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牢骚,旧的牢骚消失了,又出现新的牢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牢骚和人的欲求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欲求得不到满足,欲求便会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欲求是无限的,所以人的牢骚也会不断发生。而人的行动和欲求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很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领导者,就必须理解人的欲求,考虑处理牢骚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人民利益是个总体概念,它是人民一切利益的总和。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是具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群体牢骚是其表现之一。如当前社会上流行甚广的顺口溜、民谣、灰色幽默,基本上是一种群体牢骚,它既是一种利益需求的表现。也是转型期社会的普遍特点。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群体牢骚,逐渐化解牢骚,提升牢骚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牢骚有理     
发牢骚,是人的不满情绪的一种发泄。其实下属的多数牢骚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是正确的思想、合理的要求被消极的外表掩盖了。我体会,牢骚是大家倾吐心里各种思想和看法的一种形式,客观上能够使单位成员互相之间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密切感。不强行压服牢骚,会使下属在单位这个第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牢骚是指职工群众对一些社会现象或单位推行的有关改革管理方面的举措不理解,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说一些抱怨的话。发牢骚者总是不按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和表明态度,往往是言辞激烈,不注意场合和对象,说一些难听话、过头话,影响队伍的团结稳定和工作的有序开展。牢骚古已有之,牢骚无处不在。对待牢骚及牢骚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善待牢骚及牢  相似文献   

5.
正机关是个熬人的地方,在里面坐久了,难免就会熬出病来。这最为常见的机关病,一为失语症。患此症者,常年小媳妇一般低眉顺眼的,从不敢乱开腔支吾一声,即便遇到大事必定要表态时,也多嗫嚅不敢言,常常急得旁观者恨不得搬来一块大石头,将他压出一两个屁来。二为牢骚病。与失语症患者恰恰相反,得此病者满腹不平,话语特多,只要一张口,各种不满便如同滔滔江水奔涌而出。遇此等患者,旁人避之唯恐不及,一不小心就会  相似文献   

6.
<正> 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科学技术是无形资产……,这都好理解。那么职工“牢骚”是不是无形资产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某针织企业新领导上任伊始,因工作被下属染整分厂厂长顶撞过,于是该领导不久便借故将这位分厂厂长予以撤换。然而始料不及的是,由于分厂新任厂长专业能力欠缺,管理调度失当,致使因产品质量和交货延误引起的索赔屡屡发生;不仅如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人力资源网做的《员工牢骚指数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34%的员工对所在单位有着较多的牢骚、抱怨。从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数字来看,“牢骚指数”越高的企业,那里的员工“快乐指数”就越低。正如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员工不快乐的企业,多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而那些环境宽松的企业则常常蓬勃发展。员工快乐指数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如何面对员工的“牢骚”,如何把员工的“牢骚指数”降下来?国外一些企业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们把员工的“牢骚”当做“第一信号”及时掌握。美国的一些公司老板采取灵活的方法,多渠道搜集员工的“牢骚话”…  相似文献   

8.
发牢骚是宣泄情绪和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的人喜欢在人前人后发单位的牢骚,说领导的风凉话。对此,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注意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挖掘牢骚话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化消极为积极,将群众的牢  相似文献   

9.
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的“牢骚会”,每周召开一次,请员工发牢骚、提建议。在会上员工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对工作、生活、安全、管理等问题评头论足。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员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矛盾和不顺心的事在所难免,讲牢骚话或有不满情绪是常有之事。让员工发发牢骚,把心中憋着的气发泄出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对员工和企业都有利。然而,一些企业管理者却认为员工发牢骚是讲怪话,不利于企业的管理,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员工的牢骚话中有许多“黄金”成分,通过员工发牢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正是管理人…  相似文献   

10.
正时下,常常听到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发牢骚,抱怨收入低、待遇差、群众工作难做、工作压力大等。也许有人认为,不平则鸣是世间万物的天性,党员干部也是人,发点牢骚很正常。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党员干部发牢骚具有负面性、感染性、煽动性、破坏性等特点。党员干部常发牢骚,不仅容易让自己变得情绪易怒、思想消极,而且会导致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会在单位内部引起破窗效应。  相似文献   

11.
问题116:牢骚,是人在心存不满和怨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是人的思想的外表形式。领导者面对来自部属的牢骚,应该怎样看待呢?请作答。参考答案:①要辩证地看待牢骚。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闻牢骚声,定是不正常。因此,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好话坏话都要听,要引导和鼓励部属提出不同意见。有时牢骚话可以使领导者耳目一新,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正确决策。②要正确地分析牢骚,择其善者而从之,对牢骚话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积极的牢骚,领导者应认真听取,慎重对待,不能一听了之;对于消极的牢骚,领导者要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裕华区槐东社区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31家产权单位的小区。多年来,小区道路坑洼不平,雨季积水很深。有位居民形象地编了几句顺口溜——刮风尘土扬,下雨烂泥塘。天天夜行记,见黑不见亮。不料这番"牢骚话"传到了区领导的耳朵里,不仅引来  相似文献   

1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领导者都熟悉的道理。但是,从领导者的惯常心理看,都希望听到肯定性的评价,即使是听不同意见,,也希望意见是建设性的,有真知灼见,而且提意见者态度要好,方式、方法和场合都要得当。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很不切实际,若一味地抱着这种态度去听取不同意见,实质上是堵塞言路、闭……  相似文献   

14.
我的朋友圈中,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只剩下我与耿处长两个“闲人”了。不过,我是无才而闲,耿处长则是位尊而闲,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惟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群众在一些场合发牢骚说:“工作干得再好又怎么样,领导不说一声好。”这类牢骚耐人寻味。诚然,工作不是干给领导看的,干工作不是为了领导说声好。但是,换个角度来分析,言为心声,这类牢骚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部分干部群众平时  相似文献   

16.
某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会上有的员工针对领导班子承诺的实事没有动静予以质疑;有的员工就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提出批评;还有的员工对单位工作重心发生偏移表达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国华 《决策》2010,(2):99-99
现在有些人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不满意,时常发些牢骚,恨不得纪委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的贪官“一网打尽”。这些同志的迫切心情值得肯定,但想法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他们高估纪委能力的同时,也低估了腐败分子的智商。  相似文献   

18.
牛海荣 《领导文萃》2013,(12):109-113
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向我描绘中国今天的样子,即便只是想象一下高楼林立的景象,我也—定会说这是天方夜谭。但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在中国,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几乎家喻户晓,被大家亲密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4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东方那块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土地起,基辛格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19.
孝廉     
春波 《决策探索》2005,(8):93-93
仁.为王者之道;廉,为官者之道;孝,为人者之道也。胸怀孝道者,为民乃良民.为官乃清官,为王乃明君。故日,孝道是根基.廉洁是支体,仁政是大厦。此三者是和谐社会之本也。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20.
官场十道     
<正>1.官场人事太复杂,没有深入了解,看到的、听到的或许都是表象。2.经常发牢骚的人,就算做了再多的事,领导也只会记住他的牢骚,忘记他做过的事情。3.下级要沉心做事,不要耍小聪明。或许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