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随着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反对妇女受封建压迫的思路逐渐渗透到反缠足运动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都倡言此说.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封建制度、礼教等的压迫这一说法开始风行.国共关系破裂后,这一观念在国民党的反缠足观念中逐渐淡出,而共产党则在反缠足运动中继续扛起反封建压迫的旗帜,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2.
缠足影响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反缠足运动的主要思想依据,但晚清知识界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一观念初由传教士发其端,甲午以前并未引起士人的多少关注,主要的思想交锋是在外国传教士及受其影响的中国教徒之间展开.甲午后,缠足影响国家富强的说法日渐流行,争论逐渐在中国士人间展开,特别是在反缠足运动积极开展的南方地区,争论显得尤其突出.新政时期,类似说法已非常流行.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多人改变了以缠足为琐屑的观念,承认它影响了中国的富强.但争论仍在继续,并逐渐逾出南方而扩大到北方地区,发展成一场全国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跣足与缠足着履可以说是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迥然不同的文化习俗 ,但光脚反映了另外一种民族区域特征 ,而非野蛮与落后。西南少数民族悠久的“跣足”民俗传统折射了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等诸多内涵。  相似文献   

4.
晚清废缠足运动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初步尝试,也是女性身体解放的起点.与这一时代思潮相呼应,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记录了废缠足运动的曲折历程,为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清末的不缠足运动既是女性身体解放的关键环节,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产物,它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它与基督宗教势力在中国扩张的历史轨迹同步,以厦门、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内地扩展,最终形成了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在不缠足运动推广的过程中,基督宗教反对缠足的主张和实践也给中国的有识之士以深刻的启示,逐渐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并对中国女性的身体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令中国社会各界人士不得不正视基督宗教的存在,从而加速了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进程。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知识精英接受了传教士们对缠足的论断,进而开始审视自己的女性同胞,将"缠足"长久绵延之女俗嵌入到民族主义话语中,进而孕育出一种兼具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文化政治实践。这不但使中国各界人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伸张,并令这场不缠足运动从外国传教士拯救中国的行动转变为由中国男女两性参与的救亡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6.
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的精神压抑与形体摧残.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缠足逐渐被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作文明未开化的标志,少数有识之士倡导天足运动.在北京这场运动超越了檄讨变态审美的范畴,不仅解放了女性的脚,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脑;它不只是一种千年陋俗的革除过程,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缠足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缠足这一风俗也经历了重大变革。长期以来,学者比较注重对缠足外在因素的研究,而对缠足者本身的研究关注较少,致使其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本文欲通过从缠足到废缠足这一转变过程,来解读清末民初时期妇女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阿多诺的警句“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广被引用但又理解各异.该警句频繁出现于其1951年至1968年的著作中,并逐渐上升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性美学命题,但随着文本语境的变化,这句话又带有多义甚至反义性.通过语境的还原可以看出,阿多诺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述的意思尽管不同,不变的是他对艺术的思考始终与奥斯威辛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他并没有取消艺术的可能性,而是将与人类苦难并行的艺术置于野蛮与反野蛮、审美与反审美、艺术与反艺术的辩证张力之中进行观照.可见,阿多诺的这一警句并不意味着保持沉默的禁忌,而是对奥斯威辛之后艺术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缠足被当作损害女性身心健康乃至国族衰微的祸首的观点,只是“他者言说”,缺少缠足女性的“自我言说”与切身感受.通过对山东淄博地区缠足女性及其亲属的调查研究,并对缠足女性的“自我言说”进行挖掘,来展现缠足对女性身体与日常生产劳动所带来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当地缠足女性早年主要从事各类家庭劳动,而非农业劳动,这既是对传统性别分工的遵循,也证实了缠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化劳动时期,缠足女性被动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始承受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并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男所不欲 勿施于女——论《镜花缘》之女儿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镜花缘》关于女儿国的描写,指出女子缠足是中国古代妇女悲惨的社会地位的集中表现.《镜花缘》抓住缠足,并用幽默的笔法安排一位男子来尝试缠足的滋味,来体验作为异性玩偶的感受,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匠心和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尽管《镜花缘》的思想仍基于儒家的仁学,然而它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施于封建社会的不以“人”来看待的女子,对子传统伦理观念是一个突破.它是近代妇女改良主义思潮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