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战胜利后,饱受多年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着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安居乐业,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个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展开了一场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中国人民日益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毛泽东称之为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的蒋管区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它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的斗争,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早日灭亡起到了促进作用。 蒋管区学生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阶段。(1945年12月—1946年8月)。蒋管区学生运动是以昆明“一二·一”运动为发端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我国的学生运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运动的第一把火,就是震惊中外的昆明“一二、一”运动。1945年11月,随着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动面目的暴露,  相似文献   

2.
一、长征是党的左倾负责人处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失误的结果“九·一八”日本侵略者的枪声唤醒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全民族各种形式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要求。然而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蒋介石政府却推行一条“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中国北部半壁江山,日寇气势汹汹,如入无人之境;而整个南中国却激烈进行着上百万军队的大规模内战。国民党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是一条置中华民族于水火的政策,这一政策不改变,中华民族就没有出路。蒋介石是内战的罪魁祸首,动用大量军队围剿红军,而我党只是被动地进行反“围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只有转变政策,团结一切力量,实行逼蒋抗日方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适应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妄图在中国重新巩固其法西斯统治,丧心病狂,在被迫与我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墨汁未干,就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反动派的进攻,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统治区要把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及其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等各个阶层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桂林的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发动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形成了一条广泛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为保卫城市,保卫人民生命财产,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桂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文华 《天府新论》2005,(Z1):260-262
从抗战胜利到国民党统治彻底崩溃的四年多时间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战的最终爆发,伪国大的召开,民盟的被解散,人民的反内战,直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社会的舆论始终关注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舆论的分析、褒贬、扬抑在客观上对大众有着导向的作用,对国民党的看法由"国民党的反动派"到"国民党反动派",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过程和政治原因,也是在这种逐渐明朗的舆论下,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最终陷入孤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六年夏,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国内战争。一时间天空中乌云滚滚,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清醒估计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规定了打败蒋介石反动派的正确的政治、军事方针。毛泽东同志精辟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号召广大人民树立必胜信心,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旨在消灭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府,解放全国人民的一场伟大战争,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中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国共内战爆发后,青年党预估国民党将取得胜利,故积极在各级政府中争权夺利,以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却因此与国民党形成明合暗斗的局面。青年党以不惜退出政府相威胁,国民党虽不得不表示谦让,但所让也有限,最终,青年党主席曾琦被迫个人退出政府,两党冲突加剧。在国民党的颓势越来越明显时,青年党的“左派”领袖李璜一度有意与中共合作,参加新政协,但被中共拒绝。随后,青年党坚决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要求建立一支军队,对抗共产党。蒋介石却担心青年党一旦拥有党军后,会变成“共产党第二”,对国民党形成新的威胁,所以迟迟不予同意。最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被迫允许青年党建立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很快就被中共击溃了。随后,青年党逐渐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8.
刘宝军 《理论界》2009,(3):142-143
抗战胜利以后,整个世界呈现出和平、民主的潮流.经过多年战乱,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种心情,对经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14年的东北人民来讲,尤为迫切.但是国内形势的发展,恰恰与人民的愿望背道而驰.国民党蒋介石为独霸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挑起内战,把历经长期战患的中国人民推向灾难和死亡的绝境,东北人民再次遭到战争的洗礼.关于国民党下定决心坚守东北的原因,史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东北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出于政治、外交、军事的需要,以及蒋介石对自己实力估计过高,这诸多因素最后促使国民党下定决心坚守东北,这是国民党维持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二一”运动中的大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一”运动是我们党所领导的一次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它继承和发扬“五四”、“一二九”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当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在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重要城市昆明,青年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呼声,点燃了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烈火,把斗争锋芒指向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和美国政府助长中国内战的帝国主义政策。这一爱国民主运动立即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在支援昆明学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萃》周刊的历史是国民党反动派自取灭亡的一个侧面的记录。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以后,全中国人民由于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渴望和平安定,缓过一口气来。建立各党派共同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举国一致的要求。如果当时国民党政府顺应人民的这种要求,采取调节国内矛盾的方针,那么,它可能还不会马上陷于孤立,走上灭亡的道路。可是由于自恃有几百万军队,有美国支持,又接收了日军大量装备,以为一切可以武力解决,所以一意孤行,妄图消灭共产党。什么人民的要求,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的呼吁,它根本不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阴谋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同时,为了配合他们的军事进攻,又一次把黄河当做战争的工具,丧心病狂地制造了“黄河归故”、“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罪恶计划。当时,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狠毒的政治阴谋,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达一年又一个月之久的谈判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黄粱美梦,为黄河中下游解放区军民的复堤自救赢得了时间,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周恩来同志为此而建树的辉煌业绩,则誉满大河,功盖千秋,永远铭记在黄河儿女心中!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就是“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史。红军能够粉碎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首先是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本文目的在于,同大家一起回顾毛主席指挥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历程。 一九三一年一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决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积极策划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石就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江西兼任南昌行营主任。三月中旬,蒋介石已纠集了反动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何丽萍抗战胜利后,中国处于一个历史转变的关头。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以及建立什么样国家问题上,国共两党斗争直分尖锐。在这争取和平民主的关键时刻,各民主党派异常活跃,他们深...  相似文献   

14.
1945年9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翌年7月,胡适抵北平莅任。年底,学生运动即在全国风起云涌,成了针对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毛泽东称其为除了军事战场之外的“第二条战线”。胡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之后,悍然撕毁一切协议协定,以几十万重兵危及中原解放区,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中国共产党没有被美蒋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毛泽东清醒地估计国内外形势;1946年7月20日,为...  相似文献   

16.
论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表现张伟良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而两党中以国民党为第一党,抗战的发动与坚持,离开国民党是不能设想的。”①做为国民党领袖、中国抗日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在抗战期间,既有把民族利益放在阶级利益之上...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南昌起义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六十年前,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鲜明地树起了武装斗争旗帜,并开始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道路的探索,标志着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由穷凶极恶不可一世,到走向灭亡的起点。因此,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历史界碑。  相似文献   

18.
张继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 ,矛盾与多变构成其政治生涯的主要特色。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他曾积极倡导国共合作 ,成为国共合作的牵线人 ,但很快便竭力反对共产党 ,堕落为国民党右派 ,追随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  相似文献   

19.
<正>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运动。它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时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观第二条战线的全部斗争,它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大,范围广,次数多,时间长。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斗争有四次高潮,即“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和反美扶日运动。全国学生参加斗争的有一百多万人。工人参加斗争的仅1947年就有三百二十多万人。在农村,农民的反抗运动扩大到十七个省,起义人数达到一百万。斗争一般都是由局部地区、局部事件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全国。并且时间持续也特别长,一浪高一浪,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规模之大,参加人员和地区之广泛,斗争之频繁都是空  相似文献   

20.
全中国的民众们! 福建的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由于蒋介石的武装干涉与人民革命政府领袖们的投降出卖,是最后的失败了。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领袖们,自从去年受到我们工农红军东方军在连城与闽北的严重打击之后,自知对于苏维埃与红军的暂时让步,已成为保持他们的实力与统治的必要条件。同时卖国残民的国民党统治的破产,全国千千万万工农群众对于帝国主义国民党日益增加的愤怒与反抗,和对于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红军的同情与拥护,使当时福建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