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必须多层面地理解制度因素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变色1、制度障碍仍然是制约当今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障碍始于1978年末改革而出现的我国农业增长奇迹,无可争议地归功于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变迁,但却未能引致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据专家测算,1952-1993年期间,我国农业年均增长3.引叽,其中总要素投入年均增长3.43%,总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48呢,总要素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88%,而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只占12%。这表明,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  相似文献   

2.
融资成本和生产率增长是影响出口稳定性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融资成本、生产率增长对出口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接着应用30个发展中国家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成本、生产率增长对出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成本的下降、生产率的增长均能显著提高出口稳定性。进一步,论文通过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对出口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效率改进,同时,融资成本的降低有助于该国的技术进步。论文最后就研究的政策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省分行业的加总数据研究了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同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高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我们对于外贸依存度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红利"开始发生变化为基础,阐述与分析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边际效率逐步递减的趋势,劳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具发展空间。本文还指出,在我国高速的经济社会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结构存在着"非均衡",以及呈现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弹性低的反向变化,构成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国需要像资本投入导致技术水平层次的变化一样,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动可以影响资源从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向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应通过扩大需求来加速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这不仅仅要调节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有效需求,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的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过猛,特别是1984年,消费基金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现在需要分析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表现,研究形成增长过猛的原因,探索加强消费基金监督和管理的办法,本文仅对此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9):43-47
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忽视环境污染要素,不能准确衡量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因此,忽视环境污染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式对我国的农业增长存在生产率高估。各地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绝对收敛和随机收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不会无条件的自动消失。然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显著的条件收敛性,这意味着通过适当的政策性措施,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可以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我国R&D投入对TFP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R&D活动的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1-200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存量每提高1%,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左右,而且R&D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般滞后2-3年。可见,加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我国的TFP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增长方式则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GDP的增长幅度,用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全面提高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如何影响高碳排放行业,如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双重差分法是近年来识别碳排放权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常用研究方法。以2014年开始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筛选外商对内直接投资(IFDI)的质量,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双重差分法设定条件、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更改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后,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①通过对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农民收入、启动有效内需推动经济增长;③通过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城市再造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三个方面的作用,最后简要指出了城市化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市场一体化、第三产业等其它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金融发展理论及其跨国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已有中国经验研究文献表明,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应该成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出青海省199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就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揭示了其对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农业发展史证明,农业增长幅度与积累和投入的增长幅度成高度正相关。没有稳定并保持增长的积累和投入,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难有可能。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资金积累与投入的状况出发,探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资金积累和投入及其统筹的原则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动能和新理念.1998-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已然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从时间维度看,2012年是绿色生产率变化的重要转折点.1998-2011年,依赖传统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发展动能是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凸显,与环保减排相关的绿色新动能对工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核心源泉.从区域维度看,东、中、西部的绿色生产率驱动因素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工业增长的绿色动能最显著,是全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总之,由绿色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绿色增长动力正在显现,绿色新动能无疑将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实现两碳目标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外贸易等方式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技术外溢渠道被广泛关注.在此理论背景下,通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我们将R&D资本分为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并实证研究了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给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对要素贡献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进行说明.通过对1978-2007年间山东省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到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近三十年来山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推动.  相似文献   

18.
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增长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的直接源泉决定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面透视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角度。从这个角度,本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挖掘和评价,认为它们对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内陆双向开放对中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2002-2019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对其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测算相应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可以发现: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的贡献度最高,投资仍然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但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异质性的关键,研究期内,约有2/3城市增长路径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快的模式转换,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中部地区经济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是政府支出和金融深化存在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货币流通量增长幅度超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市场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不断下降,物价指数却呈反方向变动;人民币币值日趋稳定,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对于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与其他国民经济指标,不能用简单的传统的说法加以解释,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将对农村货币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