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阿尔瓦  相似文献   

2.
3.
隐喻的缺席和文化的消解注定了于坚诗歌"自然"主题的原生态特征.于坚诗歌中的"自然"始终是作为"他者"存在而非人类文化的附庸物.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意味着于坚对于摧毁自然的现代文明的某种质疑.于坚诗歌昭示着中国诗歌一种全新诗学思维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整个价值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着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世俗生活的现实要求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憧憬,这种终极理想分别体现在哲学、社会、政治、伦理、审美等不同精神领域。它既是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基因,也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是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数学课堂是最好的.老子用水作为自然的具化.老子的道法自然给数学教学带来一些启示:为师如水一样的柔弱无为,课堂教学内容衔接如水一样的顺势,课堂环境如水一样的清淡.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所带来的全球化将全球和地方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联结起来。我国民族地区在现代性进程中,伴随着文化产业化,既有文化的同质化趋势,也更为强调文化的异质性和独特性。悖论的是,这种异质性的强调,又是采用统一的模式,因而造就了文化差异中的同质化。与此同时,地方面临现代性时,对自我文化的重建,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审视与认定,也必然强化着地方认同和族群身份。现代性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民族文化面临现代性时,既需要积极迎接全球文化,避免部落主义;同时也根据地方独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模式,使地方话语获得全球性意义。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以地方性作为行动的根基,这是民族地区在现代性语境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运用熵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人类在积极寻找诸如"能源负熵"、"科技负熵"的同时,更应该在认识系统中引进"文化负熵"———生态文化来指导、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杰出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虽多以现代工业城市为背景,但也不乏自然世界的参与。在创作力最为旺盛的405,0,和60年代,威廉斯以高超的创作技巧为观众展示了三种自然世界。前两种自然在威廉斯的笔下都是被动和客体的角色。在第三种自然世界里,威廉斯真正走入了原生态自然,从交互主体的角度整体性地来欣赏原生态自然,从而揭示了自然独立存在的美。  相似文献   

9.
荀子与霍布斯分别为中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荀子与霍布斯都以"自然"为起点,认为"自然"导向纷争,希望通过依靠"圣人"和"君权"来实现和平;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实现和平的路径不同:荀子通过自上而下"圣人制礼"的方式;而霍布斯则通过自下而上"契约"的方式。然而,在实现和平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凸显了"自由"之难题,对此,荀子与霍布斯都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引发了后人对"自由"问题的无限思索。  相似文献   

10.
由缪朴的《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中的"人工与自然分离"这一点引发思考,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工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提出今天设计对待中国传统建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全球化:悖论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境遇下各国教育的一种应对行动 ,它既是客观的过程 ,也是主观的诉求。从主观诉求上看 ,它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一体化与分裂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是一个合理的悖论 ;从客观进程上看 ,它表现为多边互动的霸权性与不平等性 ,是一个现实的挑战。中国教育别无选择 ,只能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2.
论彝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举凡山、川、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万物有灵”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主要观点。自然崇拜是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自然·生存方式·人的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二体性",人具有双重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人类从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但并不能改变人的生物本性,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技术生存.克服生态危机的基本途径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是理解和解释“意义”的理论或哲学。意义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必然产物 ,对各种各样意义的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活动的最主要方面 ,因而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建筑领域 ,随着对意义的普遍关注 ,“理解”和“解释”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参与作品审美意义的生成 ,这不仅导致了当代建筑审美意义的多元取向 ,而且更主要的是导致了建筑审美活动中生命意识的自觉和凸现。  相似文献   

15.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的起源依赖着自然界中的具有神灵的万物。北美印第安神话中对自然神灵的敬仰,体现出他们的自然崇拜的信仰。而蒙古族的神话是蒙古族文学的样式之源,反映了对自然界的渴望与依恋,并表达了对自然世界赖以生存条件的需求。虽然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存在着地域性、历史性等差异,但可以通过深入论证两者相通的神话主题内容、相吻合的自然观与宗教意识的共核等方面,揭开他们万物皆有神性的自然崇拜观念的本质。从自然崇拜角度分析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使它们都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不朽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色壁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珀尔金斯·吉尔曼的一部女性现代主义作品。小说情节简单 ,吉尔曼以女性自然书写的方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所承受的沉重的心理压抑 ,以及女性想象力在无意识反叛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埃米莉·狄更森喜欢孤独,其潜意识中充满了记忆和感情,象一口深深的井。她孩童时代所需的慰藉,家庭未能给予,母亲的细心照料未能满足她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之后,她对世界感到失望并厌倦了它,她总是被胡思乱想所折磨,内心冲突最终变成了危机。所以她最终将自然作为她诗歌的永恒主题,自然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在自然中她找到了和谐,她所崇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指导,利用审美中介理论,通过对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进行美学梳理,展示了我们民族传统特有的诗性智慧和艺术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致使民族国家权力在不同方向"失散";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化的趋势,为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的兴起扫清了技术障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主权国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动摇,逐渐形成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国家—地方权力多层互动的新型模式,这正是地方政府国际行为勃兴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废名新诗理论与传统"自然"诗学有着极深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其提倡情感的自然性、感兴的当下性、境界的不隔性以及主体的自由性等方面.度名自觉接续古代诗学生命,带有极其强烈的建构目的,只有从其利用传统诗学资源、创造现代新诗学的"目的论"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废名诗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