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术 :从《文心雕龙》到黑格尔、莎士比亚  理解“学者”的王元化或王元化的学术观点与成就 ,可抓住这几个“质点” :《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读黑格尔》、《莎剧解读》、《文学沉思录》和其主编的《学术集林》 ;这么几个人 :郭绍虞、韦卓民、熊十力。《向着真实》是王元化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文艺论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 952年出版 ,署名“方典”。当中汇集了 1 93 9年以来作者写下的 1 7篇文艺论文。 1 982年稍加修订后署名“王元化”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左”的局限 …  相似文献   

2.
潘允康,男,1946年11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专,曾在天津塘沽、东郊等区任教和从事教研工作。1980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合格录取后被分配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1987年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天津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等职,并被选为天津市第11和第12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撰写和编著有《家庭社会学》、《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专著主编)、《家庭导论》(译著)、《现代家庭生活方式》(专著)、《中国城市家庭大变动》(专著主编)、《社会学家对社会的警告》(丛书主编)、《经济改革的社会观》(专著合写)、《社会改革与心理障碍》(专著合写)、《城市社区研究》(专著主编),并撰写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试论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等论文百余篇。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三次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发表学术演讲,在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及台湾省的某研究院发表学术演讲。所著《中国家族之变迁》被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出版,日本的《读卖新闻》曾为该书发表专门书评。  相似文献   

3.
《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人物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艺运动、思潮、流派、社团、期刊、事件等为研究对象;形式有研究专著、传记、回忆录、访谈录、论文集等;作者或为有关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或为  相似文献   

4.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2,23(4):63-67
《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评论方阵》及先此出版的《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丛书,集中汇聚了湖南文学批评50年的主要成果,展示了老中青三代批评家的探寻的风姿。其主要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真诚鲜明的批评性、科学严谨的学术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霍松林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古典文学专家。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著有教科书《文艺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及其增删修订本《文艺学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以及论文集《诗的形象及其他》(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与《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6.
<正> 也许,人们是在编辑家的名单上热悉李汝琳的名字的,因为新加坡三套颇有影响的华文文学丛书的出版,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与他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的。而在新加坡华文作家的行列里,李汝琳向有“文艺长跑者”的美称。 作为作家,李汝琳作品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其中成绩较突出的,要算是他的小说了。他的小说,长篇有《漩涡》(1962);中篇有《李汝琳中篇小说集》(待发);短篇有小说集《姐妹俩》(1958)、《新贵》(1979)和《漂浮》(待发)。  相似文献   

7.
社论     
《国际社科》本期和下期(英文版总139—140期;中文版1995年1—2期)集中述评社会学学术研究的现状。两期中发表的文章,均来自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与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 《当代社会科学丛书》的首卷。这套丛书每年发行一卷,从国际角度纵览社会科学各核心学科的学术现状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由汪信砚、何萍两教授主编、由陶德麟教授任顾问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 ,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何萍著 )、《是的哲学研究》(萧诗美著 )、《善恶论》(倪愫襄著 )、《实践理性论》(王炳书著 )、《利益论》(张玉堂著 )等五部著作 ,它们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的诸位学者立足前沿、鼎力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也是他们在新世纪献给学术界的一份厚礼。这套丛书的出版 ,必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整…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6,(3)
1.〔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叶桐、顾杭译:《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的出版史(1775———1800)》,三联书店出版。定价:31.00元2、《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三联书店出版。3、〔意〕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二版),三联书店出版。定价:130.80元4、贾志扬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天潢贵胄———宋代中国皇族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定价:25.00元5、叶秀山、王树人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八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6、“新版宗教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7、〔美〕鲍勃·迪伦著:《像一块滚…  相似文献   

10.
一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力作──评《文艺辩论集》李幼苏由贺敬之同志题词、杨炳先生作序的《文艺辩论集》出版以后,在文艺界引起反响。该书收集了梁胜明同志新时期以来10多年里发表的文章共计35篇,23万字。这是一部难得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二、三十年代,武侠小说多达160余家,其中创作武侠小说在10部以上的作家,如顾明道、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陆士谔、汪景星、还珠楼主、张箇侬、徐哲身、何一峰等人的作品,大都有马来文译本。当时鼎足而三的顾明道、向恺然与赵焕亭的代表作,如写郑昭与上暹逻国国王(1768)的《海外争霸记》,1937年由何希久翻译成马来文出版,全书七卷557页。《荒江女侠》的初、续集,有两种译本,一是由陆羽生于1937—1939年翻译出版,另一是由詹于1948—1949年翻译出版,全书分三册,239页。描写郑成功的《海上英雄》正、续集,1937年由谢  相似文献   

12.
卞之琳于1910年冬天出生在江苏省海门县的一个小乡镇里。他从1931年开始发表新诗,先后出版过的诗集有:《三秋草》(1933年),《鱼目集》(1935年),《汉园集》(1936年,与同时代人何其芳、李广田的诗合集),《慰劳信集》(1940年),《十年诗草》(1942年)。建国后,曾出版诗总集《雕虫纪历》(1979年)。  相似文献   

13.
湖畔诗派:情诗的突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畔诗社于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出版了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四人的诗歌台集《湖畔》(“湖畔诗集”第一集)。1922年9月出版了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1923年12月,出版了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三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湖畔诗集”第二集)。1924年冬,魏金枝、谢旦如加入湖畔诗社。魏金枝编的《过客》定为“湖畔诗集”第三集,因故未能出版。1925年,谢旦如的《苜蓿花》作为“湖畔诗集”第四集出版。他们在上海创办文艺刊物《支那二月》,共出版四期。湖畔诗派1925年“五卅”后基本停止了活动,1927年汪静之出版了《寂寞的国》,这可是湖畔诗派的余绪了。 湖畔诗派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应修人是这一运动的积极分子,其他三人均在“五四”刚刚过后,即进入当时被誉为南方思想最活跃的学校之一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他们都呼吸了时代的新鲜空气,不仅品尝了异域艺术的美酿,而且吸吮了五四新文艺的果汁;他们都满怀爱国的热情,强烈地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他们把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作了个性解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汇集大庆近半个世纪创业过程中各个阶层、各行各业人物的劳动与创造、生活与命运,记录和再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鲜活生动的场景。这套丛书,囊括了几代大庆建设者乃至全国的文艺精英们辛勤劳动创造的文艺精华。这套丛书,从形式到内容有机结合,为大庆文化大厦奠定了结实厚重的基石与框架,也为未来文化的接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成长的根基和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一 1939年春至1940年春,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一场颇有声势的抗战文艺大众化运动,这就是孤岛文艺通讯运动。 运动之发起,可分为二个阶段:酝酿阶段与成立文通组织阶段。 1938年,即上海成为孤岛的第二年,就有文艺通讯稿件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如林萍的《从武汉到香港》、王志文的《大别山风光》、桂客的《桂林轮廓》。后来,《译报》副刊《大家谈》也登载了文艺通讯文章,如路工的《阿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3期刊载了宋德金、丛佩远二同志合写的《平生四海惯为家》。该文的副标题《谈郭沫若同志一首未发表的七律》,和事实有明显的出入。据我看到的资料,郭老和金静庵诗早已收入1959年11月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潮溪集·溪集》题《和金静庵》。全诗除第七句和个别文字有改动外,与  相似文献   

17.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学人     
罗振亚,1963年生。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东北9币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中国新诗的文化与历史透视》等专著6种,主编《中国现代名家诗歌分类品汇》、《龙江特色作家研究》等丛书4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探索》等刊…  相似文献   

19.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20.
盛子潮副研究员 盛子潮,男,1957年9月生于杭州,1985年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茅盾文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论文60余万字。有专著《诗歌形态美学》(与朱水涌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小说形态学》(海峡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主编《世界文豪逸事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新实验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