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角度看,只有通过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角度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思想主要从两方面展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之中心任务问题;实现前述任务所要遵循的道路、原则和手段问题.关于前者,他着重阐明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路;至于后者,则着重论述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改革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思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认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对僵化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提高主体生产力,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必须建立市场经济.邓小平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二个疑难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问题 ,认为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既不能用本质代替特征 ,也不能用特征代替本质 ,而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二是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区别问题 ,认为邓小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虽说资本主义在客观上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但由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必然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每一次生产力突破性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有直接关系,已被史实所证明的这种趋势,到了近代更加明显,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生产高度一体化;科学技术已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从而也必须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进步。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只有并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马克思在19世纪论述科学性质时曾指…  相似文献   

8.
新质生产力是继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资本主义阶段以技术表征的传统生产力之后的又一生产力样态。它以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为支持,实现劳动者智力化、生产资料数智化、生产关系异质化。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第二次跃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能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原因在于产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能够将技术这种“精神产品”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融合,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此要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阿格尔、奥康纳和福斯特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整体呈现由割裂到交集再到有机融合的辩证过程.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现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制度根源,脱离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能导致价值和技术批判的乌托邦,只有人的真正解放才意味着自然的全面复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刘少奇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大量表现;实行按劳分配应合理拉开差距;实行按劳分配必须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等分配思想。阐述刘少奇同志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里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生产力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塑造新型劳动者;第二,以管理为中介,进入生产过程,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第三,通过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将社会科学运用于制定党和国家的政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导致我国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跨越,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生产关系的跨越为我国落后的小生产敲响了警钟,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体现出来,即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前苏联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实现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能否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日本后来居上的经验表明,后进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找准突破口,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也是可能的。同时要使得可能成为现实,我们必须要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中国电力工业五十多年的发展也是电力生产力与电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历史。以电力生产关系发展重大调整为标志,建国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可以分为高度垄断期、改革探索期、市场化改革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两种社会制度曾经长期共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将长期共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作用具有两重性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适应和基本不适应有很大的伸缩性 ;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外部条件有重大关系 ;资本主义的彻底灭亡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最后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生产一般抽象出适于一切社会形态及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客观趋势,规定着社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主导方面,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特别是决定着由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而左右的不同社会性质。依据这一规律,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一英明决定,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作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快技术革新、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必然的.随着生产关系从而整个社会关系的改变,人类将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无形"经济,知识社会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人本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离退休人员仍然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李惠苏,徐凤英,李建国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离退休人员中蕴藏着丰富的生产力,进一步开掘这部分生产力,组织更多的离退...  相似文献   

20.
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包括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有三条道路:英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渡。生产力的变革主要有:改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引进和改良农牧品种;施用含矿物质的肥料和化肥;采用新农具和农业机械等。它大大加速了农业近代化的进程,并且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