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僧祐是我国南朝时期的律学高僧,他精通萨婆多部的《十诵律》,以研究、讲习律学著名于齐梁,受到当时朝野的崇敬。僧祐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研讲戒律、修缮寺院、度僧人、塑佛像、建立经藏等。然而,真正奠定僧祐在中国佛教史、学术史上地位的则是其编撰的《出三藏记集》。该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完整的佛教目录,录中著录了大量珍贵的佛经、经序、高僧传记,时至今日仍然是僧俗各界研究、学习佛学的重要工具书。从目录学的角度而言,该录在著录内容、著录体例、分类方法上都有很明显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目录学宝库中一部承前启后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师子比丘是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弄清这一环节,也就难以说明二十八祖说成立的历史依据,无从揭示中国禅宗的印度渊源。然而由于资料匮乏,传闻冥迷,欲求其实,实是大难,但遍计诸说,略述其迹而已。 据现有材料,最早提到师子比丘的应是由智严带来梵本、宝云翻译的《付法藏经》6卷,译于元嘉末年,然是经已经不存,但存北魏昙曜于和平三年(462)杂集宝云译本残篇及诸书所成的《付法藏传》。稍后是梁僧 《出三藏记集》中所集之《萨婆多记》与觉贤一系所传的《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股陀罗师宗相承略传》,僧信…  相似文献   

3.
道安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代名僧,东晋佛学大师,是当时的佛教领袖。道安主持翻译佛经,开一代佛经翻译之新风,成就斐然,后人赞其文章、思想俱称巨子。道安积极从事注疏、整理佛经,纂辑经录,开辟了中国佛经注疏的新起点,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印度佛教提供了依据。在我国佛教思想史上,道安的学说,标志着只事翻译、只顾咽吞的阶段已经结束,开始了初步消化融合的新阶段。研究和评述道安的佛经翻译和注疏,对于领会道安的佛学思想,了解与总结我国古代佛教的形成、传播与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从宋代以来,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被说成是时人诽谤欧阳询之作。时至今日仍从此说。实则不然,从小说情节的构建来看,《补江总白猿传》应该是写作者在中国古而有之的"猳玃盗妇"传说基础上嫁接汉译佛经中的罗摩故事创作而成。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具体内容虽然与佛经中"罗摩故事"原型已相去甚远,但从主要情节的构建以及功能上(劝教)的一致性仍能折射出对印度佛经文学的摄取与承袭。通过小说文本与佛经的比较,体现出"猿猴盗妇"故事类型与佛经故事的关系,也可见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是受了佛经叙事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辞海·宗教分册》的佛教部分,在相传中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个条目下,都注明了他们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月氏受汉使邀请,来到洛阳,住白马寺,从事梵本佛经的汉译,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在新编的《宗教词典》中,对上述的两个条目,除引用了出自《高僧传》卷一和《出三藏记集》卷  相似文献   

6.
<正> 宋云是敦煌人士。关于他西行的事,《北史》载:“熙平中,明帝遣剩伏子统米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慧生者,亦与俱行。正光中,还。”从这段记载可知宋云在北魏曾为管理某系统或某部分僧侣的僧统。唯这里记载他西行的年代为熙平中,即公元516或517年,因熙平仅此二年。但《洛阳伽蓝记》记为神龟元年(518年)十一月西行。此书取材于《宋云家记》,似应更加可靠。所以宋云一行应是南北朝时期公元518年前后西赴天竺,正光中,即522年左右返回北魏首都洛阳的。历时约五载。  相似文献   

7.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Инв.No.7211号佛经,题名缺佚,克恰诺夫先生曾据尾题著录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注由义释补》。通过与汉文大藏经对照,此编号现存的两张残片实际分属唐代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和辽代鲜演大师《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卷四。本文参考汉文本对澄观“华严大疏钞”残存西夏文进行了翻译,并就其翻译年代和相关注释术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小芃 《天府新论》2013,(4):141-146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凡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与佛教信徒必备的两个条件——皈依佛法、严守戒律基本一致;佛法的三期说之像法观念;佛典翻译的佛教性质是佛教说法教化的德用范围。佛教思想与翻译思想的关系是佛教思想贯穿了整个《辩正论》,也是论文佛典翻译理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楞严经 (卷十 )》为主要分析材料 ,《金刚经》为补充材料 ,从当时佛经翻译中出现的汉字词和固有词 ,直译和意译 ,翻译技巧的使用状况和朝鲜语语序排列的特点 ,分析 1 5世纪朝鲜人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看典籍英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联斌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12-113,124
本文的研究表明,典籍英译的标准其实是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英译典籍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  相似文献   

12.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译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公布了西夏文德慧译本《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并提供了全文的录文、详细的解读和注释。通过与现存黑水城出土汉文本的逐字对勘,知晓了西夏文本当是依照汉文本而译,这一事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夏时期某些译自梵文的番、汉两译佛经的翻译程序。同时,借助同时代精准的汉语译文,我们也可以对西夏字词的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翻译实践出发 ,就实用翻译技巧作了论述 ,认为翻译的基础是理解 ,在选词、造句时应避免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14.
在双语符号的转换过程中 ,对源语结构作些调整或增减词语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实例说明汉英翻译中的词语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语言中的文化信息是通过语词体现出来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有意译、直译、直译加注法和套用译语成语或习语.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夏娟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17-118
通过结合二元翻译标准和当下校园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提出解决高校公共标识语翻译弊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语言学术语中文译名的混乱状况,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语言学词典中术语译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个别术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界定语言学术语译名的标准展开讨论,就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任一鸣 《社会科学》2007,(4):184-188
在跨民族文学文本中,某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其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被放置到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框架中加以表达,从而具备了文化翻译的功能。跨民族文学文本进入翻译研究视野的可能性,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达功能,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对这样一种文学文本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基于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研究角度或研究立场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传统翻译研究中一些基本观念的重新审视和突破。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跨民族文学文本,应成为当代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译者来说,解读、翻译文学作品的主要客观依据是原作文本。问题是,即便原作文本提供的各种因素,例如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都是客观的,解读的途径仍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译文的经验揭示了翻译的辨证法:译无定法,却不是无法。  相似文献   

20.
李康熙 《学术探索》2012,(6):155-158
翻译单位是翻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从翻译单位的定义、性质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翻译单位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各种翻译单位的定义在内涵或外延上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是导致人们对翻译单位性质认识混乱的内因和外因。厘清翻译单位概念,并且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对翻译单位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