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数字短片已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优酷网和56网120个数字短片的统计分析与个案研究,发现数字短片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载体,内容多元,充满张力:一方面,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总体上看,数字短片所呈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期,“躺平”一词经媒介舆论场创造,以亚文化现象的新形式发酵传播,呈现出青年消极厌世的群体画像及社会心态,实现了从符号到现象的样态转变、从现实到虚拟空间的场域转变,表现出独特的反商业收编特征。“躺平青年”通过自我表达和群体归属的双重认同,实现“躺平族”身份建构,其消极态度尽显现代犬儒主义情结,使“躺平”亚文化在抵抗主流文化的尝试中显得相对温和。透视“躺平”亚文化,其导致当代“躺平青年”劳动价值观偏离、自我身份建构出现偏差,虽个体及社会焦虑借助“躺平”现象得到了抒发,但其消极避世的错误价值观同样是主流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因此,主流文化应积极实现对“躺平”亚文化的收编,并致力于培育新时代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青年,促进青年与“躺平”的和解。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开启了全新的ACG时代,相比较ACG发达国家,中国的ACG正面临着儿童本位缺失、游戏精神悬搁、卡通明星匮乏、原创风格失落等文化困境。对青少年亚文化进行收编、在原创与借鉴基础上进行合理把握,是中国ACG文化输出与软实力建构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4.
好莱坞在谋求确立其全球文化霸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一方面的确在世界范围内网罗艺术人才、博采创意元素,另一方面又难免要对为己所用的亚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反叛性质元素予以清洗过滤和重新编码。本文以好莱坞大片《环太平洋》为例,分析美国文化霸权是如何对日本"御宅亚文化"的元素加以收编,从而达成特定的意识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和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批迥然有别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文类作品,而被流行化的亚文化构成了它们的重要话语资源,新文类中最常见的亚文化种类有同性恋亚文化、神秘亚文化和游戏动漫亚文化等,这些亚文化中蕴涵的抵抗和边缘因素在消费时代成为商业文化的卖点,被流行化快餐化之后作为一种"奇观"投合了都市青少年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态,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导文化而言的次文化,常常以一种先锋、独特的风格回应主导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年亚文化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主流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对主流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两者互通互融的作用,提醒在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对青年亚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实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共存。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发展呈现新的样态,既有的亚文化的认知模式、生产-消费、抵抗-收编等二元框架难以解释粉丝文化的话语辐射与图景。论文基于近十年来的研究分析发现,学术界聚焦于粉丝文本、版权、性别偏移、跨文化传播、平台机制等研究更新了研究议题,进一步开拓了粉丝文化的研究格局。未来研究需对粉丝文化进行祛魅,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机制,并转换研究视域,进一步推进粉丝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经典是经由历史选择出来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传世著作,它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新媒体时代下文学经典的青年亚文化传播,是青年受众与亚文化文本互为媒介进而构建新语境下文学经典信息系统的一种交流过程。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它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和"颠覆"程度减弱,转而与之进行"交流"。以《三国演义》为源文本的电子游戏文本是《三国演义》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文本,它的传播特征是为受众提供一种情感与理智的交流式体验,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远的将来,文学经典的亚文化传播文本将更多元、更"拟态真实"。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的群体传播特征使得粉丝亚文化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资源有限场景下,相关研究主要从“冲突—斗争”和“抵抗—收编”模式关注文化互动。在媒介化社会中,网络技术以其创新、链接和共享等底层逻辑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延续,传统的文化互动模式对此难以解释。借鉴文化共生理论,以协同共进作为切入口,关注主流文化与粉丝亚文化间的互动,可以发现主流文化通过征用符号获得进入粉丝亚文化的通道,实现国家在场,同时通过约束性条件抑制亚文化的反抗性冲动;粉丝亚文化则通过借用主流精神尤其是伦理道德增强其社会合法性,形成符号嵌入,进而获得长期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疫情慢直播通过虚拟的身体在场,共同的关注焦点以及受众共同的情绪、情感基础,建构起互动仪式.受众在这种互动仪式中,形成对"云监工"等群体身份的认同,创造和共享符号资本,并获得抗疫信心等情感能量回报.新媒体疫情慢直播活动中,形成的情感传播模式及其收编兼纳青年亚文化的行为对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党文化既是一种政治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包含有意识形态要素,制度规范要素,标识性要素.它们构成一个系统的亚文化,具有整合组织资源、薰陶党员素质、获取政治合法性、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戏仿类短视频越来越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权利诉求的舆论场。由于戏仿类短视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掌握着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网民为受众,使得它在体现文化内涵时具有与以往的亚文化载体不同的特点,即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作为青年亚文化意见表达的工具、商品以及文本。“戏精牡丹”系列是戏仿类短视频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首先,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工具形态记录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其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商品形态建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知,维持群体认同。再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文本形态表达抵抗话语。戏仿类短视频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戏仿的方式达到与主流话语的换位思考,提示了从“抵抗”到最终“和解”的可能途径,体现了“亚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心理特征,更反映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关系.网络语言的亚文化特性一方面使青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导致青年个体“自我异化”与“自我迷失”,网络语言明显的西方语言文化及意识形态特点也动摇着传统道德根基,影响青年的价值判断.对待这些影响,一是网络思想教育要适应时代变化担当起网络育人的使命;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的发展;三是要加强网络语言的道德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的华语青春电影在电影题材、叙事策略、跨媒介改编、宣传发行等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转变。基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了新世纪华语青春电影从饱受诟病到未来可期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多年电影教育与产业革新的成果显现,是粉丝经济与女性经济助力年轻人消费群体的成长,是年轻影人的成长与责任担当,是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整合与收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时代。新时代立足于新的历史定位,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明晰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和使命是做好新一轮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权威被社会加速转型中的观念冲突所损害、安全被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所威胁、秩序被便捷复杂的新媒体所扰乱、公信被部分党员干部的懈怠违法所侵蚀等一些新的问题。应从强化党内意识形态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注重新媒体的运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各种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有效地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也要与时俱进,应对新媒体的时代要求。 论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严峻现状,提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的主要路径:一是从主渠道、 主阵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二是从当前工作重点上,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 观的认同;三是从宏观环境的营造上,积极建设新媒体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19.
以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视角,对快手平台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味文化视频的视觉呈现及关系权力建构,认为土味文化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分别是作为拼贴与同构的风格化的混合性、被规训和被塑造的"身体展演"的神话性、基于群体性身份再生产和经济利益获取的非抵抗性、受到主文化逆向抵抗和政治校正以及商业收编而产生的流动性,最后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亚文化群体身份置入社会结构变迁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合理交往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消除社会弊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改进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建设方式,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有积极意义。合理的交往行为、主客体界限的超越、平等对话商谈、紧跟时代步伐的语言交往、知行合一和言行一致的追求、交往行为规范的建立等,都是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