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咏叹调是歌剧音乐中优美动人、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声乐体裁,它是歌剧唱段的核心,它的存在能使全剧华彩盎然、气韵生动。进入咏叹调的学习标志着演唱者或声乐教学对象在音乐修养方面已经基本符合了大型作品的演唱要求,声乐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但是,要想较完善的唱好咏叹调,仅仅从声音上要求是不够的。在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和教学中,应该让歌唱者了解到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歌剧剧情、唱段背景、旋律特征,更好的把握歌曲演唱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歌剧《洪湖赤卫队》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本文针对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人物韩英(女高音声部)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作尝试性的分析研究,分析了两个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从音乐分析、情感把握、风格特色、演唱技术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全剧的演唱艺术处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了前人演唱莫扎特歌剧的成果,分析了莫扎特歌剧创作的主要特点。本文以为演唱莫扎特歌剧时必须把握这些特点,领会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歌剧声乐文化艺术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由于歌剧的综合美感与声乐演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歌剧又被称为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本文首先阐述了歌剧中声乐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而探讨了歌剧演唱与歌剧“综合美”的关系,以期读者从歌剧声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对歌剧声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共性风格和多元个性风格的完美结合体。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教学过分重视学生演唱共性风格的培养 ,忽视了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淡化了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因此要从认识、审美、教学理念入手 ,改进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 ,突出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6.
一部艺术歌剧或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是作曲家和诗人有感而发的创作,而对艺术歌剧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对角色性格和歌剧特色的"解读",对演唱处理和演绎技巧的"表现"均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只有通过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形成作曲家、诗人、表演者三者的统一,最终求得演唱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歌剧是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本文从莫扎特生平简介切入,通过分析其各个时期的歌剧特点、咏叹调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莫扎特歌剧的音乐风格、创作特征以及对美声唱法的影响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主要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对戏剧环境及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倾向于描写真人真事的真实主义,还大胆运用了具有浓郁异国情调的创作风格,并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了歌剧的创作风格,从而使得其歌剧创作并不隶属于某一个特定流派,而是时刻保持着与时代流行的各种音乐流派紧密联系的创作特色。不仅彰显了其和谐统一的创作思维,还彰显了其歌剧创作方面的多才多艺,具有集大成者的歌剧创作气势。  相似文献   

9.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是一个长期困扰高师声乐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歌曲处理要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 ,把握作品风格 ;分析旋律进行的特点 ;设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抓“关键字”的处理 ;注重演唱时的形象感染 ;注重个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演唱是对歌曲的再创造 ,而欣赏则是再创造的起点。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 ,是演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熟悉作品内容、掌握作品风格的基础上 ,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好作品内涵 ,演唱好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学声乐的学生存在着重发声方法、喉头位置,而不重呼吸的运用等现象。应正确认识歌唱的呼吸,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把握好歌唱的呼吸及运用,掌握好正确的训练方法,这是学好声乐的关键。声乐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歌唱艺术对音乐形象的再创造 ,不仅要注意对音乐形式的技术性把握 ,同时也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审美性把握。做好审美性把握 ,要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 ,把握曲调风格 ,注重音乐细节 ,并从综合艺术角度进行具有诗学意义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要重视解决声音的概念,歌唱技能,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在歌唱中的心理因素,歌唱的成功与否,与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本文认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执著爱好和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以其语言生动普及、唱腔优美流畅、曲调丰富多彩、表演载歌载舞,成为极富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过去传统的演唱基本讲究嗓子大、音色好等先天条件,没有注重科学的方法。探讨认为,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地道的安庆方言技巧融入到黄梅戏的演唱中来,就会使黄梅戏的演唱更加完美、动听。  相似文献   

15.
地方戏曲音乐资源历来是高校教学就地取材的源泉,因此,蒋地方戏曲音乐引入高师音乐专业必修课视唱练耳的教学课堂,既能改变传统的单一不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传承民间音乐文化。临川地方戏曲音乐资源丰富,有抚州采茶戏、宜黄戏、孟戏、傩戏等等。将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采用“示、唱、听、演”的教学法进行理论与实践、表演相结合的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以此为起点,建立一种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点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和方法,为音乐教育体系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的欧洲声乐艺术从内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唱艺术 ,特别是无伴奏合唱围绕着复调音乐这个轴心 ,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宗教声乐通过改革与世俗声乐共同发展 ,交相辉映 ;学校声乐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歌唱技法得到进一步重视并趋于科学化。声乐技法的发展 ,促进了作曲家、歌唱家的创作欲望与热情。在 16世纪末产生的新型歌唱样式———歌剧 ,便成为作曲家、歌唱家文化内涵及歌唱技巧展示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7.
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内在的人文气质和市民化的生活情趣是扬州民歌的地方特点;旋律刚柔结合,润腔与衬词衬腔的合理运用和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载歌载舞、渲染气氛和唱中夹白、形式多样是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一门很具规律性的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美声唱法是从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发展中,不应只是继承传统,还应该借鉴欧洲声乐的唱法和艺术表现方法,来丰富我们的演唱技巧。如何更好地传承、借鉴为我所用,从而建立一套良好、科学、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是关系到学生奠定基础和未来发展进步的关键,作者根据自己从事声乐教学所总结的经验和体会从歌唱的基本状态训练、嗓音判断、发声训练、歌曲选择及表现等方面来论述声乐教育的方法以期能达到交流探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赣东采茶戏经历了采茶歌舞、茶灯、采茶戏三个发展阶段,是从草根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小戏,题材内容上较多反映农村生活,关注草根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特征,语言的乡土气息浓郁,在创作和演唱上均显示了民间艺术适应性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