.5厘米,短径11.3厘米,足长径18.7厘米,短径15.2厘米。扁圆体,厚重。微敛口,鼓腹略垂,圈足较高、外撇。隆顶盖,菌状钮。口外两侧有环耳,绳索状提梁。器盖和器底内壁竖行"册父乙"三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8.
青铜簋     
<正>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出土。该簋侈口、束颈、鼓腹,平底、圈足。龙首形耳,下有钩状小垂珥,两耳间饰对称兽首。通高14.3厘米,口径18.5厘米,圈足径16.2厘米。器物造型规整、简洁庄重,为典型的西周早中期簋的器型。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10.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通高27.1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3.1厘米。方唇、斜沿,束颈、折肩,腹斜收,小底内凹、略残。肩两侧有兽首衔环耳。盖覆钵状,盖顶三虎为钮,虎作爬行状。器盖、身饰蟠虺乳丁纹。盖内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咸阳市博物馆收藏的西汉玉雕玉马、玉辟邪、玉鹰、玉熊(图片见封三),是在咸阳市汉昭帝平陵附近农田建设中出土的。它以晶莹的玉体、高超的技艺和奇妙玲珑的艺术魅力,显示了西汉时玉雕艺术的发展水平。 玉马,高七厘米,首尾长八点九厘米。这种以现实中的马为对象、经过神化了的天马艺术形象,在以前是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动作尺寸可适当放宽 室内的动作空间是以人和家具、人和墙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例如,当人坐在餐桌前进餐时,椅背到桌边的距离约为50厘米.当人起身准备离开时,椅背到桌边的距离约为75厘米.在室内行走时,一人横向侧身行走需要45厘米的宽度,正面行走需60厘米,两人交错行,其中一人横向侧身时共需90厘米,两人正面对行时则至少需120厘米.根据上述尺寸,我们就能确定餐厅的空间安排了.另外,设计师还提醒,在实际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以上空间动作尺寸可以放宽些.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五年上半年,湖北省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竹制的天平衡杆。长29.2厘米,宽1厘米,厚0.3厘米,衡杆的正反两面和一侧面共有墨书文字四十二个。这是研究汉初政治、经济极为重要的一件实物资料。关于衡杆上的文字经一些同志研究,文意基本清楚,但也还存在一些疑点。本文试就天平衡杆文字的释读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铜鼎(春秋)     
<正>1981年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通宽30.5厘米,通高22.7厘米,口径26.2厘米。子母口。平唇,敛口,浅鼓腹,圜底,三矮兽蹄形足。两附耳微外撇。未见盖。腹部一周变形窃曲纹,合范处可见错缝痕迹。足跟可见夸张的牛首纹饰,眼睛、角、鼻等部位刻画夸张,表现力强。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64年第7期发表的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陕西省记寿县武功县出土西周铜器》一文,介绍了武功县南仁公社北坡村出土的三件西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师簋盖,各有铭文一百另一字,铸造时代断定在共王初年。 从该文的介绍和所附的拓本图象看,两件簋盖的铭文内容虽然相同,但其形制和花纹却不同,特别是在铭文书体的风格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我在初看到这篇介绍文章时,曾怀疑一号簋盖可能是一件赝品。鉴于它和另外两件  相似文献   

16.
盘(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此盘方唇,窄平沿,腹略鼓,浅盘,平底高圈足,方形穿附耳。通高12厘米,盘径46厘米,圈足径43厘米。器身及耳饰蟠螭纹,螭首突出明显。每一耳两侧各有一伏龙作向上攀爬之状,龙身有线条刻画鳞纹,造型生动有力。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宫廷遗物藏品中,有两件银背壶,名为“银细管嘴背壶”和“银背壶”。两件背壶皆为银质,造型、颜色、体积均完全一致,只是壶嘴有异。“银细管嘴背壶”,高43.2、腹直径32.5、腹厚9厘米;腹上部筒形壶颈高8、颈宽7厘米,颈上另有高6、直径1厘米的细管形嘴;壶重3300克,腹肩部阴文针划刻“(?)千十”字样。另一件“银背壶”(图一),壶体、形制与前述相同,只是壶嘴筒形,嘴高8、直径7厘米,嘴上外套壶盖;壶盖顶部为满弓形扳,可掀起壶盖;盖上阴文针划“三”,口下部划刻“四”的铭文;壶重2380克。两件背壶均以扁圆硕腹、短颈小口、无柄无流为特点。银背壶通体素面无纹、色暗灰无光,做工略显拙窳,壶体呈现磕磨塌陷迹多处,可推断为使用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小松山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长方形,陶制,长32厘米,宽20厘米,一道坝将其分为两半,一半为陂池,一半为水田,田中央为一条渠,渠与陂池相通,渠两边为水田,每边有六块,计田12块,每块田呈方形。1978年,在同地的另一座东汉墓中,又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圆盘形,陶制,直径43.5厘米,通高7厘米,深5.5厘米。盘中,一道坝将其面分为二半,一半为陂池,池中有鸭2只,龟一只,荷叶和藕各一只。另一半为水田,埂把田分为4  相似文献   

19.
镬鼎(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该鼎方唇,平沿外折,垂腹,圜底,蹄足截面呈圆形,立耳外撇。器身素面,仅器身两道弦纹。通高48厘米,口径43.1厘米。此鼎器型硕大,造型古朴浑厚。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鲁故城48号墓出土。为西周晚期器物。此鼎通高25.7厘米,口径26.7厘米,腹围89匣米。斜折沿, 双立耳,腹微鼓,圈底三蹄足;上腹部饰一周凸棱,颈饰重环纹,腹饰双层垂鳞纹,两耳外侧饰凹弦纹。鼎腹内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