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以领导和组织全国文艺作家从事抗战文艺运动为基本目标的全国性文学组织。文协总会与分会之间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抗战文艺》的编辑出版,以及文协的理论批评活动,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协旨在组织和领导全国抗战文艺运动的历史特征。在抗战初期的历史情境中,文协试图组织和领导全国文艺运动的组织目标迅速获得了全国文艺作家的广泛认同,文协发动和组织的许多活动也因此而演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运动,对抗战时期的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3.
回忆抗战初期老舍先生在西安的一次讲演周启祥一九三九年的五、六月间,老舍先生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全国文协”,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文艺界一个以统一战线为组织形式的领导机构),参加了“北路慰问团”①,赴北战场各地慰问在前方浴血奋战英勇...  相似文献   

4.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即“剧办”)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戏剧界组织。关于它的成立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成立于“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之前;一说成立于“文协”之后;一说与“文协”是同时成立的。最近,笔者从当时的档案中发现了有关“剧协”的史料,说明“剧协“是1937年12月31日上午9时在汉口光明大戏院成立的。会址设在汉口贤东巷12号剧场业同业公会内,设有总务、话剧、歌剧,杂剧、编译五个部。”剧协”成立后,曾将筹备情况、会章,会址、图章和组织等分别向国民党汉口  相似文献   

5.
1938年到1940年间,邵茎麟在浙江金华参加省委领导文化小组工作,后担任由东南局领导的东南文委书记。1939年主编《东南战线》。“皖南事变”前夕,局势日益恶化,按照党的指示和安排,他于1940年底从金华转移到了桂林,担任党的文化工作组组长,领导当时桂林的文化工作和文艺运动。先后当过《力报》主笔、文化供应社编辑和《文化杂志》主编,还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文艺统战组织,“文协”决非普通的文艺团体。本文将“文协”在渝期间领导和组织的各种抗战文化活动放在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考察,概括出其团结协作的广泛性、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坚持斗争的持久性和组织存在的战时性,旨在揭示其对重庆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并为新重庆的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性参照。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先后云集桂林,投身抗战救亡文化运动,桂林遂以“文化城”蜚声中外。出版业空前繁荣,报纸杂志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个左右。有些全国性社团,还在桂林设立总部。1939年10月2日,桂林文艺界“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则,联合全桂文艺界一致为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的作用意义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同戏剧一样,是桂林抗战文艺运动中最活跃的一环。觉醒了的桂林进步画家们,在严酷的抗战斗争实践中,他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绘画,在今日”,“它的作用已成了增加抗战的政治意识的有力武器”,“中国能够战胜日本,不仅是靠武力,也还需要政治的宣传;所以绘画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是和飞机大炮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一样重要的!”(李桦、廖冰兄、赖少其、新波、阳太阳等二十四人:《中国绘画工作同人致苏联同志书》,载桂林《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参与制定并执行、捍卫了党的正确路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文艺领域,周恩来同志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理论对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就运用文艺这个武器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了蒋管区的抗战文艺运动和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践,在建国后,领导文艺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反对文艺工作中“左”的倾向、抵制林彪和“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实践出真知。周恩来同志在长期实践中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论著,是我们今天肃清林彪、“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的流毒的锋利武器,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文协发起的活动中,有保障作家生活、作家权益的运动,也有救助贫病作家的运动。运动得到社会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可是文协内部内藏着难以调整的矛盾,以至成果好像不很理想。政府方面开始给《抗战文艺》以稿费援助。可是,保障公民权方面没有什么前进,相反,言论统制越来越强了。1944年下半年,文协又发起了救助贫病作家运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区学者在研究桂林抗战文艺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编篡出版了《桂林文化城概况》、《西南剧展》、《桂林抗战文艺辞典》等一批专著。这些专著,为读者了解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李建平同志数年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曾参与了上述部分专著的编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并有着新的发现。这些年来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概观》,只是他研究成果中的一个部分。这本书的篇幅虽不算大,但却把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从理论上了解桂林抗战文艺,又提供了新的窗口。 本书采用“概观”的写法,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它既不是单一的史的描述,也不  相似文献   

12.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引发的分歧,向林冰挪用延安的意识形态话语,把通俗读物编刊社的"旧瓶装新酒"和"民族形式"直接等同起来,导致了论争的复杂化,也造成了研究者长期的误解.今天看来,这场影响深远的论争,本身并没有多少理论价值,而在论争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显然比论争本身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大众化问题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重大问题,几乎在每一次重大文艺论争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抗战时期,随着“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许多作家竞相采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战,各地涌现出大量“旧瓶装新酒”的作品。在理论上,文艺界人士重提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倡导文艺大众化,绝不能回避对旧有的大众化文艺形式的利用,也就脱离不了对旧有的大众化文艺特质的认识。因而,文艺界人士就“旧形式的利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艺大众化的高潮。旧形式的利用,表面上是宣传抗战的应急手段,但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了文艺自身的内在要求—文艺的“民族化”诉求。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抗战文艺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当年党的南方局领导下《新华日报》、军委会第三厅、文工会、中华全国抗敌文协的老战士,围绕“回顾与展望”这一总的主题,就抗战文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抗战文艺与国际反法西斯文艺的关系,对有争议的、被忽视的抗战时期作家、作品评价,提高抗战文艺研究的学术品位、拓展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在广西贯彻执行的成功。为了很好地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文艺特点,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经过10年的奔波忙碌,艰苦耕耘,在有关单位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在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债与戏剧改革》等几大本史料专辑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推出了一本厚重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辞  相似文献   

17.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城”形成的客观依据;蒋桂矛盾所造成的桂林的较民主空气是进步文化人生存发展、大显身手的特殊环境;良好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为文化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时桂林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分别论及。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我国文艺界著名的“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中,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同志曾以莫文华的名字发表了一篇文艺短论:《我观这次文艺论战的意义》,对这场文艺论战给予了总结性的论述,它对增强文艺界的团结,推动救亡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应该说,这篇文艺论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它却成为林彪、“四  相似文献   

19.
凤媛 《学术月刊》2024,(2):166-174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对抗战大局和抗战文艺综合而深入思考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既是老舍反思抗战文艺重宣传、轻艺术的一种转向,也是他深受抗战时局之刺激和抗战建国理想的感召,思考抗战文艺如何更好地反映现实,进而为新中国的未来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舍作为文化审视和人性批判者的意识被再度激发强化。他借树华农场这一经济实体在抗战时期如何运作的细致剖析,从经济问题延伸到了文化和人性问题,也牵涉出对抗战文艺如何处理“情”与“理”之关系的多重思考。老舍的“情”“理”之辩,融合了他对抗战社会内在运作机制的犀利观察,实践了他对抗战文艺如何切实突进现实与生活的新思考,也寄托了他对抗战文艺淬炼民族文化传统、参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20.
我省文艺界的同志最近正在学习、贯彻中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的精神。我觉得中央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来代替我们过去所习惯了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更能反映人民的要求,更能反映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更符合于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有利于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增强文艺界的团结。我想我们应该用这么一个比较明确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