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映雪 《山西老年》2013,(2):15-15
过年回家,我就是要为父母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向父母表达关爱和孝心。我要为他们洗洗澡,让他们干干净净过年;我要坐在母亲的身边,轻轻地拥着她,听她没完没了地扯东家长西家短;我要为他们做一顿味道可门、容易消化、容易咀嚼的饭菜;我要为他们整理乱七八糟,  相似文献   

2.
从她小的时候,就一直羡慕父母之间的爱情。父亲是那个城市里赫赫有名的画家,开过无数次画展,对母亲的关爱更是无微不至。她时常觉得,母亲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能够得到像父亲那样优秀的男人那样无私的爱。她经常看到父母在一起作画,他们从幼年的时候就是一个老师带出来的。他们作画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先由父亲用淡色的画笔在画布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春天,我因病住院。退休在家的母亲自告奋勇去医院陪侍我。当时,正值母亲关节炎病发作,为了不让我担心,她却说:“腿一点也不疼,早好了。”还把“人老了,腿脚也老了”挂在嘴边,让我放心。同屋两病友,一个长我10岁,一个略小我几岁。比我年长的病友,一直由女儿陪侍,1周后,就以能自理为由,让女儿回家了。她对我们说,女儿自谋职业,家庭困难,不能再耽误她了。比我小的病友,虽由姐姐陪侍,但她七十多岁的母亲,却隔一天坐公交车来医院看她一次,且总是坐在床头,唠叨几句“以后改改倔脾气,多注意身体……”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同的表达方式,道出的都是无价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江米芬是个女人,命运不如名字那么写意。 她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喜欢酗酒。喝醉了就打母亲。母亲有些神志不清。无法讨他欢心,几乎每次挨了打。母亲就在凌晨悄悄离家出走。起床看不到母亲,江米芬心里就空了,她会挨家挨户去问,在每片小树林寻找.在村子的小道上大声呼喊。  相似文献   

6.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7.
夏天回老家探亲,表妹来看我,带着五岁的女儿。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一身名牌童装,神情举止俨然像个小公主。不过,仅仅五分钟以后,公主形象就荡然无存。母亲拿饮料给她,她一撇嘴:“我不喝,我要喝牛奶。”家里只有酸奶,她坚决不要。表妹哄她:“那就回家再喝吧。”她大叫起来:“我现在就想喝。”母亲无奈,领着她到楼下的超市去买牛奶。  相似文献   

8.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9.
从记事起,她不记得母亲抱过她。 印象中,母亲爱打牌、爱抽烟,没完没了地打牌,没完没了地抽烟。屋子里总是灰色的,灰到让她流眼泪;牌声可以响一夜。天亮了,她去上学,母亲就去睡觉。她小的时候,是父亲做早餐;大了,是她自己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15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父母与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关爱这一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学龄儿童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这一认知因素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母亲与父亲关爱行为对子女社会退缩行为影响机制的异同。结果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接纳与严厉行为高于父亲,父亲对孩子的忽略高于母亲。母亲关爱不存在儿童性别差异,而父亲更容易忽视女孩的需要。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母亲与父亲的教养行为对子女退缩行为的影响模式不同:母亲关爱通过子女个体情绪调节变量对社会退缩行为起作用;而父亲关爱行为则直接影响子女社会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杨晔 《山西老年》2012,(9):26-26
时光流转,她出挑成俊秀女子,吐语若兰,一时追者云集。母亲告诫她不要贪图富贵,找个实在小伙。她说妈妈太土,找个没钱人,说明没本事。于是她选择了家境富裕,事业如日中天的男子。他对她出手阔绰,甚至挥金如土,她在梦中都对自己说,他对她倾其所有,一定会一生爱她。她不顾母亲反对,在一场盛大婚礼中做了最豪气的新娘。婚后她亦是随心所欲,乐不可支。高雅地出入会所,高贵地休闲娱乐。然而岁月总会不留情面,渐渐地,她不再拥有年轻的脸庞,细纹若有若无地彰显着她的年龄。很快丈夫找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亦如她当年那般娇嫩。分手时,他很大方,给她一大笔钱。她居然也没怎么在意,带着支票回娘家小住。虽然有人指指点点,但看着她趾高气扬的样子,大家缄口不言了。母亲暗地里唉声叹气,甚至落泪,一夜间又增许多白发。她甚至有些不解,母亲为何难过。母亲让她这次找个本分人,别再计较是否有钱。看着母亲泪眼婆婆,她应允。她极其聪明,推己及人,知晓热衷享受的人的消费理念。于是先后经营高档名品店、高档美容院,后来又经营高档休闲会所。收入颇丰,许多人以与她结识为荣。媒体称她是成功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遗言     
林子 《百姓生活》2011,(1):25-25
想起母亲,我就会想到12年前那个叫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的旷野里刮着很大的风,且伴随着飞舞的雪花。那一天,我失去了母亲。从此之后,母亲再也不能给我任何关爱了。  相似文献   

13.
苦涩的母爱     
吴国平 《社区》2005,(4):52-53
小玲,24岁。一个柔弱的妻子,和丈夫一起支撑不堪风雨的艰难之家。本已艰难的她,还要日日面对着怀疑自己婚姻选择的多虑母亲。一边是丈夫,一边是母亲,小玲的情感天平倾向何方?她该如何走出困境?女儿苦:害怕和母亲相处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以下简称朱):小玲,欢迎你来到《心理访谈》演播室。听说,你现在非常害怕和母亲相处,想离开母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小玲:我丈夫是司机,经常加班,晚上回家特别晚。刚开始,我妈要我提醒他早点回家。可到后来,她却经常跟我说,他肯定不是正常加班,对他越来越怀疑。只要我妈看见我,她就要每时每刻跟我说这样的话。因…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9,(5):48-53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古今文人墨客创作了数不清的作品来歌颂母亲。但是,研读张爱玲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作为女性,却把母亲写得非常不堪,她塑造的母亲形象大部分都冷漠、自私、拜金、变态,尤其是《小团圆》中塑造的母亲形象,更是独立特行,解构了人们对传统母女关系的书写,把至纯至亲的母女关系写得疏离、冰冷、无情,可以说是母不慈子不孝。《小团圆》带有很大的自传色彩,里边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对应关系,主人公盛九莉复杂的母女关系就是张爱玲复杂母女关系的写照,盛九莉对母亲角色的认知和称呼的悖谬,使她对母亲产生距离感,因生母、后母、过继的大伯母都不能尽到母亲职责,母爱缺失使她的童年蒙上了不幸阴影,产生了恨母情结。张爱玲看世界的眼睛是她母亲赋予她的,是童年生活给她打上的烙印,母亲的新潮、拜金、浪漫、滥情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在《小团圆》中把九莉的母亲蕊秋塑造成一个自私、不负责任、奢靡、风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母亲形象的认知,把九莉塑造成一个冷酷绝情的女儿形象,特别是最后母亲临死九莉也没有去看她一眼,实际上也是张爱玲对自己的鞭笞。这种悖谬的母女关系书写,让人唏嘘,反映了童年经历及母爱缺失对作家性格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6岁那年,她开始跟母亲针锋相对。她觉得母亲并不爱她,总是想方设法将她丢至孩子群里,要知道,那些孩子是用怎样的眼光看她,怎样取笑她,甚至侮辱她。可母亲像根本没看见也没听见,开始还和颜悦色地劝说,后来,干脆直接将她推搡出门,命令她不到一定时间不许回来。  相似文献   

16.
秦文君是一名紧跟时代步伐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折射出不同的人情风貌,作为女性,她在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小事件中的描写中得心应手;作为母亲,她对孩子心中对于母爱的渴望了如指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她在作品中对女孩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秦文君在作品中对影响女孩成长的淑女的天性、自强向上的性格特征格外关注,并对那些问题女孩给予更多的关爱,这种对女孩形象的关注与思考实际上是对中国未来女性的期待与塑造,表现了她强烈的内在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女孩成长的殷切关爱.  相似文献   

17.
孙君飞 《百姓生活》2010,(11):21-21
母亲个子低且偏胖,对于她,有些看似容易的动作,却属于她的高难度动作。但常常,不易做她也要做,只因她是母亲。  相似文献   

18.
她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或鸡蛋,而每当她生日的那天,母亲无论如何也要给她煮两个鸡蛋吃。渐渐地,她长大了,在生日的时候,母亲给她买衣服,她不是挑剔样式土气,就是挑剔颜色难看,母亲便索性做上几个她喜欢吃的菜,再订个她喜欢吃的蛋糕,  相似文献   

19.
就挑笨象     
刘东伟 《可乐》2010,(3):35-35
她小时候很胖,母亲担心她会患病,就让她去体操馆训练。馆长说,她的体型不适合练体操。母亲说自己知道,只是希望她能够在训练中消耗一些能量。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母亲鲁瑞可以说也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曾经在户部做过主事,后来因病辞职回家。鲁瑞生于1857年,在八十七岁高龄的时候即1943年在北平辞世。她的一生也可以说比较坎坷。先是经历了鲁家的家道中落,后又经历了周家的家道中落。在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而人到晚年之时,又痛失爱子。她在六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随子北上,一直没有能够再回家乡。晚年又独居北平,只与朱安女士为伴,直到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对于自己的母亲,鲁迅有着难以言说的心情。一方面,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对自己的母亲既敬且爱;另一方面,在思想深处,他与自己的母亲又有许多难以认同的地方,因而常生苦恼。不过,从日常生活来看,鲁迅对自己的母亲确实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和关爱,也不失为一般人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