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志跋绥夫是鲁迅早期比较关注的一个俄国作家,鲁迅翻译过他的四部作品,并在多处提到或者评论过阿尔志跋绥夫。鲁迅的早期思想和创作与阿尔志跋绥夫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由于阿尔志跋绥夫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忽略这一关系。本文就是要整理出二者的关系以及最终造成二者在文学史上巨大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的黑暗统治,创作过一些反对沙皇专制的有进步倾向的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统治的镇压下,知识分子阶层的颓废情绪增长了,阿尔志跋绥夫成为颓废文学的代表作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波兰,死于华沙。鲁迅在1920年译介过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短篇《幸福》,1921年又译介短篇《医生》,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阿尔志跋绥夫是厌世主义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时节,做了这一本被绝望所包围的书。”  相似文献   

3.
鲁迅前期的思想、创作与阿尔志跋绥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鲁迅与俄国小说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关系着眼,探讨了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与“个人的无治主义”这两个思想侧面的内涵、相互关系和感情体现,论述了这两位思想背景相异的作家在观察现实、表达感情时的相似角度和方式。文章还分析了鲁迅对尼采、施蒂纳、阿尔志跋绥夫的不同择取角度和独特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的这一面──鲁迅和阿尔志跋绥夫程致中阿尔志跋绥夫在俄国文学史上不算是一颗辉煌的明星,鲁迅选译他的三篇小说、一篇散文也井非都是佳品。但鲁迅将他和同时代的作家比较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著作,自然不过是写实派,但表现的深刻,到他却算达了极致。”①阿...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向推祟俄国文学,认为“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在二十年代初,翻译过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用意在“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鲁迅异常欣赏《工人绥惠略夫》中许多深刻的描写,认为它不仅写出了沙俄统治者对革命者的迫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孤独的革命者的脱离群众,和麻木的群众对革命者的隔膜,以及这隔膜所形成的对革命者的重压。这些对鲁迅的《药》、《阿Q正传》、  相似文献   

6.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因为鲁迅先生的大力推崇而为人熟知,并在“五四”特殊的时代风潮下引起巨大的反响和震动,亦随着“五四”的退潮。时代环境及文坛风潮的悄然转变而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  相似文献   

7.
熟悉鲁迅翻译的人,大概会惊异于他前期的译作非但不是世界名著,而且就作品的性质而论,与其说具有革命性,还不如说具有更多的感伤情调和绝望气息,诸如俄国作家安特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伽尔洵,荷兰作家望·霭(?),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等的作品。荷兰学者佛马克在《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①一文中曾引述西格弗里德·贝尔辛的看法说:鲁迅的翻译并不取决于文学价值,而是因以下三个原因,才使他翻译了那样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对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感受十分切近,译介颇为自觉。白银时代的重要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作家都有作品翻译过来,如既带有浓郁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风格,又不无象征主义色彩的契诃夫,最伟大的民众小说家高尔基,融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多种方法、以奇诡而厚重、怪谲而深邃的独特姿态异常醒目的安特列夫,以象征主义来表现革命题材的勃洛克,擅长表现郁闷与反抗的新写实主义的代表阿尔志跋绥夫,萌芽期的赤色文学等。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范型,而且为中国现代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新鲜的营养,译作本身及其积极效应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借鉴与创新     
鲁迅的小说创作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他的小说思想内客之深刻,艺术技巧之“特别”,为举世所公认。他的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何大、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鲁迅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字》和《祝福》都讲述了女性自我在强大的他者社会里遭遇不幸和受到惩罚的故事。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海丝特和祥林嫂身上集中体现着他者建构下的自我生存困境,凸显出社会中他者伦理缺失和自我言说的困难,她们迥异的命运结局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和救赎观。霍桑和鲁迅对自我和他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关照对当代网民暴力行为具有警示意义,他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思考为推动人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伦理危机的出现给后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各种伦理问题。在主张多元化与包容性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心中没有坚定的道德标杆,于是伦理身份渐渐迷失,人们会陷入复杂的伦理困境中。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以移民者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后现代社会中面临的伦理身份焦虑,以及叙述者通过自我建构、自我解构走出伦理困境的心路历程,旨在说明后现代社会中,人需要经历一系列道德挑战与挣扎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人情冲突和伦理困境是文学作品中的显性主题。在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一段不伦之恋将几位主人公都置于爱恨情仇的纠葛之中,他们为走出困境,各从其志,救赎自我,终获赦罪的自由。本文从婚姻伦理、职业伦理和人际伦理三个层次解析小说中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为摆脱这些困境所作出的道德救赎努力,由此探究作家霍桑的宗教道德观念以及当时清教社会的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一部代表作。哈里顿·恩萧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举止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学意义。哈里顿由于自幼受到父亲辛德雷的残暴压迫,存在着反抗暴力的本能,但因为受到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范与束缚,表面上遵从于父亲,未做出反抗行为。希刺克厉夫因为复仇心理而且没有伦理束缚,同样暴力对待辛德雷,然而哈里顿并不反对希刺克厉夫对辛德雷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变相违背了伦理禁忌。而后辛德雷在自我与他人的折磨中去世,哈里顿难以消除内心不忠于父亲的伦理罪恶感,所以甘愿承受希刺克厉夫的野蛮压迫,进行自我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中的猎鹿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 ,全球治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不仅包括已有着充分讨论的“白搭车”、相对收益等问题 ,还包括卢梭所论说的“猎鹿困境”。对全球治理而言 ,卢梭“猎鹿困境”暗示了在缺乏有约束力的中央权威下 ,集体协议遭到不受制裁的违背的极大可能 ,其伦理原因在于“自我保存伦理”与“自我超越伦理”的根本冲突。在走向全球治理的过程中 ,无论是高政治还是低政治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猎鹿困境” ,个别国家对绝对安全的追求、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环境保护努力受挫等仅是冰山一角。因而 ,要超越“猎鹿困境”、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 ,伦理上需要确立自我超越伦理的首要地位 ,而在制度上则需实现由等级式治理向网络式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呈现了西方尤其是当今英国社会中人们面临的一个个伦理矛盾和困境,对善与恶、异装癖、恋童癖、虐待儿童、受虐与施虐、金钱与政治、自我与利他等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作家的叙述伦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他主要选择从人物立场道出具有伦理指向的话语、反讽、象征和视角选用等方式来表明自己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上的本真性伦理起源于卢梭,其核心主张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成为你自己。经尼采、萨特和加缪等人的存在主义重构后,本真性伦理在当代陷入了个人主义的困境中。现象学是当代批判个人主义的经典理论之一,能够为本真性伦理摆脱当代困境提供一条新思路。具体来说,现象学中的视域理论提出共享的价值背景的思想,对话理论提出在对话中构建自我的思想,叙事理论提出了叙事自我的思想,此三个思想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本真性伦理,并将本真性界定为个人美德和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洛丽塔》和《阿达》等作品中提供了新的乱伦书写的文学经验,跨越了传统的伦理边界。纳博科夫的这种书写呼应后现代伦理思想。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后现代自我伦理学一方面强调了个人所具有的道德自由感,摒除了现代性的秩序和规范对于人的约束和束缚,另一方面又最终把道德的个人化引向了"审美化"的方向。纳博科夫提出的"审美狂喜"可以从身体美学和文学的游戏精神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这种审美狂喜是后现代自我伦理学的表现方式,以便证明人性的自由和复杂。  相似文献   

18.
谭恩美的小说《奇幻山谷》聚焦于欧亚裔混血女孩薇奥莱的生存困境与自我成长经历。本文以伦理身份理论为基础,探析文本中人物薇奥莱的伦理身份构建,从而分析社会边缘群体为摆脱伦理身份困境、积极重构自我认同与族裔共同体等所做出的努力。谭恩美以宏观的眼光看待多元文化的冲突和对立,将实现家园和谐作为自己的文学理想,在文学创作中积极建构伦理共同体来消弭种族、性别、阶级间的不平等,展现其对人类发展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刻关怀与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地方志多有序、跋,序跋已成为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西藏地方志与各地古地方志一样,也多有序、跋,有的还有多序多跋。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西招图略》、《拉萨厅志》、《西藏图考》及《巴塘盐井乡土志》这七部方志的序、跋为例,逐一介绍其内容,并对重要观点、评价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指出了清代西藏地方志序、跋的特点及在清代西藏方志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当代杰出剧作家玛丽娜·卡尔创作的《梅》《鲍西娅·考夫兰》及《猫原边……》悲剧三部曲中,压抑闭塞的生存空间致使处于身份困境的爱尔兰女性伦理意识混沌,弑婴、婚外情、家庭暴力、乱伦等社会个体伦理选择失范场景频繁上演,最终引发伦理悲剧。剧作聚焦被边缘化的爱尔兰女性身处的社会生存伦理困境,痛斥了“房中天使”的他者身份对于女性所造成的深度戕害,并通过鞭挞人性之恶,疾呼社会大众提升自我伦理修养,规范自身伦理修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析这三部剧作,有助于读者洞悉深嵌于剧本字里行间的伦理道德教诲意义,激励受众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及婚恋关系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