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失业: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存在性检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长才 《学术研究》2001,84(12):36-40
本文重点分析宏观调控体系中GDP、通胀与失业的关系.同时本文将利用古典变分法导出"软着陆"中通胀、GDP和失业这三个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的最优路径;研究表明,只要将隐性失业计入总失业,中国就存在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而只要奥肯关系存在,失业指标就已经被纳入宏观调控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失业治理机制模型构建——对经典理论的再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正相关,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负相关。而通过实证与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在多年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了背离;失业率升降也并未引起通货膨胀交替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也产生了变形,这证明经济学业已成熟的失业理论难以解释近30年来处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特有的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货币规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民间信用发展及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双目标弹性货币政策规则是避免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较好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就业增长的弹性及GDP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量的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偏离。从奥肯定律隐含的适用条件分析其在中国转轨期偏离的原因在于转轨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对过剩的劳动资源,传统公有部门大量的隐蔽失业。中国符合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对策包括培育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吸收和解决相对过剩的劳动资源,完善统计口径并使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就业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就业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关乎一国的稳定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在2002年后就业政策的目标逐渐清晰,开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政府和普通劳动者。本文认为,就业政策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几个目标:扩大就业的同时要实现人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共生、实现就业政策的外延广义式的大一统整合、进一步消除就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政策差异。  相似文献   

6.
实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模式,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对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这一发展模式有关理论方法的完善.本文从奥肯定律和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对失业导致的潜在经济增长损失进行定量测算.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独立性及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领域的重要课题,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全面梳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入手,对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从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以期能够更好地把握国内外对该问题研究的基本脉络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区域差别、人群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区域差别上,首先,农村地区失业率低于城镇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失业率最高,东部居中,西部地区最低;再次,失业率与城镇规模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人群特征上,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长期失业者比例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率逐渐降低,而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与年龄组呈现出W型关系;教育程度与失业率高度相关,农村地区的高教育程度人口的教育回报低于城镇。失业率不升反降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趋势也可以维持目前的充分就业,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失业率趋势基本能够保持平稳,甚至略微稳中有降。  相似文献   

9.
行业垄断和行业垄断性失业现象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行业垄断性失业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行业垄断治理的新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关于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可分劳动DSGE模型分析框架,模拟技术进步对我国产出和就业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同步性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即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没有同等幅度增加,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模拟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会使投资增加,资本会替代劳动,但即使去掉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本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技术进步依然促进了就业的净增加。技术进步不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和就业的共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电磁学教材中,有关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安培"的两种定义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指出了其中一种定义存在不妥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方就业措施及其对我国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 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就业政策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14.
肯定是人的基本价值要求,对人的存在具有始源性和本体性的意叉.人对肯定的需要和追求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是支配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的动力源.肯定的获得与否也是解读人的性格品质及其思想行为的谜底.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正当要求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解决好人的问题的关键,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但在图书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对图书馆的发展一直具有深刻的影响.论文采用五定律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服务理念,提出了新的智慧图书馆评价的分类方法、框架体系,以全新的视角诠释未来智慧图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香港失业问题的凸显与成因、香港失业群体的规模与类型;然后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香港失业群体社区支持的内容: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为失业者创造社区工作机会、为失业家庭提供社区援助。最后分析了香港失业群体社区支持的特点:提倡伙伴协作、重视社会资本、预防重于补救。  相似文献   

17.
回避新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的假设分歧,选定反冲模型这一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估计中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并以此考察中国潜在产出的决定因素以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分析表明,潜在产出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并非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宏观经济短期波动态势的重要指示器。两者分别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态势,是分析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和波动问题的有用指标和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是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自然中总存在一些丑陋之物,如何合理地解释对这些事物的审美欣赏,一直是肯定美学面临的难题,其理论合法性最终取决于对于这一难题的合理解决。卡尔森提供的科学认知主义论证和罗尔斯顿提供的环境伦理学论证尽管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但最终无力解决这个难题,其共同的根本缺陷在于缺少文明批判视野和文化哲学深度。中国生态美学从"文明-文弊"二分法这一文化哲学模型出发,从"文弊反思与批判"这一角度解释"自然全美/好"这个理论命题,从而发掘出肯定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内在关联并将之整合到生态美学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9.
2 0年后再读《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 ,深切地感到 :对熵的理解必须跳出形而下的功利化偏见。熵定律是形而上的定律 ,把握熵的本质 ,“重兴”形而上的思考是时代的需要。书中有限的、代价的、节约的、共生的、适应的和爱的观念为人类摆脱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带有根本性的思想遵循。  相似文献   

20.
徐梓原 《西部论坛》2019,29(3):26-35
在学术界对恩格尔定律普遍达成共识,并主要关注恩格尔系数外部影响因素的背景下,本文对共识性的恩格尔定律提出悖论情形,从恩格尔定律与需求收入弹性的本质性关系出发,运用数理推导等定性定量方法对悖论情形进行了验证。然后,引入收入分解理论的份额思想,运用收入来源结构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恩格尔定律悖论情形内部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了支持恩格尔定律悖论情形的分项收入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