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培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律程序经过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本位主义直至现代正当程序的发展,体现其在法治中的不同价值。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实体法治而言,程序法治显得更有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程序法治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人权、实现正义以及防止公权滥用的价值,两者统一于依法治国,联系密切,不可分割,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设、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健全和落实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依宪治国的具体措施,通过完善程序性立法、培养程序法治信仰则是实现程序法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对规范行政行为程序违法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行政程序法典这一背景之下。虽然关于保证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职权方面,《行政诉讼法》有比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在行政程序违法的基本类型和处理方式以及责任机制等方面仍然缺乏系统且完整的制度性安排。因此,对待行政行为程序违法问题,必须在行政法治语境下探讨,以是否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存在利害关系为逻辑起点进行考究,根据程序违法程度的差异性具体地进行类型化分析,进而寻求不同裁判类型之诉讼规范化路径,最终充分实现权利保障之内涵。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人类政治智慧发明中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价值理念,也是最有利于进行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从宪政视野考究刑事程序法治得知:法治、人权与宪政这些人类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及其所蕴涵的价值与精神应当融入到刑事程序等具体的程序规范和制度设计与建构之中,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刑事程序法治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一环,体现了现代宪政文明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宪政制度与体制日趋完善的环境下,刑事程序才能真正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通过立法手段将这条“生命线”确定延续下来,是我党一贯的做法。2010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注入浓厚的法治因子,再度为开展整治工作提供了最高依据,是捍卫“生命线”的坚强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命题.这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与法治的结合是法治思想史的重大转变.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非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需要法治之理,法治之理是人们公认的法治规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于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接受宪法、法律的约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建构需要阐明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主要方法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法治发展模式,是一种构建型模式。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推动法治发展的政治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文章着重从推动法治发展的学术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并提出了以学术推进法治构建的具体模式:即"政—学—政—术"模式。按照顺序,其中,"政"指坚持基本的政治原则;"学"指提出各种法治建设的学术思想、观点;"政"指通过专业的政治运作程序确定某一种思想、观点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术"指通过具体的措施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具体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司法实践中的民事程序法治建设与程序公正、民事实体法治建设与实体公正,论述了司法随意的失误和司法规范的成功;针对人民法院如何实现司法公正,提出并论证了审级制度、抗诉制度、判例法制度、法院设置和法院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0.
法治进程中的程序法制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治的历史就是奉行程序法制的历史。中国传统社会重实体轻程序,现行的程序法制仍带有国家职权主义色彩。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加强程序法制建设,建立主体平等、过程公开、决策自治的现代程序制度,发挥程序法制和实体法制的双轨合力,加速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程序法治在现代社会备受重视,是与其内在价值分不开。其内在价值包括保障人权、实现正义和控制权力,这些价值使得程序在法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址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治国方针提出来,这是一种创举,要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以及世界文明相协调的新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儒家观念对古代中国司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程序法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依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已成为我国法治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律人特别是法官,必须冲破儒家思想对我国程序法治发展带来的局限,实现对法律及程序的忠诚。  相似文献   

14.
程序是法治的必要条件、衡量尺度、承运载体、实现保障以及实在过程。无程序便无法治。法治建设 ,应从看得见的程序入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展现出新的景象,开始步入法治转型的关键发展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法治转型开启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在深刻改变我国国家治理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我国的法治转型视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生态系统,分析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原有政治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和功能异化现象,提出发展经济、完善体制、引导文化、全面优化政治生态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远生善于撰写新闻通讯,被誉为“报界奇才”。《远生遗著》是其新闻通讯的结晶,它堪称民初政治斗争的实录。通过对其解读,可以使我们看出民初政治的轮廓和黄远生所持的法治思想。民初政治与黄远生的法治思想有融合和冲突的一面,从而导致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17.
2018年3月我国推出国税地税征收体制改革方案,明确社会保险费由国家税务机构统一征收,改革带来社会保险费征收主体、征收程序、征缴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变化。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法治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费征收体制,是国际上法治发达国家的常见做法。社会保险费作为一种准税收,涉及数亿人切身利益,以法治方式推进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建设很有必要,建议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立法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职责和征收程序,完善征收争议解决机制,设立试点劳动社会保险法庭等。  相似文献   

18.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瞿鹤鸣和硕士研究生王世奇在《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的来稿中指出:1、法治在治国方略中居于基础地位,法治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德治具有从属地位。只有首先建立必要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德治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作用。2、法治必须以德治为精神基础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如果法律背离了社会成员的伦理价值观念,那么它将无法获得公众的认同和遵守。德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制约。道德教育是德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3、必须妥善处理道德法律化的问题。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19.
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与法治观念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以来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治国方略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实行法治 ,建立法治国家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重任。然而 ,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 ,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 ,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由于公民法治观念的淡薄 ,难以对法治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思想、行动支撑 ,极大地制约了法治目标的实现。为此 ,本文在对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探究与反思的同时 ,并将面对现实 ,就如何培育公民法治观念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法治城市建设应当以其精神为指引,全面、系统、整体推进,紧紧抓住“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不断健全管用好用法律规范体系;改进法治城市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积极扩大法治城市建设进程中公民的有序参与,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城市特点的法治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