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来解读和评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文章首先讨论了柏拉图在"洞穴理论"中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理解和评价<小城畸人>有怎样的帮助,然后论述柏拉图对于真理的探求是如何在<小城畸人>中得以重现的.最后,文章分析了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在创作目的上与"洞穴理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这种差异探讨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
美国杰出作家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的剧作《小城风光》(our Town.1938)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从文化学批评角度入手,考察了该剧讴歌的小城文化.通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个角度对剧作文本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剧作的永恒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城乡交响中的小城乐章--浅论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生存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及作家,以深沉而理智的历史主义眼光审视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土地,在整体性的审美视野中生发出"小城"这一历史文化形态,并从审美意识、忧患意识和家园意识的多维角度,将其上升为审美本体和哲学本体,从而探索出现代作家博大的人文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死亡意象。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意象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死亡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城作为都市与乡村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二向性功能;乡村文化属于自然/传统型文化,都市文化属于现代/传统型文化,小城文化属于自然/传统/现代型文化而以传统文化为主,并可类分为"三型";现代中国的小城及小城叙事显现出从文化冲突到文化整合的演进历程,意蕴丰富,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乔叶的小城小说继承了河南作家表现中原文化的文学传统,塑造了众多精于算计的小城人物形象。她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河南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小城的内在影响。乔叶经常通过女性叙述者的视点建构小城形象,形成了先抑后扬的叙述模式。乔叶的小城小说由于采用了女性视角和民间视角而多了一些家常,少了几分文化批判的自觉与犀利,但其内容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碰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述策略开启了小城文学的新维度,也为女性文学创作的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基层乡治组织中,"都"、"保"、"团"等组织名目各自具有多种不同的实际含义.以福建地区为例,它们既是保甲制度中的一种组织单位,又是乡里组织和里甲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名目,其中,都"、"保"同时还是明中后期鱼鳞图册系统中的一种管理单位,"团"则另具有灶户组织单位和防倭乡兵团练名目之含义.其不同含义所对应的是不同的组织系统,其具体的编制方式、乡治职能和所起的社会作用也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对死亡的叙写.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叙事,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  相似文献   

9.
崔书凝 《社区》2010,(20):32-32
放眼望去,世界是由数以万亿个小城组成的。有些小城名扬海外,如水上小镇威尼斯,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有些小城注定不为人知,安静地待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默默养育着当地居民,一代义一代,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 "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诗性批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两重性"格局及现代文化的自我批判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