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坡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他是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徽宗五朝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东坡自幼深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文如泉涌,加之深受西蜀文风和家乡外在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有济世之志。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年仅22岁的苏东坡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顺利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并不顺利的人生之路。入仕几十年来,他以超群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屡受皇帝、太后及正直大臣们器重,历任制诰、侍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龙图阁、端明殿学士之类的京  相似文献   

2.
那一份超然     
走近苏东坡,喜欢苏东坡,敬慕苏东坡。读过赤壁二赋,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黄州,想起乌台诗案。走近苏东坡。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汴京高中,名扬于四海,仁宗亲许为宰辅之器。此时是何等意气昂扬。无奈,天意弄人。他因论新法不力,自请外放东南诸州,览民生疾苦,发为歌诗,冀达天听。  相似文献   

3.
《左传》在成公二年齐晋鞍之战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战败,逢丑父代其君被俘,晋国郤克要杀他,他喊道:“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对逢丑父的这句话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客游澧州是晚唐诗人杜牧进士及第前的最远的一次游历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杜牧客游澧州 ,有多方面的打算 ,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来年的进士考试请人说情 ,疏通关节  相似文献   

5.
何岸 《源流》2010,(21)
黄远生,1885年出生于江西德化,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名于世的人,时人誉之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18岁中举人。1904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同榜中进士的有沈钧儒、谭延闓、叶恭绰等知名人士。这是中国最后一批进士,而黄远生是其中最年轻的,当时还不满20岁。  相似文献   

6.
海口、三亚,近日来这片土地很喧嚣。因为国际旅游岛的名号,因为政府的扶持。想当年,苏东坡君被流放儋州那会儿,一定未曾想过,九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片荒蛮之地,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海南岛的确是个好地方。尽管它已不再私密,尽管有越来越庞杂的文化不断注入,  相似文献   

7.
辽道宗其人     
辽道宗耶律洪基,字涅邻,辽兴宗长子,重熙元年(1032年)生。6岁封梁王,11岁总领中丞司事,封燕王,12岁总知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此时,兴宗虽没有明确洪基的太子身份,却已有立储之意,注意了对他个人品质和行为的考察,并对他接触和交游的人格外留心。15岁为其选傅肖惟信,他对惟信说:“燕赵左右多面谀,不闻忠言,浸以成性。汝当以道规诲,使知君父之义。有不可处王邸者,以名闻”。为加强对他的培  相似文献   

8.
论房玄龄     
房玄龄事唐太宗 32年 ,任相 2 2年。他以贞观诸臣所不具之特殊地位 ,虽明哲保身 ,事君谨畏 ,却雅量含弘 ,能尽诸臣之才智 ,能成诸臣之善绩 ,使君臣辑睦 ,共成贞观之美政。此乃魏徵诸臣所不能。此其所以为德望崇重之大臣 ,而举世许为贤相也  相似文献   

9.
茶壶·故事     
正说起提梁壶,那就不得不提到苏东坡。传说提梁壶最早出自于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之手。苏东坡晚年弃官闲居蜀山,不但恣意妖娆旖旎之景,还忘情吃茶品茗之间。蜀山之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的「碧泉好水」,还有国内争求的「紫砂壶」。这三样圣物齐聚于此给不得志的苏东坡平添了怡然自得、物我皆忘之感。但苏东坡却仍然感到美中不足。究其原因乃是紫砂壶容量太  相似文献   

10.
论语絮言     
读书和做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推重贤德而能改变人的容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事君上,能够奉献全身;和朋友相交,能信守承诺。虽说没学过什么,我必然说他是有学。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北宋时代杰出的大文学家。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以苏东坡起草诏书时讥讪先帝之罪,三改谪命,把他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于是,苏东坡在59岁高龄,万里跋涉,来到当时所谓蛮貊之邦,瘴疬之  相似文献   

12.
忠孝说     
忠孝,以至仁义、道德、礼乐、善恶,此类义理、伦理词汇,使用频率较高,表面上看意义明了,古今皆同,好像一种"公理",实际上极难确指。由《庄子·人间世》"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二句互释,可知"忠孝"的重点在于"不择",亦即不可选择。君父的身份是先天决定的,所以尽忠尽孝是不能改变的。此殆是"忠孝"之本义。  相似文献   

13.
从岳飞的素养看宋代家族教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岳飞出身于贫寒家庭,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被誉为文武全器之才.岳飞为景尽孝,为君尽忠,传统道德和礼仪观念十分浓重.其不凡素质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是封建时代家教成人、成才的典范.宋代从司马光到朱熹等,都十分重视家族教育的立制和规范.岳飞在侍亲、事君、礼贤、母丧之哀等方面及表奏题咏中所表现出的素养,折射出宋代家族教育的世风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禅为蜀汉帝四十一年,本文将其分为三段,即诸葛亮时期,“以父事之”,蒋琬、费稀时期,无为而治,最后十年为帝权失控期。本文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我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却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15.
昌平君其人以及项燕拥立昌平君反秦一事,就史籍而言,只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所记载.历来尽管对项燕之死有不同看法,但对昌平君死前曾经反秦这一点,却是很少有人怀疑的.一九七五年底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记》出土后,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一番探讨.有的文章认为昌平君死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后来反秦的是死于二十三年的昌文君,而不是昌平君;对于昌平君的徙居之处和项燕拥立昌平君(或昌文君)反秦的地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己见.看来,昌平君及其反秦等事,并未因《编年记》证实了昌平君实有其人而明朗起来,相反,由于歧见迭出,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了.这个问题,涉及到立国八百年的楚国的最后一段历史,更直接关联到《秦始皇本纪》中的某些具体记载,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为此,特提出如下管见,期望得到郢正.  相似文献   

16.
骆科强 《南都学坛》2008,28(4):149-150
关于春申君纳李环的事,学者黄式三认为是负刍等人篡权的时候编造的政治谎言,钱穆继承了这种说法,也认为是出于好事者为之,他说:"战国晚年,有两事相似而甚奇者,则吕不韦之子为秦始皇政,而黄歇之子为楚幽王悼是也.然细考之,殆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  相似文献   

17.
一《清诗人王梦湘墓志铭》武陵王梦湘,余同年进士,国变后伏居乡里者十年,辛酉四月二十七日以疾卒。遗命署碑毋以官位,曰有清诗人王梦湘之墓。将葬,孤子传濂驰书来乞铭。君讳以慜。曾祖讳和盛。祖讳德宽,由庶常改嵊县知县,迁济南府同知,终刑部员外郎。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7,(3):29-30
在徐健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有这样几句关于纳兰妻室情况的话:“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府。继室宫氏,某官某之女,封淑人。”纳兰在许多词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悼念的,就是“赠淑人、先君卒”的前房卢氏。  相似文献   

19.
李庭,字显卿,华州奉先(今陕西蒲城)人。生于金章宗明昌5年(1194),家世业儒,少笃于学。16岁应词赋进士举,弱冠之前两预乡荐,未及登仕,蒙古军南下,遂避兵于商洛山中。金亡,远徙平阳(今山西临汾),设馆授徒,维持生计。时金源名士亦避居于此,如文章巨公麻革、李济夫等,李庭从之游。麻革被人誉为“中州人物一元龙,卓荦英才魄磊胸”(曹之谦《麻信之为寿》)。在彼此交往中,相互商榷质难,使李庭学问文章多有长进。甲辰岁(1244)辟为陕右议事官,麻革作《关中行送李显卿》送其归陕,深情隐蔚,感慨良多,“忆昨与君友,相逢日日酬杯酒,酒阑起舞肝胆开,小桃唱罢歌杨柳。晋语狎秦癯,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人曾国藩,惯以理学修身治世。然其理学启蒙之路归功于父祖辈开创之家学。父祖两代皆为理学信徒,平日谨守伦理规范,亦步亦趋,治家育儿既重言传更重身教。受祖父之训(恪守礼制、经世济民)和父亲之教(孝亲育弟、事君为孝)的双重熏染,曾国藩少年立志,潜心于理学数十年,汲汲于内圣外王之业,笃实践履,终成有清一代理学名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