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楚是长江中下地区的两个强大诸侯国家。两国间的连年争霸战争,为吴、楚人才与文化交流开拓了渠道。吴国任用楚人伍子胥为相,攻破郢都,大败楚国。楚国学习吴越先进铸剑技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威力。吴国仿造楚式青铜青器,吸纳楚民土坑墓葬俗;楚人则效法吴之坟丘,吴、楚文化得到进一步交融。楚灭吴越统一长江下游后,成为"东楚"富饶地区。  相似文献   

2.
楚国乃一历史悠久的先秦古国,楚民族乃一艰苦创业的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叱咤风云,威震四方;光辉灿烂、高度发达、举世瞩目的楚文化逐渐成长壮大;丰富多彩的楚人饮食,也就成为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楚人饮食,作些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楚国民歌的渊源楚国民歌是指在周朝八百多年间,先后产生和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即今湖北、湖南的全部和河南、安徽的大部)的各民族群众口头创造或经文人整理过的民间歌曲和民谣。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湮灭,周朝以前流传下来的民歌资料有如凤毛麟角,使我们今天来探讨楚国民歌的渊源感到十分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艺术起源的共性规律和楚文化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推论,从而找出楚国民歌发展的源流和轨迹。楚国民歌的直接源头是夏商时代的“南音”。任何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因,所以张正明同志在《楚文化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3):27-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因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考古发现众多,南阳楚文化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关于南阳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主要集中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文献资料(传世文献资料、铭文资料、竹简资料)研究两大方面。考古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断代及分期研究、楚国物质文明研究、楚国精神文明研究、楚文化地域划分研究四个方面;文献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方国历史地理研究、楚国政治生活研究、楚文化精神研究、铭文研究、相关竹简资料研究四个方面。南阳楚文化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微观而轻宏观;对南阳楚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及明确界定;已有研究冷热不均;重复性研究太多;侧重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对南阳楚文化的现实遗存关注较少,对其所能推广、开发的现代价值也挖掘不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新回顾南阳地区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南阳楚文化相关问题的再认识,从而将楚文化的研究推向纵深处。  相似文献   

5.
湖北东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一直以来被学者评价为"很有说头,少有看头,没有玩头".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东湖地区是楚国的腹心之地,具有楚文化、三国文化、屈原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名人文化内容,但是东湖人文资源的发掘和弘扬很是欠缺.对东湖地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重点建设"楚园"来再现楚国的文化精神;凸现楚文化特征,全面展现楚风楚韵;重塑屈原文化;打造东湖风景区风物一条街,以宣传楚地风物的美丽传说;充分利用电子传播媒介,传播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杂糅百家又独树一帜,汉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代漆器艺术更是与楚漆器艺术一脉相承。楚国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全、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楚国漆器反映了楚人的思想文化,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对漆器艺术影响最为深远:一是崇红尚黑;二是凤鸟崇拜;三是多元信仰与炽热的巫风。  相似文献   

7.
大量不同级别、头向不同的楚国墓葬的发现,对探讨楚人文化的来源及楚民族的迁徙及其所反映出的楚文化与宗周文化的关系,尤其是在礼制的继承关系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楚国墓葬大中型墓以东首葬为主和小型墓的头向的复杂性,昭示了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以宗周文化为主流,同时又融入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多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是一支瑰丽多采而有独特风格的南国文化。它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公元前223年楚为秦灭,楚文化遭了厄运。虽然暴力消灭不了文化,但经过秦火的焚劫和时间的冲刷,楚文化,特别是它的物态面貌,逐渐被后人遗忘。加之先秦儒家治史的人,对楚文比抱漠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古称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楚文化遗址、遗迹遍布荆楚大地,楚风俗、楚文学艺术和楚国哲学传统流传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当今世界市场由观光型向参与型、体味异国文化风情的旅游浪潮中,一些因古老文化而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如埃及开罗、希腊雅典、中国的北京、西安等,愈来愈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楚文化中心地的荆沙地区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利用,因而如何开发这笔丰厚而独特的楚文化资源,就成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特质新探石宗仁在楚国的族属与楚文化的研究中,有楚为“北夏说”、“东来说”和“苗蛮土著说’等几种看法,这种争论仍在深化之中。在探讨若干与语言有关的楚文化特质之前,我们应了解荆楚时代我国南北的民族构成状况。那时的夏人居住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南楚则居三...  相似文献   

11.
湘西文化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曾将古濮蛮之地的湘西作为它的边陲战略要地 ,楚文化民间的一支即俗文化在此地的浸染流布是相当深刻的 ,并不因楚亡而消失。巫俗以楚为盛 ,楚文化及湘西文化都是巫风尤盛的附魅文化 ;巫与舞不可分 ,楚俗好歌喜舞 ,湘西成了歌舞之乡。湘西文化成为楚巫文化活化石的成因 ,是由湘西独特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即山重水复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贫困的经济环境和宽松的人文社会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2.
楚俗尚巫辨     
楚人信鬼好祀之说由来已久,《吕氏春秋·异宝》、《淮南子·人间训》曰:“荆人畏鬼”,高诱注:“好事鬼也”。《汉书·地理志》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词章句》亦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秦汉去先秦未远,且民俗民习具有“活化石”的特性,诸子之言当不是无稽之谈。降迤唐代,元稹诗又云:“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元氏长庆集》卷3)。及至近现代,特别是当代,不少学者更进一步将先秦时期的楚文化概括为“巫术文化”。但随着楚史研究的深入和楚文化研究的开展,我们认为对于“楚俗尚巫”这一提法,很有必要提到文化史的高度加以重新认识,并对如下问题逐一给予辨析和澄释:1、尚巫之俗在楚国产生、发展的阶段和时限;2、在楚国尚巫之俗的内部结构中,各因子和子系统的地位、特点及其来源;3、在楚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尚巫之俗所处的层次。囿于篇幅,本篇拟按巫术构成的各项因子,首先完成对春秋时期楚文化中各相应部分的逐一考察。  相似文献   

13.
楚究竟始称国于何时?这无疑是楚史研究的开篇第一事。稍加联系,它还与历来关于楚族族源的追溯、楚族的迁徙与发展、早期楚国国势的强弱、殷楚或周楚关系的善恶等一系列根本看法的能否成立关系甚大。对谜团越结越紧的荆、楚国各问题的最终判明来说,何时有楚国大约也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所以,这又可谓楚史研究中的头等大事。但是相当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研究,有关史论每叙及此往往语焉不详。综观历来的情况,对楚何时出现问题认识的含混不清,已确乎在很多方面加深了早期楚史面貌的扑朔迷离。近几年来楚史楚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迫使我们再次回到这一基础性课题。此前,我们曾论商代无楚,是综合考古、古文字、文献的三方面关键材料试图说明,商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与楚文化作为我国先秦至秦汉时期的一北一南两大地域文化,二者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崇巫尊鬼神,齐国尚贤重人事。楚人尊鬼神、齐人重人事的不同观念,导致了楚人和齐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带来不同的后果。若从文化类型看,可以认为:齐文化属社稷守型文化,楚文化属神守型文化。  相似文献   

15.
楚式缶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客器缶在中原地区十分罕见.但在南方楚地却相当流行。目前所见到的尊缶和浴缶,都具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它们在楚国贵族的宴席上往往成双成对地使用,是楚国礼器中的重要器物。从出上的新石器时代的陶质酒杯算起.我国酒文化的历史至少有六千余年了。从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大量精美的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巴、濮已有部分徙人今湖南的西北部。巴人与濮的一部分还处于部落时期,过着以渔猎和半耕半牧的生活,分散、落后,楚国扩土至湘北后,他们成为楚国的依附之民。此外,湖南地区还迁入了一些亡国之民。春秋时期,湖南的诸族统称为蛮族。春秋时期,楚向南扩张领土,居于今湖南辰溪的炎帝后裔巫人又迁于今湖南城步县的巫水、巫山一带。楚人、百消、三苗及杨越等族受其影响,都信奉巫教,使楚地巫风十分盛行。何光岳先生的《楚源流史》谈到了这一情况。古老的柏皇氏族,后加入华夏族。柏皇氏的裔族,在西周时封为柏子国(今河南宜阳县…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先秦楚文化,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学人各自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讨论和评述楚文化,成绩斐然。现在,我拟由探索“龙马”出发,以一斑窥全豹,试图对楚文化溯源清流,作多侧面观。同时,比较研究东西方类似文化现象,以开拓视野。一楚文化应该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楚子熊绎时代算起。《史记·楚世家》云:“熊绎当周成王之时。(周)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由此可见,熊绎是楚子国的始封者,自此正式有了“楚”的称谓。前此,这个由北而南的芈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部门在常德德山发掘楚墓近千座,出土大量珍贵楚文物,并尚有千余座楚墓未发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常德德山是一处楚文化繁荣之地。从古籍记载来看,德山一带时称“枉渚”,是楚国江南一处要塞之地,极可能就是楚国“洞庭五渚”之一。屈原在沅水下游一带留有许多踪迹,屈赋《涉江》中明确提到“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可见德山一带是屈原十分熟悉、经常往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与时间更远的商周艺术品以及同一时期的中原艺术品相比较,中国古代楚艺术品在流畅、变动的纹饰中,具有色泽对比强烈以及构图新颖、造型轻灵的特性。这种特性的形成与楚先民具有的"观象授时"职能和楚人从北方到南方的迁徙经历有关。楚艺术品蕴涵着自由奔放、活力激扬等精神特质,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的"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精神。武汉的城市建设应重视楚文化在城市现代化和景观特色中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在我国先秦时代南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楚凤"艺术形象的历史意义研究入手,探悉楚艺术的审美价值存在,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