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审美具有超感性和即感性的两重性,前者是本质的属性,后者是非本质的属性,这一两重性也是世俗美学和超越性美学存在的依据,世俗美学体现了审美的即感性,是审美与感性的融合,在升华感性的同时,却也降低了审美。超越性美学既超越感性,也超越理性,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从而体现了审美的本质。同时,审美的两重性也产生了文艺的雅俗之别,两者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应充分尊重两者的自身规律,不可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审美范畴问题是被搞得最为混乱的问题之一。一些人常常把审美范畴同美学范畴、美的范畴混淆起来,不加严格区分地使用这些概念。同时也有一些人明确主张废弃这些概念。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审美范畴,它与美学范畴、美的范畴等概念究竟有何区别;二是审美范畴与审美活动究竟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审美日常化的当代语境下,审美超越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庄子和康德的美学思想均以其超越性指向为鲜明标志,但在具体的理论背景、超越的途径、超越的目标等方面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美学遭到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拨。这种反拨是一种矫枉过正,它具有破坏性而缺乏建设性。因此,现代美学并没有终结。应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建现代美学。具体说,就是应该超越实存哲学和后形而上学,建立存在论美学;超越先验现象学和经验现象学;建立审美现象学;超越本质主义和解构主义,确立审美的超越性;超越主体性哲学和他者性哲学,确立审美的主体间性;超越意识美学和身体美学,建立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美学不恰当的以“悲剧”作为审美范畴 (即审美形态、美的类型 )之一 ,因而导致对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一词理解上的混乱 ,并进而导致对“悲剧”本质的误解和对“悲剧”类型的错误划分。作为美的类型 ,悲剧的本质理应从属于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贵族化审美意识是文学的超越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族化审美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反映社会高雅的审美趣味的美学追求,是文学超越性的具体表现。它赋予中国文化以超越的品格,对社会文化品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人类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理解.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和超越.审美超越何以可能,则是理性的哲学追问.后实践美学以生存一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体验、理解和解释为方法论,系统地探讨了审美超越何以可能的问题,体现了理论的思辨性、体系性和创造性特征.它以“接着讲”学术态度,克服了中国文论面对西方话语的“失语症”状态;它冲击了实践美学的权威地位,推动了与新实践美学和存在论实践美学的多元论争;它接续了中国现代美学哲学形上学的研究进路,使当代美学中断已久的哲学思维重现于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生是充满焦虑和痛苦的,最根本的是对这有限时空超越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对自由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有许多不同的渠道,相比而言,惟有审美的超越、审美时空的建立才是真正的解放,审美时空是主体在观照境界中看到的一个世界,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的确证。审美时空最根本的特点是它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其它时空或囿于现实而不能超越,或沉于虚空的想像而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10.
传统西方哲学展开为身体失语的历史,直至后现代哲学,身体的话语权才得以确立,身体美学由此兴起。后现代美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确认了身体的地位,反抗了意识美学的霸权,并呈现出生活美学的指向。但同时,后现代美学亦存在偏颇。它主张身体性与精神的天然同一,却无视身体与意识在现实层面的区分,也缺乏对身心合一的有效论证;它经由身体来包纳意识,实际抹杀了审美的精神性;它鼓吹审美与生活的趋同论,以大众文化辩护者身份自居,实则取消了审美的超越性。对后现代身体美学的反思提示我们:必须建立体验美学,从而确立审美体验的身心合一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1.
陈望衡的美学研究一直关注审美本体。他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指导,接受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影响,将“精神自由”看作审美的本体。第二阶段,则吸收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以“境界”为审美本体。境界内含自由,但突出了超越性、感性,更具审美特色。在当今中国美学研究中,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教育美学观构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分别是对应于应试教育、灌输教育而言的,而教育美学观则是对应于教育异化而言。教育美学观是一种不同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抑或是对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总结与超越。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并实现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关注教育的人生观照、心理关怀,重视教育的超越意味,是教育美学观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将审美排斥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外 ,只研究艺术、宗教等精神生产领域审美问题的传统。在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建构企业审美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文化力有重要作用。企业审美文化的内容包括 :(1)商品和服务中的形式审美、功能审美和文化审美 ;(2 )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条件审美、工艺流程审美和组织文化审美。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学与现代的商品服务、生产经营直接结合起来 ,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超越性、享受性、创造性和现在性的特征。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将对企业审美活动以及企业造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峡石刻与三峡审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 ,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 ,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 ,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 ,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 ,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15.
今道有信论美有三大特点:对审美现象多元相位的探索性;勇于突破常识和超越传统的批判性;积极反思存在与关怀终极的人文性。今氏论美启示有三:承认多元,追求超越;感悟智慧,鼓励原创;扎根存在,关怀人文。  相似文献   

16.
"美感经验"把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贯通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探讨"美感经验"的心理机制及其"前因后果",属于科学;通过"美感经验"实现人生的解脱与超越,即所谓"人生艺术化",这是朱光潜的人生哲学。弄清朱光潜的美学科学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朱光潜的思想,为当下的美学和哲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恩情观念,它以施恩-报恩理念来规定人际关系,由家族伦理的孝到社会伦理的义和政治伦理的忠,都贯穿着恩情理念。恩情文化一方面构建了一种人情社会,减缓了暴力性,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权力关系:施恩者对受恩者具有支配性,而受恩者对于施恩者具有依附性。中华美学具有主体间性思想,主张主体与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因此,中华美学以主体间性思想解构了恩情文化。这具体体现在自然审美对社会关系的解构;审美意识对伦理观念的解构;审美同情对权力关系的解构等,从而证明了审美的超越性、自由性。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解读"群岛诗群"的具体文本着眼,集中剖析海洋诗歌的生命意蕴及其嬗变,揭示海洋诗歌基本的美学特征,并指出其扩展审美空间与实现精神超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无论对于传播学还是美学,进行跨学科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由于忽视技术在当代美学与传播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当代传播美学无法真正融合美学与传播学,导致了学理层面上美学与传播的分裂困境。北美媒介生态学既立足于技术问题谈传播,又具有内在的美学品质,可以提供当代传播美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