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公民社会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公民身份意识内涵设计公民身份意识的四个维度:共同体意识、法律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市公民身份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广州市公民身份意识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学历越高公民身份意识越强,但对共同体的认同则越低;男性的公民身份意识略高于女性,但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年龄对公民身份意识的影响在四个维度下表现出了比较复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的平等关系,寻找认同和承认的政治空间,从而重塑新型共同体。审视文化公民身份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的作用,为公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转机和希望,并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遭遇的环境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和核危机等难题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逻辑上,由于公民作为认同主体和现代国家作为认同对象各自所具有的复合性质,公民对国家的认同遵循两种进路,即公民对国家共同体(country /nation)的认同和对国家政权系统(state)的认同,这是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匹配的逻辑基础;在现实图景上,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匹配具有交叉性和动态性,国家认同具有形式的多元性和结构的一体性,国家认同的形成是国家建构、社会塑造和公民自主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公民认同国家的逻辑进路和现实图景,不仅回应了针对“匹配论”的若干理论质疑,而且展示了“匹配论”对于中国现代国家认同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手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新手教师身份认同是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历程和实践体验的历程而逐渐发展的,是一种自我确认、疑惑、反思和再确认的过程。本研究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10名高校新手教师的访谈来探究新手教师身份认同。访谈发现:高校新手教师在身份认同态度上具有较强认同感;在身份认同实践上表现为能积极与同事对话、探究、反思与行动,共同建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身份认同期望表现为渴望成为实践共同体中的一员,从共同体中汲取养分,从而有效实现新手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往往由多个民族构成。公民在通过政治制度建构其国家认同的同时,还要抽离出族众的身份,以文化性的姿态维系本族群中的民族认同。因此,现代民族国家认同本身便包含着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属性:族众对同胞——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公民对身份——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认同的重构,必须(1)整合文化价值与公民身份,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与国家制度的理性服从,将公众政治价值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内化成固有的政治信仰与心态;(2)健全政治价值系统与制度文明,实现政治价值社会化过程,确立公民对国家的政治忠诚;(3)拓展政治动员能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国家治理的结构与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价值等是团体增强凝聚力、形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条件。军垦文物作为新疆兵团历史的遗留物,也是独特的历史记忆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是记录兵团早期入疆女性身份的重要符码,也是构建她们对于兵团认同的重要历史依据。从中可以看出,她们对于兵团认同经历了认同的"启蒙"层次、认同的"固化"层次和认同的"增强"层次,而女性在认同中产生的多元化身份与兵团认同构建之间也建立起了牢固的关系。透视军垦文物中的兵团女性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兵团第一代女性对兵团认同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也拓展了兵团女性研究的领域和空间。兵团女性传递兵团文化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走过了从遮蔽到逐渐敞开的历程.这种身份认同状况与中国女作家自"五四"即已开始的拒绝女性身份的历史延续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自身所处的新时期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铁凝的这种身份认同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身份认同的演变轨迹,因此,以铁凝为个案研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的一个重要女作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走过了从遮蔽到逐渐敞开的历程.这种身份认同状况与中国女作家自"五四"即已开始的拒绝女性身份的历史延续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自身所处的新时期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铁凝的这种身份认同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身份认同的演变轨迹,因此,以铁凝为个案研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族群与民族虽可解析为想象的共同体,但在世界各地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存在。个体公民化,是处理少数族群文化认同与国家政治认同矛盾的最好方法。强化公民身份有助于消弭族群冲突并增强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是当代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还是一个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尽管对公民身份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差异主要局限在公民地位、权利、义务等外部特征,公民身份的内在属性——"公民性"没有变化。当代公民身份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诸如女性公民身份、亲密公民身份、文化公民身份、生态公民身份等,这些形态的公民身份形态拓展了公民的外延,使之从主流群体拓展到非主流群体,从公共领域拓展到私人领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出现这些拓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公民的平等和自由,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民身份的内涵,只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在内涵上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civilright意义上的公民权研究无法有效回应社会团结问题,须在citizenship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公民权。这种公民权遵循从身份承认到权利获得的逻辑,为存在分殊差异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团结资源。以此为理论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农民工的身份承认问题,认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市民与农民工彼此的公民承认共同迈进公民权的体系中,各自能够以公民身份自我宣称与相互宣称,最终达致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从个体只是“一定狭隘人群的附属物”,向“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也即人的解放迈进的进程。在这样的历史视野下,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权一方面显示出其历史性的局限,但同时也是一大历史性的进步,是迈向人的解放所无法逾越的、非常关键的台阶,并且还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争取和捍卫自身利益、推动人的解放的事业中可以利用的武器。同样,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下,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社会权利的发展一方面显示出与马克思一样关注实质性平等的一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其助长消费主义文化、瓦解社会力量、强化国家权力这一与人的解放相背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公民身份理论以平等和公平为价值取向,侧重于对社会权利的论证,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很有意义。文章以公民身份为理论切入点,首先剖析了公民身份的发展渊源及内涵,指出公民身份对低保制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低保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中公民身份缺失的表现及影响,提出应该围绕价值取向、制度建设以及政治参与等三个方面对低保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同妻这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无法进行群体间社会互动的特殊文化群体提供了一个必要的交流平台和场域,因而虚拟互动对于同妻群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网络同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中虚拟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和结构性访谈对同妻群体的虚拟互动过程进行描述分析,认为同妻群体因情感亲和与寻求社会支持等原因进入虚拟互动场域之中,通过同妻与客户端、同妻与同妻志愿者、同妻与其他同妻等不同类型的交谈互动,不断质疑"我是谁",倾诉自己的痛苦感受,不断反思自身,重建自我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构"自我"与"他者"的边界。虚拟互动实践促进了同妻群体对其自身身份的确立和认同,为从虚拟社会工作的层面合理地疏导同妻问题,提升同妻生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始关注“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对民间音乐及其社会关系的价值和意义,学界研究民间鼓吹乐艺人大多围绕“乐种和乐社”,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关注较少。以鼓吹乐艺人为例,分析转型期区域群体、专业技艺和管理体制等对民间鼓吹乐艺人身份建构与认同影响,从民间性、专业性与合法性(文化身份)的层面提出鼓吹乐艺人的身份建构与认同策略:加强区域群体对民间鼓吹乐艺人体认,从社会需求层面定位民间鼓吹乐艺人专业技艺发展方向,社会管理层应赋予民间鼓吹乐艺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出发,考察了柏拉图推崇的理想生活范式。柏拉图以共同体存在的三种目的作为探讨城邦共同体的出发点,即满足公民需要、维系城邦存续和应用自然法对城邦进行管理。对比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状况,柏拉图的主张是特定时代具体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在承认既定社会分工基础上对社会生活加以规制的建议书。因而,理解柏拉图构造社会共同体的基本意图,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足我国新闻出版传媒"转企改制"与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提出媒体应该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企业公民"的身份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媒体的企业特性,同时,媒体作为"企业公民",不单纯体现在它作为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还体现在它独具的对公民社会的建构责任。媒体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既是适应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公民—消费者受众服务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民主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有助于推动我国媒体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促进传媒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精神的非私人性信任与互惠,其表现为基于义务之道德伦理意涵的普遍主义公民参与精神。社会资本的普遍主义精神区别于个人主义的普遍主义精神,在西方国家现代社区的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察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区整合困境,可以从社区居民缺乏社会资本的普遍主义精神得到一定解释。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培育社会资本的普遍主义精神作为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在社区建设的内容之一,对社区认同性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女性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性管理者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在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建构下,高校女性管理者得到社会认同的主要障碍;文章最后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女性管理者如何通过寻求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的适度均衡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