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俗唱法是多种歌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形式,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围绕个性特征对通俗唱法呼吸状态、发声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发展歌唱者在精神上、技巧上和心理生理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形成歌唱时发声器官有规律、有调节的稳定性运动;使歌唱者对通俗歌曲的演唱和声音表现由一般演唱状态进入到艺术演唱境界,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通俗唱法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通俗唱法”的外在因素以及她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同时对“通俗歌曲”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说明,着力阐述了“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在“通俗”二字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音乐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衍生出了"原生态唱法"的概念.加上中国音乐界现在公认的"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现在就有了四种声乐唱法.唱法的分类有其内在的规律,原生态唱法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理论界尚无定论,由此引发出对唱法分类的思考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星 《老友》2011,(3):69-69
人类音乐的最早形态是声乐。声乐是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对人们生活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语言的发展、劳动和社会生活,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声音组合,并加以不同的节拍和长度,同时赋予不同的情感,使之成为最初的声乐形态。目前,声乐演唱的常见方法有4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  相似文献   

5.
蒙克琪琪格用包融唱法演唱了30余首抒情歌曲,赢得广大听众的热烈赞赏。对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琪琪格是"样样通又样样精,她在声乐艺术领域闯出来的成功之路,值得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员们学习和借鉴。为了顺利发展、快速进步,琪琪格应当向杨魏玲花、德德玛等歌唱家学习,"广拜师,精学艺,缓称后。  相似文献   

6.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及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真假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每首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声乐选修课主要讲授声乐的基本理论和演唱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声部训练、分唱法辅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及其特点简介。各种唱法都要首先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而科学发声方法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呼吸练习。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通俗唱法经过了仅二十年的兼收并蓄之后,以清新自然的演唱风格和自主创新的艺术品位,逐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笔者认为人类审美情趣的提高赋予了通俗唱法更多"雅"的含义。本文主要从通俗唱法的发声技巧、演唱风格、演出形式来分析它的"雅"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音乐发展中,中国唱法经历了漫长的歌唱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及艺术特征: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现在,音乐工作者正为建立中国声乐学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同志曾说:“有句俗话‘百货中百客’,只要是对人民有益,是不是也可以让人民自己去选择”。李凌同志引用“百货中百客”的意思是说音乐这种精神产品,类似于商店里的百货,应由“百客”(人民)自己去相中,去挑选。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音乐,只要它们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可以让人民去选择。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都有大量的作品被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所欣赏、所钟爱。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用民族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是全民音乐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声乐教学的专门人才--声乐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专业,教学技能等多方面素质,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动态,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理论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理论课程的薄弱和滞后已经成为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加快高师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步伐,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求编制恰当的课程目标,选择精当的课程内容,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而且要求搞好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的文学语言是贝里奥新人声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特征之一,文章通过以实例分析其作品中独具特色的拼贴式文学文本类型,以及他借用音乐的形式对作品的文学文本进行艺术性加工处理这两方面,来体现贝里奥对音乐与文学两者的有效结合所做出的创新,并进一步挖掘其新人声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它形式简单,内容精练,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对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的反映。流行音乐对当代中国入的生活方式、情感、价值、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流行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具有自己的特点.意大利语音与歌唱发音、发声训练、歌唱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将意大利语音的基本发声规律作为一个理论与歌唱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进行研究,进而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对提高我们本民族声乐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的“技”主要是指物性层面上的技巧 ,如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等 ;而“艺”属于理性层次上的属性 ,它涉及到艺术情感、文化素养等因素。声乐教学在技术上应从声乐的呼吸、发声、共鸣以及艺术上歌唱的声情并茂、歌曲演唱与艺术再造等问题入手 ,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 ,扩展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7.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影响的俗乐,是相和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东晋政权南迁以后,南方的音乐随之有了更显著的地位。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声"、长江中游的"西曲"和南迁的相和歌合流,形成了一个新的乐种叫"清商乐"。文章对清商乐的名称以及演变中的文化融合、音乐风格、结构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北方渔猎民族说唱音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其音乐形成本体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以曲调表现性能、使用、演唱曲目内容及篇幅三类。气质上粗犷、豪放 ,感情上质朴、热情 ,格调上风趣、泼辣 ,是“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9.
舞蹈音乐的特征与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影视音乐一样,舞蹈音乐由于同舞姿、造型等画面的有机结合,通俗易懂、流传广泛.掌握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规范,适应当代观众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准的需求,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质量上乘的舞蹈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词体文学的形成和特色,与其独特的抒情方式有很大关系。做为应歌而作的流行歌体,描写对象的类型化和抒情方式的模式化,的确是早期词的重要特征,而且一直影响着词体文学的发展。孙光宪词虽然也带有浓厚的花间色彩,但无论从人物、情感,还是时空场景都有了很大变化,其抒情方式在花间词人中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