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车王国(亦称高昌国)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崩溃之后,由薛延陀、回纥等部和在药罗葛氏族率领下的九姓乌古斯(即九姓回鹘)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曾几度企图摆脱突厥和唐朝的统治。公元628~646年间,薛延陀首领夷男配合回纥等部,在沿金山(今阿尔泰山)至独逻河(今土拉河)间的广大漠北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从公元632年起,这个汗国曾经常侵扰唐朝和突厥汗国的边陲。到公元660~663年间,回纥部再度掀起反唐暴动。从713年到742年,回纥部同葛逻禄和拔悉蜜等部结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当时,这一部落联盟得到了唐朝的支持,因为对唐朝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汗国。在这一时期,回纥部分布在仙娥河(亦称娑陵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东突厥阴山大败于唐朝。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东突厥终为回纥所灭。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九姓靖部,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回纥汗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回纥同唐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骨力斐罗先后被唐玄宗加封为奉义王、怀...  相似文献   

3.
公元七世纪初期,吐蕃迅速崛起,成为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军事王朝.在政治上,松赞干布制订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与唐朝联姻修好;在军事上,对内征服象雄.统一全境.对外征服吐谷浑,占领丝路,后来,向西域进攻,与唐朝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最终导致了安西四镇的陷落,使于阗一度成为吐蕃的臣属.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河西、陇右抽调了大批驻军,东向平叛。长期窥伺唐朝西北地区的吐蕃,乘虚而入,到广德元年(763年)前后,占领唐陇右诸州,至贞元七年(791年),又攻占了唐河西数州之地。从此,河、陇地区相继为吐蕃所统治。若从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进据陇右算起,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事,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时止,吐蕃统治这一地区近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七世纪初叶,正当西方“基督教世界”处于相对寂静、滞息而缺乏活力时,亚洲东部、北部,一直到西藏、新疆及其阿拉伯半岛地区却显得异常活跃,唐、回纥(鹘)、吐蕃、阿拉伯的相继崛起,给这些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也启动了此一广阔区域内务民族、国家间的相互往来与交流。回纥与吐蕃间的早期民族关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揭开序幕的。 回鹘与吐蕃间的关系延续时间很长,以840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由于回鹘、吐蕃两大政权皆处于相对兴盛时期,基于对西域、河西两大沃野肥地的垂涎,对丝绸之路控制权的觊觎,双方间围绕着北庭、西州、凉州等重要城镇和交通枢纽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战;后期,回鹘、吐蕃统一政权不复存在,双方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争战,所以,双方间的关系更多地呈现出睦邻友好、团结互助的迹象。 关于840年以后回鹘与吐蕃间的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及。本文将探讨的是回鹘与吐蕃间在840年以前以相互战争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拟分为争夺北庭、争夺西州、争夺凉州三大部分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就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形成了以阿史那氏族为核心的突厥族。受突厥汗国统治的回纥部落与突厥政权为敌近二百年,回纥不是突厥族的成员。公元744年回纥在唐朝支持下灭亡了突厥汗国之后,回纥汗国境内的诸部落逐渐团聚形成了回纥族,此后突厥族就逐渐消散了。回纥与突厥是不同的两个古代民族。当代世界约三十个突厥语族民族与古代的突厥在文化、体质特征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是一个民族。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维吾尔族没有联系,它们从来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7.
公元779年,漠北回纥汗国可汗在九姓胡的唆使下,欲乘唐德宗初立之机,举国攻击唐朝。其宰相顿莫贺达干劝阻,可汗不听。于是,顿莫贺“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发动政变,自立为可汗。顿莫贺登位后立即对唐表示:“愿为藩臣,垂发不翦,以待诏命。”就在此时,一件关系到回纥与唐朝关系走向的惨痛血案发生了,这就是唐朝振武军留后张光晟杀死回纥使者突董等九百余人,其中也包括一些九姓胡。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突发事件,这对顿莫贺来说是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他一方面坚持与唐朝保持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也坚持自己的民族尊严与实际利益,变可汗亲自接见唐朝使者为派大相接见,严辞斥责唐使,并传话说:“国人皆欲杀汝以偿怨,我意则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我又杀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唐负我马直百万八十匹,当速归之。”唐朝付给他们帛10万匹,金银10万两,偿其马值。这场几乎酿成大战的危机,就这样平息下来。顿莫贺“以水洗血”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在当时对加深回纥与唐朝的关系起了很好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8.
8世纪前后吐蕃势力入西洱河地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汉藏文史料的记载 ,说明为了和唐朝争夺对洱海地区的控制权 ,7世纪末 8世纪初 ,由于内、外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 ,吐蕃势力曾经先后两次进入洱海地区。本文同时希望通过对吐蕃两次进入洱海地区不同背景情况的分析 ,说明正是由于唐、吐蕃在这一地区的激烈争夺 ,才最终造就了南诏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唐蕃对峙     
吐蕃王朝兴起后,即不断向外扩张,并合蕃羌各部。并苏毗,占多弭,从争夺安西四镇到攻掠剑南道,唐蕃时战时和,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公元663年吐蕃尽占吐谷浑牧地,慕容氏王室播迁。唐朝为恢复原先政治格局,670年大非川之战唐军败绩,678年青海之战唐军再败。娄师德在河湟大兴屯田,储粮备边,曾败吐蕃于良非川。692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唐朝方恢复了先前优势地位。698年吐蕃大相噶尔家族被赞普器弩悉弄翦灭,  相似文献   

10.
灵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也是商旅往来的枢纽之路,历来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争战的焦点。“灵邑汉时界匈奴,唐时北临突厥,后又接近吐蕃,宋则陷入西夏,为戎马冲践之地”。公元八世纪中叶至公元九世纪中叶,大唐帝国与雄踞西戎之地的吐蕃王朝进行了一场争夺灵州的世纪之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灵州之争扼要叙述,剖析历史上灵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地理环境因素对我国中世纪史上民族关系的影响。不妥之处,祈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11.
吐蕃自公元7世纪统一西藏高原以后,持续积极向外扩张,影响所及,唐朝西陲风声鹤唳,自陕西陇坻以西,包括河西陇右诸地,相继沦陷。面对如是强敌,唐人自初始与吐蕃接触时,所得诸如:"不知有国之所由"、"其种落莫知所出"、"然未始与中国通"等完全陌生的印象。至吐蕃发展成唐朝最大边患的过程中,唐人如何建构"吐蕃观",包括对吐蕃的认知、对吐蕃的观感、对吐蕃的概念,以及如何刻画吐蕃的形象等,都是本文所欲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林冠群 《中国藏学》2015,(2):93-102
吐蕃自公元7世纪统一西藏高原以后,持续积极向外扩张,影响所及,唐朝西陲风声鹤戾,自陕西陇坻以西,包括河西陇右诸地,相继沦陷。面对如是强敌,唐人自初始与吐蕃接触时,所得诸如:"不知有国之所由"、"其种落莫知所出"、"然未始与中国通"等完全陌生的印象。至吐蕃发展成唐朝最大边患的过程中,唐人如何建构"吐蕃观",包括对吐蕃的认知、对吐蕃的观感、对吐蕃的概念,以及如何刻画吐蕃的形象等,都是本文所欲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吐蕃军事力量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蕃军队堪称劲旅,战斗力坚不可摧,在其对外扩张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军威,西域诸国纷纷臣服纳贡,即使盛誉海内外的大唐帝国,在与吐蕃争锋中也连遭挫败。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陷京都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永泰元年(765年)、贞元二年(786年),蕃军前后两次进逼畿辅,京师戒严,吏民震骇,人心惶惶。中唐以后,唐朝丧失西域、河陇之地,吐蕃“自恃其强,致书用敌国之礼”(《资治通鉴》卷二一  相似文献   

14.
公元七世纪初,吐蕃兴起于今青藏高原。唐朝贞观初年,吐蕃著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苏毗、羊同后,定都逻些(今拉萨),建官制,立军制,定法律,使吐蕃迅速强盛起来。之后,吐蕃一方面向东发展,与唐朝发生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往西,与泥婆罗、天竺、勃律、迦湿弥罗、吐火罗等南亚和中亚诸国接触,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甚至一度攻占过上述诸国的一些地方。吐蕃与唐朝的交往,已有诸多著作论及;而吐蕃与南亚、中亚诸国的关系史,尚无专文论述。笔者试结合各种资料,对此作一略述,以请教于专家学者。 考虑到时间的顺序和地域划分,笔者拟分南亚、克什米尔和中亚三大区域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到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回纥(即回鹘)部曾与突厥诸部族结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盟。早从公元606年起,回纥部在药罗葛氏族的率领下就曾几度企图摆脱东突厥的统治,但都未能取得任何结果。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即公元734年,东突厥毗伽可汗死后,回纥部才开始日趋强大起来。他们同其他突厥部族一道进行的反抗斗争终于于公元7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从此创建了回鹘汗国。建立回  相似文献   

16.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吐蕃灭亡吐谷浑之后,唐蕃争夺安西四镇、丝绸之路和青海的战争,相当激烈,至今青海境内、黄河北岸还有多处名为“汉血原”和“汉尸原”的地方,遗存着当年战争的酷烈.到680年,吐蕃已“尽据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岭(?)等州,南邻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二).安史之乱起,唐朝驻守河陇的精兵猛将调回关陕一带,吐蕃乘机占领河陇,只有一些孤城在吐蕃包围下,苦战坚守.781年,沙州坚守十一年后,因弹尽粮绝,才与吐蕃签订城下之盟.至自,吐蕃在隐定住对西域、河陇的统治.851年(大中五年),吐蕃王廷内讧,无暇东顾,张义潮举兵起义,收复瓜、沙、伊诸州.到866年,吐蕃最后退出西域,河陇失地重归唐版籍.在这占领西域、河陇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吐蕃几乎  相似文献   

17.
杨铭 《西藏研究》2008,108(2):5-14
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世学者叙回纥的历史多始自骨力裴罗,《九姓回鹘爱登里啰旧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中叙其先祖亦仅追溯至骨力裴罗之父护输。其实,远在此前回纥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早已活跃于大漠南北,并同突厥、唐朝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应当视为回纥汗国正式缔建的史前期。其间贯穿了同突厥的激烈斗争以及同唐朝的相互依存。实质上考察,回纥初兴史就是回纥同唐朝并肩抗击突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鄂尔浑河流域时期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建立及其组成 七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东、西突厥的政权虽表面上覆亡,但首领分散,势力仍在,特别是东突厥覆亡(630年)后六十年,其后人默啜可汗(695—716年在位)又恢复政权,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称为后突厥。回纥人民于是再次遭到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716年(唐开元四年),回纥首领伏帝匐(吐迷度的第四代孙,715—719年在位)得到唐朝的帮助,奋起杀掉后突厥的默啜可汗,这是回纥人民首次反抗后突厥统治者的胜利。然而默啜可汗虽被推翻,但其侄默棘连可汗(又名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后,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的一部分人民向南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北,这是回纥人民第二次受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并且迁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西域吐蕃人生活管窥薛宗正吐蕃乃藏族的先民,公元六世纪末其核心部落悉补野氏崛兴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邪垄地区,一统帕米尔高原诸羌。至松赞同布之世又拓境河源,与唐朝联兵,共灭吐谷浑,瓜分其国,噶尔家族柄政之世与唐朝关系恶化,自龙朔元年(661)攻占护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