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是科学的巨人,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科学功绩是无与伦比的。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建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马克思学说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构成。但是,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学说只有这三个部分。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对政治和政治学的研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论述就其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而言,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治学家的著作,马克思的政治学说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是一种哲学超越或存在论超越,《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新哲学。这种新哲学建立在对"哲学的两个耻辱"反思的基础上,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出发点"此在",其所共在的世界依旧是抽象的、无区别的生活世界,从而决定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诗意的形而上学救赎。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因此,其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世界。这样,马克思就把人类的解放诉诸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存在论也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即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论。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所开辟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集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于一体的宏大的理论系统,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继承赋予了哲学以社会历史属性,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关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开辟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科学,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有益视角;马克思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人产生的深刻影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重组的今天,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依然能为我们的时代所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立场、观点体现出来的世界观的含义已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蕴,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方法的途径、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试图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既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革命,确立了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结构,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则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社会历史批判.从宗教批判到对国家、法和政治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第一重逻辑;而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对黑格尔和整个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构成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第二重逻辑.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始终是围绕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危机展开的.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将人自身的存在理解为一个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这同时也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脱离三者任何一个,都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思想.通过批判分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化,使之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始终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经济结构,而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一些批评马克思的人认为,马克思著作所描述的是工业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取得胜利的发展和巩固时代的欧洲社会,认为他在著述时只考虑到欧洲社会而责备他带有种族中心主义。由于欧洲是他进行研究的主要场所,而经验证据构成了他的理论结构的支柱,因而他们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来分析欧洲以外的社会是危险的。在这些批评马克思的人看来,非洲存在阶级是一种谬论,因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划分阶层的方法是不能用于研究非洲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何建津 《唐都学刊》2014,(3):102-106
青年马克思在大学和《莱茵报》期间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但《莱茵报》期间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使他意识到存在领域的问题比意识、观念层面的问题更有决定意义;费尔巴哈哲学颠覆了青年马克思在“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看法,而马克思对哲学本体论问题“什么是存在”的理解一开始就不同于费尔巴哈.当他从实践来理解什么是存在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完成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使他对什么是存在这个哲学本体论问题、对人的本质、人的解放途径等问题都形成了与黑格尔派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技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有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最早运用技术美学这个术语的是著名捷克艺术家和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他在使用这个术语时,所指的仅仅是劳动工具和生产设施的艺术设计的理论。50—60年代,这个术语传入苏联,意义逐渐扩展,泛指关于工业艺术的一般理论。所谓工业艺术,按照某些学者的说法,是“人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目的是按审美要求组织人周围的对象环境,按审美要求改造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和物品。”①实质上,工业艺术的涵义同迪扎因有某些颇为接近的地方。迪扎因是指用工业方式按照美的规律掌握世界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共产主义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最伟大的精神导师,马克思的眼光是非常高远的,通过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分析,他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类历史由地域性民族历史走向整体性世界历史、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进程,并在世界历史的宏观背景下观照人自身的解放及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等问题。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活动,他始终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其世界历史理论为出发点的。因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为之辛劳一生而构建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以他的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变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和这个过程不断加深的思想正是属于马克思的。在这里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可是马克思的论点可以揭示整个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科技革命的主要实质正是在于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速度的增长。上面提到的转变过程在马克思本人生活的时代就存在了,但是在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出现了崭新的特征。这里指的不仅是这个过程的规模、它的范围和深度的急剧增长,而且是当前科学与生产和技术之间相互关系中产生的质的根本变化。我们探讨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法国、西德和日本等国家,都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工作八小时,与此同时,工人的工资又有所增长。人们在议论着这个社会现象。一部分青年同志由此误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讨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罪恶社会。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详尽剖析了它,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示了资本  相似文献   

12.
人对世界,并不只是被动适应,而且还能主动掌握。人只能在实践中才得掌握世界。但是,人在实践中掌握世界的同时,也单独发展了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马克思在谈到科学(理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论断:对世界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这个论断,从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上来区别了艺术、科学、宗教和实践一精神,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钥匙。因此,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越来越受到文艺美学界的注意。 引起文艺美学界特别关切的问题是:人对世…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这段关于掌握世界方式的论述,是哲学、美学和思维学多年来讨论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形象思维问题的探讨中,不少文章都谈到这段活,但是见解纷陈。怎样理解这段著名论述,我以为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以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为依据,而不能任意猜测。这就需要联系整篇文章和马克思的整个思想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马克思的原意,不妨把有关掌握世界方式一段话的德文原文引在这  相似文献   

14.
小引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人一旦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人的前提性即他对未来生命过程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和逻辑推演的规定性,根源于他作为历史的结果的内容和性质。人是不能不带着全部历史传统积淀于他身上的素质去设想和创造未来的。当人的主体姿态面对未来时,他实在又是一个由特定历史时空锻造的客体;他越是  相似文献   

15.
略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过渡到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哲学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时期。1929年,马尔库塞在德国弗赖堡重新开始学术生涯的时侯,是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接受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几年后,他则逐渐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到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均简称《手稿》)公开问世,他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这时,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也已分裂,但并没有完全抛弃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而是企图超越他的非历史的存在本体论的界限,把关于人的存在的“实在的意义”引入“人生在世的分析。”因此,他又致力于把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是把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作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他们的早期著作到八十——九十年代的后期著作,始终认为世界观是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是关于世界(即关于自然、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类本身的观点体系。他们认为世界观是人在世界中确立行动方向的方式,是他认识自身的方式,也是改造现实的方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后期著作中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哲学的批判精神?如果有,这种批判精神与实证化的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处于何种关系?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将实证科学改造为一种批判的理论?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柯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对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客观描述与哲学批判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3):31-36
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中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解、人与物主客关系的颠倒以及符号差异性对整个社会的奴役与控制,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无疑,其消费异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然而,鲍德里亚却把自己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改造"——这个"改造"既包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外在补充,也涵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内涵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批——看作是自己对马克思的空前超越。殊不知,他已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悖离中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因此,鲍德里亚最终只能退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在象征性交换的虚无之中来寻求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81年3月,苏联哲学协会于莫斯科召开了题为《根据苏共二十六大决议精神改进苏联哲学协会的科学、宣传和组织工作》理事会全体会议。哲学协会主席康斯坦丁诺夫院士致开幕词时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变革,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科学、技术、政治、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精神生活、文化和人民日常生活。人本身也在发展变化。改造世界、改造人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革命动因是什么?席卷整个星球的世界革命过程的各  相似文献   

20.
郭艳君 《学术交流》2006,2(7):16-19
“自然人”是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基本理解,其中贯穿的核原则就是感性原则。马克思正是借助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开始了对旧哲学的批判。他不但继承了费尔巴哈感性原则,而且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将其与理性原则统一起来。正是在这种统一中,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阐明了人之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