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聂立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国家也是如此,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也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走向灭亡以致完全灭亡。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并没有过时,反而在新时期以一种新的理论形式焕发出生命力,这不仅是对于一个老话题的全新阐释,而且是对于一个"异化了的社会"无奈的呐喊,但是两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尝试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作一尝试,期盼学者关注一个"过时了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作为历史的产物,迟早会走向消亡。马克思、恩格所阐明了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国家消亡所需的社会历史条件。但对于国家消亡的具体形式等问题,并未给出答案。当今世界由于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结呆,不仅导致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还引发了全球政治一体化的趋向一有的地区国家有向更高层次的超国家组织演变的迹象。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设想,民族国家的消亡将不是首先通过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进而消灭阶级的途径,而是全球政治一体化所导致的国家权力向超国家组织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暴力使猿立足地面并成为地面上的主人,制造暴力工具,使猿成为人。暴力创造人类,为社会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暴力使用范围扩张到人类自身时,原始人类的氏族管理机构就逐步地演变为国家机构。暴力、国家先于阶级出现了,阶级是在国家暴力下才产生的,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从而也是私有制、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再也不会出现更高阶段的私有制社会,是垂死的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和阶级必然灭亡,但不是同时、全部、立即灭亡,而只能是逐步消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完全对立的经济形态的转换。社会主义是介于私有制和完全公有制之间的过渡态,同时包含两种经济形态,是私有经济逐步消亡、公有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过渡到全人类公有的经济形态。这是一个漫长、复杂和艰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企业经营权企业经营权是在国家财产所有权基础上,根据国家授权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部分收益和处分权。具体表现为: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有权安排自己的产供销活动,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有权自行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方式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法治的科学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 ,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视法治的制度性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7.
家庭的消亡     
一提起“家”,人们至少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温暖、和谐、幸福的感受。的确,家庭,这简直就是母爱的代名词!如果说人类离不开母爱的话,哪又怎么能够没有家庭呢?这正象以往的人们坚信私有制会永存一样,今天的大多数人仍然不能设想家庭(这里指一夫一妻制家庭,下同)的消亡。事实上,家庭的消亡正象家庭的产生一样,都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并且,这种客观的必然性已被一些卓越的思想家、社会学家所意识;家庭自身的运动,也显露出其发  相似文献   

8.
破坏90年前,也是在5月,德国潜艇U-20在爱尔兰南部海岸击沉了冠达游轮(Cunard)旗下的露西塔尼亚号(Lusitania)邮轮.包括128名美国人在内的将近1200人因此丧生。通常,这次事件都被认为是破坏了德国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但露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也标志着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正> 现实主义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当席勒1795年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第一次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现实主义就被诗人们所接受、运用,并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和创作原则。此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日趋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坛绚丽多姿,异常活跃。然而,粗略地归纳起来,也无非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类。我以为现实主义诗歌不会消亡,无论从六十多年新诗运动的历史进程还是十多年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与深化看,它始终是当代诗歌的主流。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揭开了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精神复归的序幕。此后,艾青、流沙河等诗人的创  相似文献   

10.
“国家消亡”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在否定了“国家消亡”论后转向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认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则高举“国家消亡”论的理论旗帜,打碎了旧的俄国国家机器,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开始不断提升国家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地位,到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念形态。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及其对20世纪中国政治的重要影响表明,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国家消亡”论,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消亡”论仍有重要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与诗经这两种文学样式在后代的发展命运实在是大相径庭。寻绎楚辞为何迅速消亡的根源,不但可以从侧面回答有关屈原、屈作的诸多重大问题,还可以在文学发展的规律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楚辞之所以在汉代消亡,首先是汉代的客观环境不利于楚辞的生长;再就是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不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不善于借鉴民间的创作,因此楚辞的表现艺术得不到丰富与发展,其生命力日渐衰竭;而楚辞创作的后续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选择的题材过于狭窄,又囿于传统模式,一味仿效屈作,则更将楚辞推向了绝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人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目前在刑事诉讼中人们从对被告人人权保障问题的关注已经开始转向对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关注上,本文仅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角度来阐述对被害人人权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的政治权力,范围划分,考核制度,纪律约束等;并指出目前中国在执行公务员制度的现实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是卡斯特对信息时代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他将国家放入技术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认同的建构中进行分析,认为国家是促进网络社会崛起的关键性变量,但网络社会产生之后越来越抛弃了民族国家。全球化过程会使民族国家的权力走向衰落,造就出一种流变的权力,并带来一系列的危机,而解决危机的良方就是建立网络国家。在此过程中,国家作为权力分析的范式已然解体,但作为认同分析的范式却得到了强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大的社会变迁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需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外,还需注重对社会成员的认同建设,提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拉丁语已经消亡,没有什么学习与研究的必要了。这种见解相当流行,如《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版第64页)也说:拉丁语已消亡。拉丁语真的已经消亡了吗?我认为没有,它还活着。说它活着,不仅是因为它蜕变为好多个身强力壮的儿女——小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而且依靠它做为外壳的罗马科学文化已经牢固地溶化到欧洲进而扩大到全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的永生之中去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它和科学与文化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16.
17.
骈体小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说文体,它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骈文,具有柔靡绮丽、抑扬顿挫的美学特征。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潮时期,但在五四之后骈体小说逐渐走向消亡。具体来说,骈体小说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内容的重复、发行媒介的制约和白话文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院消亡原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对书院演变的基本特征作了揭示,并通过传统中国社会科举制度消亡与书院消亡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书院消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语言的濒危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揭示人类语言濒危及消亡的客观现实,分析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含义、原因及后果,冀以引起社会对于语言濒危和消亡现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系统论的网络结构理论为方法,论述了汉大赋兴盛与消亡的复杂原因,指出了政治、经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作者、作品、读者都是构成网络结构状态的复杂原因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网络结构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