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了解在具体的旅游情境中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旅游体验的生成过程及结果(包括内容和质量)。采用旅游符号学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体验状况与旅游动机、旅游者行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符号解读是旅游者与旅游场互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者对旅游元素的关注程度、对旅游元素符号意义的解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为正相关。雨花台烈士陵园旅游者体验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其中,崇高是旅游体验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象征符号视野中的民族旅游策划与旅游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民族象征符号的解读。将象征符号纳入民族旅游策划和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阐释象征符号在策划体验型民族旅游产品中的重要性,分析民族旅游产品策划中的符号化运作过程,对于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运用符号互动的理论,分析了民族旅游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过程,舞台表演过程中的互动模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出要实现舞台表演互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消解建构新的文化符号时出现的各种紧张关系,必须在尊重当地文化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让村民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4.
旅游的内核是一种体验,体验的本质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而导游员在旅游者的这种解读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文章着眼于导游人员,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研究.首先剖析了导游的体验生产能力与游客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在此基础上针对导游体验生产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措施,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展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本具有典型的多模态语篇特征,由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成多模态整体。提升学生多模态素养即多元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批判性解读和翻译多模态旅游文本,是旅游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新伦敦小组为培养多元读写能力而构建的“设计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体验与教师指导并重,鼓励批判性分析与实践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文化中多种模态的供用特征及互动机制进行旅游翻译。该模式为旅游翻译教学提供了明确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流符号意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常常表现为跨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旅游活动中的主客双方利用符号形式进行的,符号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表达与解读的基本功能,由于交流者文化背景的不同,符号的表达与解读的方式与意义则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中自我、心灵、社会三个分析单位,以享有品牌之誉的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爱人同志>这一期节目为个案,解读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使用持续不断的符号互动来设置议程、生成与传播共同意义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电视访谈节目的符号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实质上是以民族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旅游,其原真性是民族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构建民族文化旅游符号体系入手,对皇都侗寨民族文化旅游客体原真性进行分析.以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为基础,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者的动机、旅游者对皇都侗寨旅游符号的原真性评价、旅游体验真实性与实际情形的差异、真实性和满意度的相关性等方面分析民族旅游符号解读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并以此探讨原真性对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旅游口号的重要元素,其运用形式影响着旅游口号的宣传效果。为了解地名在旅游口号中的运用规律,文章从地名语词、旅游形象定位和句法平面视角对382个旅游口号进行地名应用规律的总结。结果表明:地名专名起到地域符号的作用,通名则起到展示旅游地“类”的作用;地名现名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别名则兼做旅游形象符号;地名在各形象定位法中的运用策略与内涵不同;地名通常是旅游口号的中心和重点,但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语义气场不同。文章构建了旅游口号的地名应用模式,为口号设计与地名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家大院是明清时期的山西古建筑传统住宅的典型代表。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符号象征、语意传递等几个方面解读大院符号语言。通过对曹家大院的历史背景研究,把握和分析曹家大院建筑符号语言所传递的语意,以求挖掘大院的符号语意从而促进大院的文化特色树立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世纪艺术作品图像的诠释,了解了基督教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对基督图像形象化和象征性的解读,促使中世纪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视觉图像符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符号行为,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必然要求其在现实性上是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文化创造;而在此创造过程中,符号自身的特殊性、人类自身的为我性以及人类历史性的文化实践活动本身,决定了符号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形式层面上的文化创造而存在,其重要性也将随着我们对信息型文化实践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更加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民族文化中的歌舞艺术因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需求而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文章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原红》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逻辑及其特征,指出为迎合旅游者的"符号化"消费欲望而生产出的民族文化表演,其原生性的符号所指已经完全被消解,经过取舍、改装之后的再生性符号能指则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生产及消费的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土家族的神话资料,对土家族的宇宙图式与象征结构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土家族神话对宇宙结构图式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这种解释根源于土家族独特的生存环境;梯玛神图是土家族神话中宇宙结构图式的具象表达;神话中的意象充满着生殖能指与生命喻义,这些意象构成了土家族文化象征的主要原型;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是土家族神话中的最基本的“无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6.
司法解释体制的建立是司法解释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但不合理的司法解释体制会成为司法解释规范化的内生性障碍。在对司法解释界定的基础上,从制度、体制的层面上就现行司法解释的运作方式和过程进行反思,探讨了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对我国司法解释的规范化与科学、理性的司法解释体制的建构等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范畴域和问题域是洞察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内涵的关键。符号形式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符号概念.基本问题是关系问题。卡西尔以符号概念为基点,通过揭示符号的功能性、文化性、意义性、伦理性和辩证性,对人的世界进行文化重构,成功架构起人类文化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