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经济学会机关刊物《美国经济评论》1961年3月号发表了该会1960年度主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许尔茲(Theodore w.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题为“对人的投资”的主席演讲。之后,《美国经济评论》1961年12月号又发表了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雪弗(Harry G.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P ·亨廷顿的代表作品。1993年,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文章《文明的冲突》,该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鉴于对于文章的争论,作者在本书中对针对该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书刊简讯     
本书作者马文·法勃现任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哲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国际现象学会机关刊物《哲学与现象学研究》主编。美国《伦理学》杂志(1960年10月)介绍称,法勃认为,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来说  相似文献   

4.
东北师范大学孟宪强副教授、吉林大学张泗洋教授与美国密西根州萨基诺大学王裕珩教授经过酝酿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合作编写《莎士比亚在中国》与《莎士比亚在美国》两本书。这两本书均同时用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出版,预定于1990~1991年底出版。1988年12月1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讨论了有关合作问  相似文献   

5.
两方解释学原本是解释圣经的一门学问。它从十九世纪施莱尔马赫以来,经历过几次发展,至海德格尔,已经奠定了现代解释学的基础。加达默是海德格尔的学生,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先后发表了《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等,系统地发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学说,创立了现代哲学解释学。《批评循环》一书的作者大卫·库森斯·霍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旨在全面地介绍加达默哲学解释学(据说《批评循环》正是在加达默本人的启发和引导下成书的)。按照美国《比较文学》杂志华伦斯·玛丁的说法,“要想了解加达默与当代批评的关系,这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近代史杂志》(1958年12月)介绍说,本书内容不仅介绍历史协会,而且还发表了该会于1956年1月3~7日在伦敦召开的五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6篇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7.
书刊简介     
西蒙·库兹涅茨:《增长、人口与收入分配论文选》 Growth, Popul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elected Essays. By Simon Kuznets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 1979. Pp. 308) 本书作者西蒙·库兹涅茨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在1973年至1977年间写的九篇论文。这些论文是库兹涅茨教授继续从事现代经济变化的数量分析这一重要研究工作的成果。论文涉及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经济趋势和人口统计趋势之间的现代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珀尔·巴克(中文名赛珍珠)少年时代曾随传教土的父亲来镇江“崇实女校”学习.她酷爱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攻读过中国的经书.一九一四年在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崇实女校”教授英文.可以说,镇江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对镇江人民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九三一年她发表了成名作《大地》,一九三二年该书获普利策奖金.以后又发表了《儿子们》(一  相似文献   

9.
书刊简讯     
《美国哲学的精神》The Spirit of American Philosophy.By John E.Smit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Pp.219.)据美国《伦理学》杂志1963年10月号报道,本书是一系列关于美国哲学家皮亚斯、詹姆士、劳埃斯、杜威和怀特海等人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这些美国思想家以哲学形式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不同方法”。作者确信,“美国哲学家从不仅仅满足于赞扬概念或者说明概念;他们宁愿受这种希望的鼓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1983年第2期发表了苏联哲学家1980—1982年间主要著作的目录简介。现摘译如下:《社会:系统、认识与管理》(В.Г.阿法纳西耶夫) 本书是《系统和社会》(1980年)一书的续篇,论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认识各种系统的途径与方法。书的  相似文献   

11.
吉尔曼著《利润率的下降》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注意。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从1958年第3期到1960年第1期陆续发表了评论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该书加以评论。《美国经济评论》1959年第5期和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59年第4期也分别发表了两篇书评,对这本书做了简短的评介。罗宾逊夫人认为吉尔曼的论证充满了逻辑的混  相似文献   

12.
尽管兹纳涅茨基从1939年起才开始正式参加美国社会学界,但是,他的多种著作、尤其是他与托马斯(W.I.Thomas)合撰的《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1918—1920年)一书以及他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评论》1964年6月号评介说,本书是哈佛大学爱克斯坦教授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基础》丛书(九卷)之一,而这套丛书是打算用来满足基本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的。评介说,本书为学生和一般读者提供了有关经济发展领域一个内容丰富的导论。它包括下述六章:“经济发展的一般因素”(人口、资源、资本);“不  相似文献   

14.
赵志辉(1966-),安徽淮南人。1984年起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十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历史学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协会理事。赵志辉教授师从名师,学贵创新,长期致力于荚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近年来,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也谈开罗会议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和《开罗会议新论》在2001年和2005年分获安徽省…  相似文献   

15.
美籍华人学者李绍崑教授系湖南永顺县人,获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李绍崑教授曾任美国宾川雅玮纳学院哲学系主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心理学资深教授.李博士著作甚丰,已经出版的有《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墨子研究》、《墨子思想》、《闻道集》、《哲学·心理·教育》等九部专著.一九八六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应邀到吉首大学讲学,现将他讲学专题之一:《墨子非儒与孟子批墨》整理发表,以飨学人.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的新尝试──读蒂米尼卡的《逻各斯和生命》张庆熊蒂米尼卡(Anna—TeresaTymieniecka)教授是国际现象学学会主席。她原藉波兰,曾是波兰著名现象学家因加尔登(R.Ingarden1893—1970)的学生,后移居美国,在美国从事现象...  相似文献   

17.
书刊简讯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 in Politics.Bg Michael Oakeshott(?)(New York:Basic Books Publishing Co.,1962.Pp.333.)据美国《伦理学》杂志(1963年4月号)介绍称,本书是奥克萧特在过去十二年中所写的十篇论文的集子。其中有三篇是没有发表过的。“这些论文都涉及到实践、理解和解释;并且涉及到这些活动的不同方式,以及这些方式相互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些  相似文献   

18.
书刊简讯     
海根:《社会变革理论:经济增长怎样开始》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How EconomicGrowth Begins.By Everett E.Hagen.(Ho-mewood,Ill.:Dorsey Press,1962;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4.Pp.557.)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64年12月号评介说,在这本书适度的标题和比较有抱负的副标题之间,后者更能说明它的意图。用作者自已的话来说:“本书考察使传统社会变成经济增长正在其中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出版2004年5月,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美国雷默教授发表《北京共识》后,引发国内外热烈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黄平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崔之元教授收集了国内外对此代表性的论文,汇编成集《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并于2005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一、审美哲学作为官方哲学“一元独尊”在美国,“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 the ticseducation(本文简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或审美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NelsonB.Henry主编,1958年)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CharlesLeonhard与RobertHouse合著,1959年)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时,处于二战、冷战之后的美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所有学科都强调学科价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美国音乐教育全国大会的发起下,一些卓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们达成共识,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60年代美国的一些世人瞩目的音乐教育会议,几乎成为审美哲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而1966年创刊的《审美教育杂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也为审美哲学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而审美哲学发展真正进入体系化阶段,则是以1970年贝内特.雷默所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标志,本书成为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集大成之作。雷默是在莱昂哈德和豪斯等审美哲学先驱者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